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66年12月2日,75歲的白崇禧突然暴死于家中。當家人發現他的尸體時,發現他渾身發綠,睡衣和床單都被撕成了碎片,床頭還有未喝完的半杯酒。即使讓一個外行人來看,都會懷疑白崇禧的死肯定有問題。白崇禧死后,蔣介石假惺惺地為這個政敵舉辦了一場葬
1966年12月2日,75歲的白崇禧突然暴死于家中。當家人發現他的尸體時,發現他渾身發綠,睡衣和床單都被撕成了碎片,床頭還有未喝完的半杯酒。即使讓一個外行人來看,都會懷疑白崇禧的死肯定有問題。
白崇禧死后,蔣介石假惺惺地為這個政敵舉辦了一場葬禮。在追悼會上,蔣介石竟說:“白崇禧很幸運,他是善終。”那么白崇禧到底是不是如蔣介石所說的那么“幸運”,他在臺灣遭遇了什么?他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深陷陷阱的“小諸葛”
白崇禧,是廣西人。1921年,白崇禧和黃紹竑、李宗仁一起驅逐了軍閥陸榮廷,從此建立了新桂系,參加了國民革命。在桂系勢力中,白崇禧僅次于李宗仁,二人并稱為“李白”。
北伐戰爭中,白崇禧又與蔣介石產生了聯系,被任命為總參謀長,并為北伐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程思遠曾說:
“他指揮的部隊,與他個人從無歷史淵源,竟能運用自如,如臂指使,充分顯示了他的指揮天才。”
對于白崇禧,蔣介石可謂是又愛又恨。對于白崇禧的軍事天才,蔣介石是相當承認的。但在另一方面,白崇禧“桂系”的身份又讓他如芒在背。
對于蔣介石,白崇禧也表現出愛恨參半的態度。眾所周知,蔣介石一直視李宗仁和白崇禧所領導的桂系為自己政治上的勁敵。其中,李宗仁野心勃勃,時常想取蔣介石而代之,因此兩人一直以來明爭暗斗不斷。
和李宗仁一樣,白崇禧也時常與蔣介石作對。然而他的出發點卻與李宗仁不同,他并不像李宗仁那樣覬覦最高權力。他反對蔣介石,單純是軍事原因,他認為蔣介石的用人和指揮非常無能,會毀掉中華民國。正如桂系謀士劉斐所說:
“國民黨一點賭本,被蔣介石一起輸光了,他為了自保,不能不同蔣介石分家……”
但只要蔣介石肯重用自己,白崇禧有時也是不遺余力的。白崇禧敗走臺灣之后,曾不止一次對自己的兒子說:
“蔣介石是器重我的,只是我有些話他沒聽。”
正是由于“反蔣”的出發點不同,最終導致“李白”的分道揚鑣。
1949年下半年,林彪率部橫掃中南,從長江邊一直打到了瓊州海峽。白崇禧苦心經營數十年的桂系,從此灰飛煙滅。白崇禧面臨著何去何從的選擇,因為留在大陸的本錢已經消失。擺在白崇禧面前的,有兩種選擇:第一是去臺灣“歸隊”;第二就是走李宗仁的后路,前往海外做寓公。但最終,白崇禧選擇了赴臺
對此李宗仁曾多次勸誡白崇禧,千萬不要去臺灣。如今白崇禧手中已經沒有一兵一卒,整個臺灣盡是蔣介石的天下,因此“寧去地獄,不去臺灣。”然而白崇禧卻毫不領情,反而大罵李宗仁“太過軟弱,不像個軍人”。
正所謂“良言難勸該死的鬼”。白崇禧之所以打定去臺灣,是因為蔣介石許諾他成為國防部長。出于對蔣介石的幻想以及對共產黨的仇恨,白崇禧決定去臺灣和蔣家王朝共生死。他曾說:“為人不能專事趨利避害,必須要給歷史一個交待。”
