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天有個患者想見我,想給我說一下他的經歷,讓我發出來。是57歲的一個男性患者張先生。他在15年前,一頓飯后發生氣悶、咳嗽,在上海做胃鏡顯示糜爛性胃竇炎,吃了胃三聯,治療幽門螺桿菌。吃了藥氣悶咳嗽緩解了,斷斷續續用藥5年,后面檢查胃鏡轉為淺表
今天有個患者想見我,想給我說一下他的經歷,讓我發出來。
是57歲的一個男性患者張先生。
他在15年前,一頓飯后發生氣悶、咳嗽,在上海做胃鏡顯示糜爛性胃竇炎,吃了胃三聯,治療幽門螺桿菌。吃了藥氣悶咳嗽緩解了,斷斷續續用藥5年,后面檢查胃鏡轉為淺表性胃炎,兩年內去了5、6家醫院檢查都說沒有問題,后面檢查甚至胃炎都好了,但就是氣悶、嗆咳不會好,一年吃藥花費幾萬,后來癥狀加劇,夜間不能進食,氣不斷往胸腔里跑。近幾年靠吃止痛藥緩解。
他自己不想放棄治療,檢查去各種大醫院檢查,有一年來回跑花了十幾萬檢查,吃藥。折騰下來情況也沒有好轉,家人不理解勸他放棄。他自己呢在網上一直不斷的搜這個病,后來看到了胃食管反流,看到了食管裂孔疝,過來找我們。所以入院前情緒不太好有抑郁癥傾向,看半年前的胃鏡單有個小疝,我們給他進一步檢查ct,24ph測酸測壓,確診了食管裂孔疝。這次他家里人也相信他了,支持他做疝修補。
今天見他是術后6天,癥狀基本上已經沒有了,覺得很輕松。我告訴他不要掉以輕心,術后有慢長的恢復期,也許3個月就感覺完全好了也可以停藥了,但是病已經在身上十來年,腸胃功能的恢復任重道遠,忌口加健康的作息生活,鍛煉也要長期堅持。
有和他情況類似的十多年都找不到病因的朋友們,一定要檢查這個病,不去治療,20年30年后的并發癥也很多。#清風醫生說# #健康真相館#
延伸:什么是食管裂孔疝?
腹腔內臟器(主要是胃)通過膈食管裂孔進入胸腔所致,可能有些人不懂那我就通俗的來講,我們胸腔和腹腔之間有一個的分隔層,叫膈肌,膈肌上有一個裂孔叫食管裂孔,食管穿過膈肌上的食管裂孔進入腹腔與胃相連。正常情況下食管裂孔剛好可容納食管通過。我們腹腔內壓力大于胸腔,當食管裂孔過大,于是壓力差會將胃的一小部分“吸入”胸腔內,就稱為食管裂孔疝。這樣來說大家可能就會懂了。
目前就我臨床所見的出現食管裂孔疝的很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更是很多,目前國內普及的還不是很多,所以很多患者還是按照“老胃病”來治療,.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發生機制與食管下端括約肌缺陷、食管裂孔疝等有關,約25%~50%的GERD患者為慢性疾病過程,需要長期藥物治療。
- END -
/ 版權聲明 /
部分圖文資料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