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里,有多少人是每年堅持體檢的?自從開始早睡早起,堅持鍛煉,我分外珍惜這副“健康的體魄”。再加上最近看了紀錄片《人間世》,變得格外怕死,對重大疾病的預防更是上心。雖然我每年都體檢,但都稀里糊涂的,不知道哪些項目有用,哪些沒用
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里,有多少人是每年堅持體檢的?
自從開始早睡早起,堅持鍛煉,我分外珍惜這副“健康的體魄”。再加上最近看了紀錄片《人間世》,變得格外怕死,對重大疾病的預防更是上心。
雖然我每年都體檢,但都稀里糊涂的,不知道哪些項目有用,哪些沒用。反正就挑稍微貴點的、項目多的就完事了。今年又到了該體檢的時候,我看著琳瑯滿目的體檢套餐,從幾百塊到上萬塊不等,突然產生了懷疑,查這些到底有沒用啊?每年幾大千,是不是白花錢?
為了搞清楚這件事,我看了好多視頻。其中兩個強烈推薦給大家,一個是《李治中:癌癥的真相》,一個是《薄世寧·科學體檢講座》。
看完后,我終于可以說,大概搞清楚癌癥和體檢是咋回事了,為這幾年花的冤枉錢留下眼淚。
先跟大家說幾個重要結論:
我們一個一個聊。
1. 體檢有必要嗎?
大部分人最怕得什么病?癌癥對吧。我們體檢的主要目的,就是篩查癌癥。
引發癌癥最大的因素,不是環境,不是生活習慣,而是年齡。
從數據來看,40 歲是一個分水嶺,40 歲之前癌癥的發病率很低,40 歲開始上升,到了 50 歲就呈指數級增長。好在癌細胞的發展很漫長,一個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平均需要 20-30年,給了我們充足的時間。
所以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聽到癌癥就很嚇人,是不治之癥。如果篩查得早,0 期、1期、2期、3期癌癥的五年生存率都很高,在美國大于 72%,但到了 4 期,生存率就很低了,只有 20%。所以,早發現異常就有可能避免發展成晚期癌癥,這就是體檢的目的。
再補充一句,對于癌癥,預防是上策,篩查是中策,治療是下策。預防就是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晚睡、比如不運動、比如抽煙喝酒飲食不規律。這些我都已經在做了,今天主要聊的就是體檢和癌癥篩查。
2. 為什么有人一直體檢,但生病了才發現是癌癥中晚期?
體檢 ≠做癌癥篩查。
我曾經動過全家人去日本體檢的念頭——不是都說日本的癌細胞篩查很全面嗎?
了解價格之后,拜拜。
其實現在國內也有類似的高端體檢,價格上萬。其中它們都含有一項叫:PET-CT 癌癥篩查,就是電影里經常看到跟太空艙一樣的設備,人推進去掃一下全身,尋找身體哪里有腫瘤。
PET-CT 確實很貴,但是它從來就不是體檢項目,而主要是給病人做檢查的,人體受到的輻射量很大。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PET-CT 掃描能夠預防癌癥相關的死亡,而且它在發現臟器病變方面存在盲區,比如胃、腸,所以并不能取代胃鏡、腸鏡檢查。
我的理解是,PET-CT 又貴又有風險,可以但沒必要。
另外,很多常規的體檢套餐里,有查微量元素、性激素、骨密度等項目,檢查出來即使有異常,也無法干預,所以也是一個坑。好在這些價格不貴,如果套餐里有,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高端體檢、出國體檢什么的,不能說是虛假宣傳,但確實有點夸張了。預算充足的朋友隨意哈,想去哪兒查就去哪兒查。
3. 哪些項目能夠篩查癌癥?
