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個春天,全屋智能賽道還在繼續升溫。3月17日晚,云米召開春季戰略新品發布會,一口氣發布數十款AI家電/家居新品,包括SpacePro云米AI全域風空調、RoyalProcoKiing高端AI雙屏冰箱、Boss云米AI大屏冰箱、RoyalP
這個春天,全屋智能賽道還在繼續升溫。
3月17日晚,云米召開春季戰略新品發布會,一口氣發布數十款AI家電/家居新品,包括Space Pro云米AI全域風空調、Royal Pro coKiing高端AI雙屏冰箱、Boss云米AI大屏冰箱、Royal Pro coKiing高端AI雙筒洗衣機、Space云米AI智目油煙機、Super 2 2000G云米·泉先AI凈水器、Royal AI激光影院等。在發布會上,云米科技創始人、CEO陳小平重申云米科技潮牌的品牌定位將更為高端化,并發布了全新升級的“?站式全屋智能”解決方案“1=N44”。
此外,云米還推出了30萬元起售、億元級別墅專享的高端全屋智能套系,旨在打造全屋暢快互聯互通的高端家居生活體驗,讓智能變得真正“有用、好用”。
“1=N44”的解決方案+N個AI家電家居產品“全家桶”,確定了云米2022年的發展主基調。而從面向億元級別墅提供的30萬元起步的全屋智能套系來看,云米品牌層面想要摸到更高端的市場。
就在頭一天,華為召開了2022全屋智能及全場景新品春季發布會,余承東親自主持。在手機終端業務受阻后,華為對全屋智能志在必得。去年底,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新年致辭中就曾明確,華為智能終端將“堅持高品質、做強長板,向場景化、生態化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極優體驗。”全屋智能就是華為智能終端場景化、生態化的業務落地。2021年4月華為發布全屋智能產品時提出了宏大的目標:“攜手行業合作伙伴實現 5 年 500 萬套,做空間智能化的領導者。”
在這次春季發布會上,華為全屋智能對“1+2+N”架構進行了升級,“1”指華為全屋智能中的大腦主機,這次華為將其系列化,推出了全屋智能主機SE,它的體積更小、成本更低;“2”原本指全屋智能中的兩種連接方式,現在則新增了智能中控屏和智慧生活App兩個控制中樞的概念。
相較于2021年發布的全屋智能產品99999元起步而言,華為本次發布的全屋智能套裝有了較大幅度降價,80㎡戶型費用39999元起。在全屋智能套裝外,華為還發布了首款搭載HarmonyOS的智能門鎖、華為路由Q6、AX6組合方案等產品。
更有意思的是,在云米召開發布會的當晚,另一個智能家居代表企業歐瑞博也不甘寂寞,低調更新了自己的殺手锏產品線:MixPad即智能家居中控屏,發布了首款7寸家居智能語音屏MixPad 7以及支持極速安裝的超級智能開關MixPad C2。更新不早不遲,歐瑞博這一動作或有叫板云米的意味。
作為三大主流全屋智能玩家,華為、云米和歐瑞博在同一時間出招,頗有一點打擂臺賽的感覺,這反映出全屋智能在2022年的繼續走熱,大有成為最熱的智能硬件賽道乃至科技賽道的勢頭,給處于寒冬中的中國科技產業帶來了盎然春意。
一夜之間,為何全屋智能徹底爆發了?
為什么全屋智能是未來的趨勢且在這兩年爆發?
