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私信發了一條新聞鏈接給我,希望能聽一下我的看法。打開鏈接,“洪桐縣醫生手術室內公然收一萬元紅包”的新聞標題赫然映入眼簾。原本以為是某醫生違規收取紅包被舉報,可細看內容,簡直令人心驚…..01根據新聞內容,62歲的韓某稱自
前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私信發了一條新聞鏈接給我,希望能聽一下我的看法。
打開鏈接,“洪桐縣醫生手術室內公然收一萬元紅包”的新聞標題赫然映入眼簾。
原本以為是某醫生違規收取紅包被舉報,可細看內容,簡直令人心驚…..
01
根據新聞內容, 62歲的韓某稱自己患腦梗需進行手術,但山西省洪洞縣人民醫院醫生水平有限,無法承擔這么高風險的手術。
在征得患者同意后,洪洞縣人民醫院請來了北京天壇醫院的宋姓專家給她做手術,雙方協商好1萬元是給專家的勞務費。
專家輾轉千里,如約而至,執刀手術,成功安放了一個支架,但由于病人身體無法承受,預計后期還得再做一次手術。
一切都順利進行。
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患者竟偷拍了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王主任收取專家勞務費的視頻,并在網上曝光。而后這個視頻被無良媒體炒作,直接將其定義為醫生收紅包。
“醫生手術室里收紅包,無良!無德!”
“病人的血汗錢就這樣被拿走,于心何忍!”
…….
大量網友受新聞媒體誤導,輿情沸騰,要求處置當事醫生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重壓之下,當地縣衛生局承諾給病人免費做第二次手術,并成立了調查組,介入調查;現目前中間聯系人王主任,已被停職處理;而北京那位專家,恐怕也是戰戰兢兢,等候調查。
如果這“一萬元“是王醫生以病要挾,強行索取的紅包,我必將其視為醫生中的“敗類”,他被停職處理也是罪有應得。
可事實上,這1萬塊錢的來源關鍵詞是“雙方協商”、“征得同意”,且用途是“專家勞務費”。這顯然要另當別論。
02
有網友說,病人既然已繳納手術費用,就有權利享受最好的醫療。這話倒也沒錯,可最好的醫療只限于洪桐縣人民醫院內部的醫生資源。
很顯然,當地人民醫生水平有限,搞不定,就只有兩種選擇,要么請專家來,要么往上級醫院轉診。那到底哪個對病人來說更劃算呢?
我們來替患者算算這筆賬。
請專家上門,需支付一萬元勞務費。
有網友質疑這一萬元會不會太多,說真的,洪桐縣人民醫院絕沒有漫天要價。他們此次邀請的是北京天壇醫院的專家。
要知道該醫院是北京有名的三甲醫院,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神經外科,其中專家級別的醫生,在全國都算是拔尖人物,收入自是不低的。加之平日里看病、手術、講學連軸轉,忙得不可開交,一般外地的會診或手術,要請動他們,實是艱難。
這年頭,連十八線小明星跑場,都有十幾萬出場費,請全國頂級專家放棄休息時間,輾轉千里出診,一萬塊錢真地算多嗎?
假設他們轉診到天壇醫院接受手術,恐怕連宋專家的面都見不著,因為根本掛不到他的號。
就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掛上了號,專家開單子做檢查,將進入漫長的排隊等待時間:檢查排隊、看診排隊、床位排隊、手術排隊…..
這樣折騰個一圈,別說一萬塊不夠花,光是病人的病情,也耗不起啊,可能手術還沒排到,人已經沒了。
兩相權益,患者最終做出的決定,證明了他們不是傻子。可他們未免精明過了頭。術前明明是你情我愿,術后卻上演“逼良為娼”的反轉戲碼,就連媒體也跟著起哄。
在這場荒誕的“表演”中,病人獲得免費手術,媒體賺取大量流量,只有醫生停職受罰,為該場演出最終買單。
03
在媒體報道中,洪洞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曾說:“下面的醫院都這樣”。這不是推卸夸張之辭,而是不可忽視的醫療現狀。
在丁香園網站上,一項有3000多名醫生參與的調查顯示,55%的醫生稱“所在醫院醫生‘走穴’現象普遍”,近三成醫生表明“本人曾‘走穴’過”。
醫生“走穴”如此普遍,除了收入可觀且自由之外,究其根本,還是在于有市場。我國現有的優質醫療資源幾乎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大醫院,基層醫療水平非常有限。
如果病人不愿意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大醫院看病,想在家門口就把病看好,那就必須請外援。
患者需要專家來,基層醫療機構也歡迎專家來。專家能夠到下級醫院,對于當地醫院的技術水平有提升,對于人才培養、品牌樹立都有好處。
這其實是有利于患者和基層醫院甚至是專家的事情,這種形式總體是有合理性的,引導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資源也再次進行配置。
在2005年,國家也出臺了相關規定,允許醫師外出會診。可這些規定有諸多限制甚至不合理之處,就拿會診收費標準來說,只有幾百塊,且不能由醫生直接收取。
這對于多年學習、沉淀、實操,挑燈夜戰,累癱在手術臺,在醫術上經歷重重考驗才能得到公認的專家來說,這樣的定價、這樣的規定也未免太過廉價,太失偏頗。
規定的不合理,已然造就了行業的不透明,許多專家醫生不得不鋌而走險冒險違規。所以才會出現醫生收取勞務費無法提供收據的尷尬場面。
尾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讓老百姓苦不堪言,醫療部門也一直致力于解決改變這樣的現狀。
可令人不解的是,他們一方面提出要解決病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另一方面制定各種奇葩規定,阻礙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
表明上看,這些規定是在保護病人,讓病人少出錢甚至不出錢,可事實上卻讓病人看病更難更貴。
就拿醫療專家下基層會診來說,本是值得鼓勵推廣的事情,只需調整相應規定,使其合理化、合法化、規范化,就能實現多方共贏局面。
可相關部門不但不調整規定,反而默認無良患者的可恥操作,上綱上線處置醫生,加之無良媒體的斷章取義,讓醫療資源不平衡的局面更加嚴峻。
經此一事,醫療專家還敢“飛刀走穴”嗎?基層醫生還敢牽線搭橋嗎?下一位類似情況的基層病人,也許只能自己想辦法去大醫院求診了......
如果,醫生手中行醫救人的刀,終究擋不住,所救之人躲在暗處射來的箭。那么,古道熱腸,醫者仁心,也終會被,人心所涼,世態所毀。
丁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