然而事實上,蔣介石之所以一直拉攏白崇禧,完全是因為李宗仁出逃美國,需要一個牽制的力量。李宗仁逃走后,他絕不會讓白崇禧再跑了。他針對白崇禧耳根子軟,好戴高帽的特點,不斷派人游說白崇禧,好話說盡,并說“日后自有重用”,還派專人送金條到海口。一來二去,白崇禧最終飛離海南島,前往了臺灣。
然而白崇禧一下地,便發現自己已經中了蔣介石的圈套。臺灣本就是蔣介石清一色的天下,掌握了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白崇禧一到臺灣,自然便成了蔣介石的籠中之鳥,成為牽制李宗仁的工具。而這,也注定了白崇禧悲劇的余生。
二、充滿了屈辱的余生
蔣介石在臺灣復職后,便開始清算大陸失敗的責任。在蔣介石看來,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就是丟失大陸最大的罪人。淮海戰役慘敗后,蔣介石責怪執掌“華中剿總”的白崇禧按兵不動,坐視中央軍主力覆滅。其后,白崇禧又聯合李宗仁逼宮,導致自己被迫下野。如今李宗仁跑了,因此蔣介石便將仇恨的火力全都集中在白崇禧身上。
首先,蔣介石將白崇禧列為頭號敏感人物,并給了個“老妹子”的代號。在白崇禧公館對面,他專門設立了一個派出所,白崇禧的一舉一動都在蔣介石的監視之下。
有一次白崇禧出車公干,卻發現后面一直跟著一輛吉普車。走了沒多久,后面的吉普車就拋錨了。白崇禧立即知道,這是一輛盯梢的車,于是他派侍從告訴那輛車的人不要著急,慢慢修車。等修好了,再繼續跟蹤我們。奉命監視的特工人員沒料到已經被白崇禧看出了端倪,顯得十分尷尬。
還有一次,白崇禧和朋友喝咖啡。喝著喝著,白崇禧突然對服務員說:“把另外兩桌朋友的咖啡錢也付了。”朋友莫名其妙,白崇禧則回答:“我看出他們是監視我的人,這個客自然該由我來請。”事后證明,那兩桌人確實是負責監視的特工,在這里不得不稱贊“小諸葛”的敏銳。
1952年,白崇禧又遭遇了飛來橫禍,蔣經國派人到了白公館,把家里翻了個底朝天,甚至連地板都不放過。當時白崇禧十分生氣,于是質問蔣經國:“你怎么搜查我家?”蔣經國毫不在意地回答:“這是爹爹的命令,你自己打電話就好了。”
隨后,白崇禧給蔣介石打了個電話。誰知蔣介石毫不客氣地說:“我知道這件事,不僅對你們兩人如此,人人都是如此。”
一開始白崇禧還幻想著蔣介石兌現“日后必有重用”的承諾。但到了1952年10月的“七大”會議上,幾乎所有的國民黨六屆常委都被選為“評議委員”,而白崇禧竟然連名單都沒上。對此,甚至連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都看不下去,親自向蔣介石陳情。然而蔣介石卻說:“健生的事,我知道,我知道!”
白崇禧現在才意識到,對于蔣介石這個政治流氓的話,簡直一個字都不能相信。到了1954年,蔣介石對白崇禧的政治迫害到達了頂峰。在他的授意下,40多個“國大代表”聯合祭出彈劾案,宣布白崇禧的三大罪狀:
一、白崇禧吞沒中央銀行庫存的7萬兩黃金;二、漢口中央銀行被吞沒370萬兩白銀;三、徐州會戰時白崇禧按兵不動,不遵統帥調兵命令,擁兵自衛。
白崇禧一聽急了,徐州會戰慘敗,怎么怪到我頭上?他說:“徐州會戰時,我將華中主力5個軍1個師馳援徐州,大部分被殲滅,而另一部分軍隊要和劉伯承周旋,無法抽調,怎么叫坐觀成敗呢?”
隨后白崇禧又開始翻舊賬。他親自給蔣介石寫信,說自己為委員長南征北戰,打了那么多仗,還是得不到信任。隨后他講起1946年的四平戰役,意思是我當初讓你乘勝追擊你沒聽,影響了大局,何至于如今敗到臺灣來?