首先,智能家居醞釀多年,市場日益成熟。
智能家居概念已出現多年,近年來在住房改造升級、5G和AIoT等新技術的多重因素影響下,智能家居行業正在高速增長。
產品形態上2014年前后興起的智能家居從插座、開關、電燈、網絡等“邊邊角角”開始,逐步蔓延到電視、音箱、空調、冰箱等核心家電,到今天為止幾乎所有家電都已智能化。
智能程度上,智能家電的“智能”從第一階段解決人機交互的“被動智能”,升級到今天基于AI技術與傳感器的主動智能服務。
市場規模上,根據IDC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約1億臺,同比增長13.7%;2021全年出貨量預計2.3億臺,同比增長14.6%。報告預計,未來五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將以21.4%的復合增長率持續增長,2025年市場出貨量將接近5.4億臺,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在消費市場的推廣,將成為市場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而根據Omdia最新預測,到2025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780億美元,以2020年市場規模608億美元計算,復合增長率為24.1%。
持續增長的智能家居市場,與持續下滑的智能手機市場形成鮮明對比,不論是從市場規模還是出貨體量來看,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市場,如果再算上智能家電等相關設備則是一個更加可觀的市場,甚至可以說未來家電市場將屬于智能家居市場,因為所有家電都將智能化。
其次,智能家居結束單品DIY時代,迎來全屋智能時代。
全屋智能想象空間十分大。如同特斯拉在汽車市場做過的事情一樣,全屋智能本質是要讓房子或者說居住空間真正智能化,進而重塑居住體驗,這將重塑整個地產、家裝、家居、家電的市場格局。
往年智能家居更多是單品智能化,比如智能燈,再將不同智能產品簡單組合起來或者單獨使用,就算不同智能設備可以聯動也只是淺層連接和簡單互動,燈光、窗簾、電視、音箱、白電……各有各的交互系統,這被行業稱為“單品智能家居時代”。
5G時代IoT技術讓不同智能設備、家電與家居乃至社區互聯互通形成完整體驗,因此智能家居又興起了以場景為核心的全屋智能。全屋智能在智能家居市場當前占比不高,但未來可期。
IDC FutureScape認為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其預計2022年2%的智能家居設備將服務于全屋智能解決方案。CBNData調研數據則顯示有將近40%的消費者表示,雖然現階段處于智能單品體驗期,但未來仍想要嘗試全屋智能系統。《用AI營造有安全感的家—— 2021智慧家居趨勢報告》指出,智能家居市場也逐漸從以智能單品為核心,向以場景為核心的全屋智能家庭體系發展。
單品時代的智能家居就跟車聯網早期的智能汽車一樣,當時已有CarPlay之類的手機汽車互聯手段,但用戶得到的智能體驗是十分初級的,因其本質是將手機投屏到車載中控屏用,后來特斯拉式的原生智能汽車以及新造車勢力們的“智能座艙”則徹底刷新了智能汽車的體驗。同理全屋智能就是讓房子智能化,讓房子有大腦有系統,可感知可交互,在統一的交互系統上給用戶真正智能化的居住體驗,可見“讓房子徹底智能化”才是全屋智能玩家的“星辰大海”,這是一個宏大的故事。
最后,疫情讓人們居家更多,給全屋智能爆發踢上臨門一腳。
疫情影響下,人們被迫居家,“宅經濟”升溫。一方面,人們主動購買更多家電家居設備,提升居住體驗;另一方面,人們更加意識到生活本身的重要性,更重視自己和家人居住空間的舒適、健康和安全,這些都促進了智能家居特別是全屋智能的需求,給全屋智能爆發踢上了“臨門一腳”。
