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佛跳墻,站立在中國美食界頂端的這道料理,一直以來都讓人甚為好奇原因無他,只是聽聞奠定了“佛跳墻”之名的那句詩,是一名秀才在品嘗此菜時,被它啟壇時的濃郁葷香熏得心醉神迷,故而詩興大發,吟誦而出……?聽聽,這
“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
?
佛跳墻,站立在中國美食界頂端的這道料理,一直以來都讓人甚為好奇
原因無他,只是聽聞奠定了“佛跳墻”之名的那句詩,是一名秀才在品嘗此菜時,被它啟壇時的濃郁葷香熏得心醉神迷,故而詩興大發,吟誦而出……
?
聽聽,這得是一道什么樣的神仙菜肴,有著什么樣的香氣,才能讓一名學富五車的才子都不禁感嘆道:佛聞了都要跳墻過來吃!
?
但這只是對其香的一個比喻命名,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是寫實派命名的取材來源
?
“佛跳墻”的原名叫做“滿壇香”,也叫“福壽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相傳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去往福建少林寺傳經的途中,就在福州住過一晚上,你猜怎么著?
?
當時,旅店隔壁的貴官家正在以“滿壇香”宴請賓客,玄荃聞到香味后,垂涎三尺,頓時便舍棄了多年的佛門修行,跳墻而入吃了個痛快,“佛跳墻”之名也因此而生
?
聽到這里,難道你們就不好奇,這樣一道可讓高僧破戒也要吃的神仙美食,到底是用什么做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下!
?
佛跳墻到底裝了啥
?
制作佛跳墻的原料有十幾種到幾十種之多,皆取自山珍和海味,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統統都被裝到一起了!
?
海產類的有海參、鮑魚、魚翅、魚唇、魚肚、干貝、蟶子、墨魚等,奢華到不行
?
肉類的也不少,排骨、豬肚、蹄尖、蹄筋、火腿、羊肘、雞脯、鴨脯、雞珍、鴨肫、鴿子、鵪鶉蛋等等,甚至還需要耗牛皮熬成的膠……
?
另外還得加入杏鮑菇、冬菇、冬筍等等山間美味,聽著就覺得壕無人性有沒有!
?
而且原料也不能隨便,每一種都要經過精心的挑選,比如鮑魚就必須得是“九頭鮑魚”,火腿也要是味道最好的金華火腿,至于魚翅、海參等等昂貴的食材,要求還更苛刻,可謂是挑剔至極了…
?
做佛跳墻有啥講究
想要做到極致的美味,外部條件也必須嚴格要求
?
先說制作佛跳墻的壇子吧,雖然現在用的多是在壇蓋上刻著一尊佛像的寬口小壇子,但傳統的佛跳墻,用的卻多是紹興酒壇,壇中的紹興名酒,則被用來與調料融合,加入佛跳墻中,以便更好的激發食材香味
?
而用來煨佛跳墻的火,也有講究,選用的是質量好的無煙白炭,燒制的時候安靜無味,溫度也容易控制;因為一壇佛跳墻往往要煨上五六個小時,所以炭的用量也需要準備很多
?
除了選料與火的講究,佛跳墻在制作時的封蓋上也要講究一番,除了壇蓋,它還要用到干荷葉來封口(之所以不用鮮荷葉,因為鮮荷葉苦澀,還容易破~)
?
將買來的干荷葉用清水浸泡軟,再取幾張蓋在壇口上,用繩子繞著壇口扎緊荷葉,將壇子嚴嚴實實的密封起來,直到煨制完成時才能揭開~
?
這樣封蓋有很大的好處,首先荷葉能夠將所有的味道攔在壇里,達到儲香保味的目的,不讓絲毫的香氣流失,這也是為什么在煨制過程中幾乎聞不到香味的原因
?
其次,在蒸制過程中,水蒸氣匯聚到荷葉上,而后順著它的凹度流回壇子里,來來回回的,就把荷葉的清香也帶到了壇中,匯入了湯汁里,等到揭蓋時,荷香混合著壇中的酒香與食物的香氣噴薄而出,煞是醉人
?
佛跳墻的神仙做法
?
佛跳墻的精髓,就在于它的“和而不同”上,它將幾十種原料裝在一起,經過長時間的煨制,在平衡與融合中,終匯成一壇誘人至極的濃湯~
?
想做成一份這樣的湯,可是相當不容易的,你想想,一壇佛跳墻,幾十種原料,而每一種拎出來,都是可單獨成菜的美味呀
?
海味的鮮甜,肉類的濃香,山珍的清鮮……要讓它們融合出共同的葷香,還要在其中保留它們各自的特色,光是聽聽就知道工藝有多繁瑣了
?
首先,需要將各種原料,按照它們的特色,泡發、清理、切片等等,再利用煎、炒、烹、炸等多種方法,將它們分別制作成菜
?
然后再考慮下食材的易熟程度、食材間的味道是否容易相摻等食物特性,得出一個最美味的疊放順序,去將它們一層層地碼放進紹興酒壇中
?
之后,再往里加入熬好的高湯和紹興酒,讓湯、酒、菜匯聚到一起,用泡好的荷葉將壇口密封,置于無煙炭上加熱煮沸,再文火煨上十多個小時……
?
如此這般,才能在保留每種食材特色的前提下,煨出一壇真正的人間美味來
?
值得一提的是,佛跳墻里與紹興酒一同加入的高湯也是其精華所在,是用筒骨、雞骨、鴨骨等物,熬上數個小時才能完成的醇厚湯汁…
?
聽到這里你便知道了,佛跳墻真的是一道非常費時的菜肴,因為食材眾多,在將各種食材單獨處理時,就要耗費不少功夫,高湯的熬制也要時間,最后入壇后的煨制同樣要時間……
?
一壇佛跳墻,從食材到手,到煨制完成,起碼就要用上好幾天了,這還不算收集食材的時間呢,要知道其中一些食材,在古時獲取條件可是很難的!
?
壇啟佛聞跳墻來
?
時間往往是美味的調味劑,越是耗時的料理,越是容易征服味蕾,這點,當佛跳墻開壇之時,你便會深以為然了
?
將壇口的荷葉略微揭開些,你便能聞到那令佛祖都抗拒不了的撲鼻濃香了,可謂是山珍海味之香,皆在此時送入心間
?
各種食材由內而外揮發出來的香氣,在酒香的混合協調下,就仿佛一瓶上好的香水,前中后調皆醉人
?
而等你將荷葉徹底拿開,見到那色黃動人的葷香濃湯,才是情不自禁吞咽口水的時候
?
只要一口,就能讓你找不到形容它的詞語,不管是濃而不膩,柔潤溫和,還是香飄四座,口味無窮,那味中有味的滋味,非是親身體會,確實難以想象…
?
佛跳墻的奢華與講究,注定了品嘗者往往非富即貴,不過吃貨的心中不甘,自是不愿只能聞香而饞
?
于是后來,便有人發明了較為平民版的佛跳墻,用料從幾十種減到了十幾種,制作時也沒有那樣講究了,相對來說,更適合現代人食用
?
味道雖然比不上最正宗的佛跳墻那般的神仙美味,但也是難得的人間美食,加上價格的相對親民,許多眼饞已久的吃貨,也終于有了一嘗為快的機會
?
不過,我還是很好奇
能讓清心寡欲的高僧瞬間淪陷的美味
究竟是個什么樣的神仙味道?
?
END
文/京宛
圖/網絡配圖,僅作分享
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