白崇禧的自我辯護讓蔣介石十分尷尬,無奈之下只好撤回了這個彈劾案。然而蔣介石對于白崇禧的憎恨,反而更加深了。蔣介石只要在各種場合講話,說起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就總要不點名地將白崇禧作為反面典型數落一番。即使白崇禧死了,蔣介石依然對他詬罵不止:
“我正式宣布引退,本來在那個時候,我還是可以再接再厲,對共產黨戰斗到底的。結果在這個進退出處決定的關頭,一部分失敗主義者的武漢軍政要員,竟公開通電“讓我毅然下野””。
很顯然,這里的“失敗主義者”,自然指的是白崇禧。
對于蔣介石的辱罵和清算,白崇禧倒是很坦然,他對人說:“經過一次大失敗,總要找個人頂嘴,任何時候都一樣,沒有什么好奇怪的。”
此后,白崇禧戰戰兢兢地在臺灣生活了10多年,每天以打獵下棋以自娛。然而1965年所發生的一場變故,卻讓白崇禧面臨了殺身之禍。
三、殺身之禍
前文也提到,蔣介石之所以執意要白崇禧來臺,主要就是為了牽制在美國的李宗仁。然而李宗仁在美國,每天過著百無聊賴的生活,這讓習慣于繁榮政治、軍事生活的李宗仁來說,非常不習慣,因此他產生了強烈的思鄉情緒。經過毛澤東、周恩來的不斷接觸,李宗仁最終決定回國。
李宗仁的回國意圖,自然被臺灣當局的特務所獲知。對于這個消息,最為驚恐的莫過于與他關系密切的白崇禧了。早在1954年,白崇禧就和李宗仁分道揚鑣,不再往來。但在1964年3月18日,白崇禧卻突然以極具攻擊性的言論詆毀大陸,并全力阻止李宗仁回大陸。
然而李宗仁心意已決,最終于1965年7月12日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程。通過各種渠道,臺灣方面獲知了這個消息。于是白崇禧立即派發機封加急國際電報,苦苦規勸李宗仁放棄回大陸的打算。然而李宗仁并未理睬,電報還沒拆封就被塞進了旅行包。
7月17日,李宗仁抵達上海。20日抵達北京,受到了中央領導人和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和禮遇,成為當年轟動一時的大新聞。
李宗仁回國后,白崇禧在臺灣發表了大量攻擊詆毀性言論。然而李宗仁卻深深體諒白崇禧此時作為“籠中鳥”的艱難處境,只是說:“他有難言之隱。”
事實上,白崇禧聽聞李宗仁回國,已經知道自己必死的命運,他痛苦地對侍從說:“德鄰投共,我今后在臺灣,更沒臉見人了。”
果然,李宗仁回大陸后,蔣介石將所有怒火都撒在了白崇禧身上,他命令特務頭子谷正文對白崇禧展開直接的制裁措施。
谷正文得令后,立即策劃了一場謀殺行動。他先用錢收買了一個姓楊的副官,得知了白崇禧的行蹤:“先生要去花蓮縣壽豐半山腰去打獵”。于是,谷正文埋伏在山野之中,決定在山中要了他的命。
經過勘察,谷正文發現狩獵區有一個小型的山間鐵軌,可以用人力軌道車登山。當時白崇禧已經年過七旬,一定會乘軌道登山。
于是谷正文一伙在白崇禧的必經之處發現了一座小木橋。于是他們暗地里拆掉了幾根螺絲,只要白崇禧一行經過木橋,就會連同軌道一起墜落到50米深的峽谷之中。
事發當天,白崇禧一行人高興地到高地打獵。下午3點,白崇禧一行果然乘坐軌道車到達木橋附近,和他同行的有兩個侍從。前面一輛車坐著一對鄉長父子和一個助理。當第一輛車經過木橋時,果然連人帶車墜入深谷。眼看著,白崇禧的車也要步其后塵。但說時遲,那時快,侍從一把將白崇禧推出車外,自己則隨車墜入山谷。