不只是華為、云米、歐瑞博正在圍繞全屋智能死磕。在這一賽道,海爾、TCL等傳統家電巨頭,綠米等智能家居玩家,以及地產商、家居賣場等居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在布局,有做生態的,有做系統的,有做模組的,有做App的,有做燈光窗簾等細分場景的,云米則是唯一一家做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包括智能單品以及智能單品所構成的全家桶組合,以及“1=N44”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其在一眾全屋智能玩家中顯得獨樹一幟。
云米“1=N44”與華為“1+2+N”截然不同
華為本次發布會升級的“1+2+N”架構是其全屋智能的核心思路。云米本次發布會提出的“1=N44”一站式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則是其全屋智能的整體架構。乍看上去,兩者都是基于底層系統+IoT單品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細究之下可以發現其本質不同。
我們先看華為的“1+2+N”:1是指智能主機,集連接、計算、存儲和智能服務于一體;2是指一套交互硬件和一個交互軟件;N則是不同場景下的子系統,包括照明、遮陽、影音、冷暖新風、家具家私、家電系統、網絡、安全、用水、能耗等。
本次發布會華為對1進行了升級,推出面向中小戶型群體的主機SE產品,配置更為靈活,安裝成本更低;“2”的交互硬件增加“智能中控屏”的存在感,交互軟件主打“智慧生活App”,跟歐瑞博的MixPad+HomeAI軟硬件結合構建基礎設施相似;N則是更多場景下的IoT產品構成的子系統。
再看云米的“1=N44”:1代表“「一站式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即家是一個整體;N是指共計60多種大類的智能“全家桶”產品陣容,集合了智能家電和智能家居兩大產品部門,包括空調、冰箱、洗衣機、煙灶、凈水機、掃地機、智能開關、路由器等;44則是指云?全屋智能解決?案HomeMap具有的4大能力:無感組網、主動智能、空間感知、自然交互,以及云米為用戶提供的包括方案設計、OTA持續升級智能體驗、Plus會員、增值服務在內的4種服務。
云米的解決方案與華為的有幾個本質不同:
一個是“去中心化”,也就是不突出所謂 的“中控”“主控”“大腦”概念,歐瑞博立志要將MixPad打造成智能家居交互入口,HomeAI則是底層大腦系統;而華為全屋智能的核心控制則需要一個“主機”,也就是“1”,此外交互層面則有中控屏或者App這樣的軟硬件中心。
云米的思路則很不一樣,它并沒有強調中控屏或者App或者系統的中心位置,雖然云米也有負責AI交互的云米小V這樣的產品,但它對云米來說更多是提供四大能力中的“自然交互”能力。
陳小平在接受羅超頻道等專訪時直言:
“家居場景中不需要一個所謂的切入口,用戶才是家里的中心,所以我們要做到去中心化、去APP化。當每個設備都是入口時,也就都能成為全屋互聯的節點。用戶可以對門鎖發出去洗衣服,去調熱水器,去調空調諸如此類的指令時,這種能力才是真正的入口,因為我們深信家是自由的,用戶應該在家感受到自由的狀態。”
這些年,行業一直在圍繞什么是智能家居的入口/中心爭論,中控屏、智能音箱、App、智能電視、智能路由器、智能主機……等等都各有實踐者。云米則終結了這樣的爭論,因為云米的“1=N44”沒有入口/中心,一切都是圍繞用戶需求打造不同的AI產品,基于N個產品的全家桶構成一體化的產品組合,共同提供4大能力、4大服務,形成一站式解決方案,如同蘋果在做的一樣:通過iPhone、 iPad、Apple Watch、Mac等給用戶提供一站式智能生活服務,但你很難說誰是入口/中心,終端iOS和云端iCloud只負責串聯蘋果產品矩陣所組成的生態,一起服務好用戶需求。