記住,沒有一項技術可以查所有癌癥,有些什么一滴血測各種癌癥的都是忽悠人。不同癌癥對應的篩查手段是不一樣的。
查哪些項目?看看我國最高發的癌癥有哪些:
在世界范圍內,包括我們國家,推薦的篩查年齡是 50 歲以上。但是這幾年所有癌癥都有了提前趨勢,所以推薦第一次篩查的年齡是 40 歲。
如果家里有直系親屬得過癌癥,那么第一次篩查的年齡是親屬患癌年齡-15。比如小謝媽媽 45 歲得了結直腸癌,那么小謝第一次做腸鏡篩查的年齡是 30 歲。
請大家務必勸父母每年體檢。
請大家務必勸父母每年體檢。
請大家務必勸父母每年體檢。
重要的事說三遍不夠,因為相對于年輕人,中老年人發現異常的概率更高。 高發癌癥對應的篩查項目,我整理了一張表格方便大家用:
幾點補充:
1. 中老年人還應該做心腦血管方面的篩查,比如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壓、血脂、頸動脈超聲。
2. 胃癌、腸癌、肺癌、宮頸癌、乳腺癌早期治療效果好,甚至可以達到長期生存的效果,所以最為推薦。
3.薄世寧老師說,他自己是3 年做一次胃鏡篩查,5 年做一次腸鏡篩查。40 歲以上的朋友可以參考。
4.幽門螺旋桿菌檢測也叫「碳13呼氣試驗」,推薦 18 歲以上的成人都做這個篩查(兒童沒必要),因為中國人喜歡在一個盤子里夾菜,很容易傳染。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致病菌,感染了不一定會得胃癌,但還是推薦治療,畢竟收益大于風險。
5.因為低劑量肺部CT(LDCT)有一定輻射劑量,所以很多體檢醫院和機構用胸部正位 X 線來代替。
但X光很難發現小的肺癌病變,無助于降低死亡率(檢出早期肺癌的概率只有0~15%)。低劑量肺部 CT的照射劑量只有常規 CT 五分之一左右,每年做一次還是安全的。
6. 為了預防宮頸癌,建議有性生活的女性,不管已婚未婚,30 歲以下做 TCT 篩查,30 歲以上做HPV+TCT 篩查,如果是陰性,可以間隔 3-5 年再查。
7.乳腺癌的發病率很高,對年輕女性來說,首選乳腺超聲進行篩查。對 40 歲以上的女性,每年做一次鉬靶+乳腺超聲聯合篩查,必要時輔助核磁共振。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篩查年齡提前到 30 歲,超聲+鉬靶都做。
4. 去哪里體檢?怎么挑選體檢套餐?
終于講到對大家最幫助的部分。手把手教你選對體檢,少花冤枉錢。
首先,體檢是去大醫院,還是商業機構?
我之前圖方便,都是直接買商業機構的套餐,包括給我爸媽買的也是。看完視頻講座后,立刻把今年還沒用的套餐退了,開始研究大醫院的體檢中心。
為什么?常規體檢項目,比如抽血化驗什么的,受人為影響小,去哪兒體檢都無所謂。但是,超聲檢查受人的影響很大,有經驗的專家出具的超聲報告,結果相對準確。
商業機構沒有醫生對體檢結果進行解讀,大醫院的體檢中心多數有,這個解讀往往比檢查本身還要重要。
所以我覺得,不是不能去商業體檢機構,只是,如果超聲檢查出現異常,最好去大醫院復診一次。
反正我是決定以后都讓家人去大醫院體檢了,這樣一旦有什么問題,去相應科室復查也相對方便。
其次,怎么選擇體檢醫院?
我是這樣做的,先google了一下北京知名醫院的體檢中心有哪些,再問了有經驗的朋友,最終圈定了三家:協和、301、北醫三院。
接著打開三家醫院體檢中心的官網,查看套餐和對應價格,記住,只看最便宜、最基礎的套餐即可。
接著對照著上文篩查項目的表格,用不同顏色的筆,一個一個套餐勾選,看看有沒有涵蓋這些關鍵項目。
這樣對照下來,去哪里體檢就很清楚了。
301 最基礎的套餐(兩千多),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測試和甲狀腺超聲(四五千的套餐里才有),但即使是四五千的套餐,也沒有頸動脈超聲,還要繼續加錢。唯一的優勢是男性的基礎套餐里,有肺部 CT 平掃(可能因為男性煙民多)。
協和的項目最全,基礎套餐連頸動脈超聲都有。但價格最貴,最少也要五六千。
北醫三院價格最低(一兩千),項目沒有那么多,但關鍵篩查幾乎都涵蓋了,缺頸動脈超聲,可以自己加錢做。綜合對比下來,性價比最高,少有亂七八糟的項目。
胃鏡、腸鏡、低劑量螺旋 CT 這些檢查,對人體有輕微創傷,大部分體檢套餐都不涵蓋,得自己加錢做。我個人認為,不抽煙不喝酒、生活健康、身體無其他不適的年輕人(未滿 40 歲)可以暫時不做。
所以大家看,想要防癌,真的不用花上萬塊體檢哈。
今天這篇算是我個人的一個學習筆記,有不對的地方,請相關專業的朋友幫忙指正,感激不盡。
希望能幫到大家。
END
來源:三坨土
丁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