白崇禧從地上爬了起來,驚魂未定地看了看谷下幾具血肉模糊的尸體,再望望四周的山谷,立即明白了什么。
經過這次險情后,白崇禧變得更加謹慎,從此深居簡出。由此,谷正文的暗殺行動一時間很難下手。但不久后,谷正文便發現了另一個突破口。
四、白崇禧之死
白崇禧的妻子名叫馬佩璋,兩人結婚以來共同生活30多年,一直伉儷情深,生育了10個兒女。家庭生活的溫馨,對于逆境中的白崇禧無異于沙漠中的清泉。然而在1962年12月4日,59歲的馬佩璋卻因為高血壓并發癥病逝,這對白崇禧來說,無異于一場巨大的打擊。據白崇禧身邊的人說:“夫人下葬那天,白大將的眼淚幾乎就沒有斷過。”
白崇禧以69歲高齡,每日都要到夫人墓前誦經,風雨無阻,從不間斷,見者無不動容。自夫人亡故后,白崇禧精神大不如前,有時好像茫然有所失,一副在尋尋覓覓的樣子。
當白崇禧面臨暗殺的危險之時,他所想的依然是尋求家庭的安慰。為了解除煩悶,他竟和身邊的護士張小姐熱戀了起來。谷正文聽聞此消息后,欣喜若狂,他決定買通醫生下重藥,將白崇禧置于死地。
一天,谷正文給臺北中醫協會理事長賴少魂打了個電話:“聽說白上將經常來你這里開藥?”
“是的,正文兄!不過白上將不是生病,而是找補藥。”很顯然,白崇禧是想“老夫聊發少年狂”啊!
于是谷正文神秘地對賴少魂說:
“不管他買什么,你要發揮自己的專場,蔣“總統”要你多“照顧”老將軍,須以猛藥,重病得下猛藥。”
賴少魂一聽,自然明白谷正文是啥意思。白崇禧已經很老了,如果再加上猛藥,到時候神仙都救不了。
其后,白崇禧隔幾天就會來店里買藥回家泡酒喝。此后數月,白崇禧似乎真的“返老還童”,和張小姐頻繁約會。
然而悲劇最終還是發生了。1966年12月2日,家人在白公館地板上發現了白崇禧僵硬的尸體,只見他周身發綠,睡衣、床單都被撕成了碎片。很顯然,白崇禧死前經歷了極大的痛苦。在他身旁,還放著一杯沒有喝完的藥酒。
白崇禧死后不久,蔣介石便匆匆趕到白府見這個老對手最后一面。在靈堂邊上,擺放著一幅四星上將的將旗,臺上擺滿了供奉的水果,在靈臺中央擺著白崇禧的戎裝照。
面對白崇禧的親屬,蔣介石貓哭老鼠假慈悲。他在三鞠躬完畢后,用江浙話詢問白崇禧的兒子白先敬:“有什么困難?有困難到我官邸找我。”隨即,作為老幺的白先敬沒好氣地說:“白家子弟沒什么困難!”白家本來哪有什么困難,困難不都是你蔣某人引起嗎?
白崇禧一生中對蔣介石使過很多絆子,但同時也立下了不少功勞,蔣介石如此對待這位老將,實在令人寒心。然而可悲的是,白崇禧既沒有獲得“國葬”待遇,也沒有褒獎令。他所得到的,只有蔣介石那句陰陽怪氣的評論:
“白健生真幸運,他得到了善終。”
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這算什么善終呢?他的老戰友李宗仁一針見血地說:“他是自尋死路”。
直到今天,白崇禧的真實死因依然有爭議。白崇禧的兒子、著名作家白先勇曾說:“我父親中毒而死,乃是特務谷正文晚年的一面之詞,是毫無根據的謠言。”白先勇向外界透露,醫生曾告訴他,父親的心臟一直不太好,他的去世不排除是心臟病發作所致。以上兩說,已經難以考證。
張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