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獻血是一項公益事業,健康適齡公民可自愿獻出自己的血液來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很多人對于獻血這件事存有多種顧慮,害怕血液獻出去后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事實真的如此嗎?獻血對人體有何影響?●可以防止動脈硬化血液中鐵含量過高會增加血液黏稠度
獻血是一項公益事業,健康適齡公民可自愿獻出自己的血液來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很多人對于獻血這件事存有多種顧慮,害怕血液獻出去后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事實真的如此嗎?
獻血對人體有何影響?
●可以防止動脈硬化
血液中鐵含量過高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并且會導致膽固醇氧化過程加快,從而加重了血液摩擦血管的程度,造成血管硬化。但是獻血后,血液中的鐵含量會降低,因此獻血具有防止動脈硬化,保護血管健康的作用。另外,過量的鐵元素會增加自由基形成,導致細胞加速老化,導致患癌機率升高,故獻血還可以預防癌癥。
獻血后血液黏稠度會有所降低,血液流速得到改善,供氧及運送營養物質的能力增強,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在獻血完成后,人會感到頭腦精神,這是因為當單獻紅細胞、血小板等成分捐出后,血液得到了稀釋,讓血容量增加,當血液循環速度得到加速,人就會感覺到精神有活力,因此獻血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增強造血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的造血能力會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在獻血過后,血液細胞的減少會刺激骨髓作出反饋,讓骨髓釋放更多成熟的血細胞,同時還會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生成更多的血細胞,讓機體獲得更多新生血液,因此機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也會加快,讓更多的新鮮血氧輸送到身體各處,有益于身體健康。
●可促進心理健康
健康樂觀的心態能夠刺激神經、內分泌系統以及腦組織,讓其保持在良好的狀態下,有利于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而獻血是一種公益行為,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是一種高尚的品行,當人在做了善事之后,心靈會得到慰藉,心態也會更加平和,而健康的心理就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正常情況下適當獻血對人體健康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如果在獻血過于緊張、沒有得到充足的休息或者處于饑餓的狀態下獻血,有可能會引發頭暈,因此不建議空腹情況下獻血,不然很容易引發低血糖反應,若出現頭暈反應,可采用臥位,并及時補充功能食物,避免不適感加重。另外,獻血的次數以及獻血量也不宜過多,頻繁獻血也有可能會造成貧血,導致機體健康受損。
獻血后,身體多久可以得到恢復?
人體內含有大量血液,但并非所有血液都會參與到循環系統中,其中有20-25%的血液會貯存于肝、脾、肺、膽等內臟中,因此即使是獻血200cc、400cc,是不會讓機體血液循壞受損的,更不會導致造血功能下降,同時血細胞具有再生功能,當少量血液被抽出后,還可以繼續造成更多新生血液。
部分人群會在獻血過后出現乏力、困倦、嗜睡的癥狀,但這些癥狀在得到充足的營養補充以及睡眠補充后,即可好轉,這是因為內臟器官原有儲血量中的中性粒細胞發生了代償機制,讓血小板、血紅蛋白等細胞得到快速補充,通常在1-2周后可恢復到獻血前的狀態。但是對于女性來說,恢復的速度可能相對會慢一些,因為月經來潮會損失一些血液,但是在經過1-2次月經后,造血功能會加速供血,及時補充血液達到原有血液總量。
由于獻血過后血液中會損失部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血漿物質,另外還會損失掉部分水分、球蛋白、凝血因子、電解質等物質,最先失去的物質是水分和鈉鹽,但是會在數小時后得到快速恢復,其中紅細胞的恢復時間最慢,這是因為紅細胞的生成需要調動造血工廠--骨髓,才能大量促進紅細胞再生,在數月后可恢復到原有水平,因此,為了保證獻血者的健康和血液的質量,建議健康適齡公民兩次獻血間隔時間最好超過6個月。
對于反復捐獻血小板的人群來說,機體中的鐵含量會受到影響,不過紅細胞、膜生物功能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是需要獻血者具有一定缺血性耐受能力,雖然血小板在2周內恢復再生,但是切勿頻繁捐獻,一年不可捐獻超過24次,若長期讓機體損失血小板,造成機體缺血會影響到獻血者的身體健康。
獻血后通過飲食調理,可以促進機體恢復
雖然適量獻血對機體不會造成危害,但是機體內的血液含量的確降低了,因此在獻血過后若想快速為機體供能,體質較弱、鐵蛋白明顯不足的獻血者應在醫生的建議指導下,合理進行補充鐵劑。普通人群建議從飲食調整入手,及時補充營養物質,以促進機體進行穩定的自我調節機制,并加快身體恢復的速度。由于造成血液的主要原材料為鐵元素和蛋白質,因此獻血者可以從補充這兩樣元素入手,分析如下:
●鐵元素
鐵元素是生成血紅蛋白的關鍵原材料,雖然機體所需鐵含量要求不高,但是卻是人體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微量元素。該元素廣泛存在于和動物內臟、動物血液、魚類等食物中,尤其是動物源的血液和內臟中,不僅富含鐵,同時也更易于人體吸收,因此是補充鐵元素的優選佳品。除了從動物源食物補鐵外,還應為機體補充多種植物源的水果蔬菜,新鮮水果蔬菜中富含葉酸、維生素B12等微量元素,也能夠輔助共同促進機體恢復健康。
●蛋白質
血紅蛋白與紅細胞的生成離不開蛋白質的參與,同時蛋白質也是人體組織中所需要的重要元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瘦肉、蛋類、奶類、豆類等,在獻血后可適當在日常飲食中添加這類食物,更有利于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適當獻血不僅能夠促進自身機體健康,同時還能夠幫助他人,挽救他人生命,因此是值得推崇的奉獻行為。另外,無償獻血者擁有優先用血的權利,當急需臨床用血時,提供身份證和獻血證即可優先用血??赐暾恼潞竽闶欠駮^續獻血呢?
何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