二個是真正的“全家桶”,云米“1=N44”中的N指的是N個產品形成“全家桶”,而且是真正的“全”,云米產品線已覆蓋60+大品類,包括冰洗空等白電,智能電視、智能投影等黑電,煙灶、凈水機、洗碗機、集成灶、熱烤箱等廚電,掃地機、洗地機等生活家電,以及智能開關、路由器、智能門鎖、智能燈光、晾衣機、窗簾電機、智能魔鏡、安防攝像頭等智能家居產品。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智能家電與智能家居產品,云米都在做——與之對應的,華為、歐瑞博們只提供底層的智能家居產品,而主流家電則交給了合作伙伴,如華為全屋智能與美的深度合作。事實上,即便是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巨頭也不會什么品類都做,比如美的、格力就缺乏電視等黑電布局。因此看到云米的產品線布局,很多人都是震驚的, 畢竟云米只是一家才成立七年的公司,雖然是上市公司,但體量畢竟比美的、海爾、TCL們小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云米的產品線全家桶并不是單品與單品的簡單疊加。雖然它跟傳統家電企業一樣不斷做產品,但賣的卻是整體解決方案,基于Home Map的四大能力和四大服務將云米智能全家桶的產品,包括用戶體驗去進行完整連接、互聯互通、整體管理,一起構建“one”也就是一個智能的家。
當羅超頻道問及陳小平云米的邊界在哪里時,他的答案是:“家”,也就是只要是智能家相關的產品云米都不排除會去做,而家外的云米則一定不會做,比如云米不可能造車,而是會與造車伙伴一起實現全屋智能和智能車聯的聯動。
做關于智能家的全家桶產品,是云米與行業玩家最大的區別。云米自認為是一家做產品而不是做生態/系統/智能的公司,其會用自己的產品來構成全屋智能解決方案,比如云米本次發布的30萬元起步的高端全屋智能套系Royal 就涵蓋了125件智能產品,這些幾乎都是云米自己的產品。
云米現有60大類已基本覆蓋各類主流智能家電/家居單品,接下來其將更多在不同大類下做產品迭代升級。在現有體量下,云米同時操持如此多的家電品類、如此多的SKU著實不易,這體現出云米對“做產品”路線的堅持,也證明了其不俗的產品力,包括設計、研發和供應鏈等相關能力。
關于全屋智能的未來,云米“1=N44”這個“解”不只是跟華為的“1+2+N”截然不同,在行業也顯得與眾不同。當行業都在做中控屏云米卻不強調“中心/入口”,當友商都“做減法”打造優勢品類云米卻敢于“什么都自己做”,這都是十分大膽的決策,也是云米Think Out Of The Box的結果。
當然,最終是華為的“1+2+N”還是云米的“1=N44”成為主流,還需要時間去給出答案,而且結果很可能如同安卓與iOS共舞多年一樣:技術路線本就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只有合適與否。
不再“內卷”,全屋智能每款產品要能打
不論是套系還是單品,最終到用戶家里被使用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產品。如果單品不好用,再怎么組成解決方案都是空中樓閣,因此全屋智能每個產品都能打,給用戶帶來真正的價值和體驗,至關重要。
云米的產品既可以賣套系,也可以賣單品。單獨看云米的每款產品,也都是采取軟件定義硬件的方式打造真正有用的智能產品,這正是云米2021年提出“Helpful”的產品智能化理念的內涵。云米認為智能家居/家電不應該為了智能而智能,智能的目的是要變得好用,基于此,云米每款產品都會圍繞用戶痛點去進行功能創新,打造成深度定制的AI產品,再基于Home Map的無感組網、主動智能、空間感知、自然交互四大能力來給用戶有意義的智能體驗。
從本次新品發布會發布的每一款新品都能看出這樣的理念。
比如Space Pro云米AI全域風空調(新風版)基于AI實現了 鮮氧新風系統,渦輪風機持續從室外引?新鮮空?,經過12 級HEPA濾?凈化,由導風翼導流進?蒸發皿,最后穿過全域風專利風道,深度凈化室外空?,釋放新風。60m3/h 超?新風量,快速增氧,1小時全屋換新風,除臭除異味的同時,又能保證室內空氣含氧量,就算室內人再多也不怕悶。
比如定價5萬的Royal Pro coKiing高端AI雙屏冰箱,有著深度的AI科技創新,可以實現持續凈化異味、精準控溫、多個獨立變溫區、高端食材持久保鮮等多種高端且實用的功能,滿足高端用戶奢華居住場景下的個性化需求。
在每一款云米單品上都能發現類似思路:一方面,核心功能要“能打”,傳統家電/家居能做到的一定要通過利用AI等科技手段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基于AI等科技實現更多智能化、人性化、個性化的功能,給傳統家電加載新的價值。
比如Space云米AI智目油煙機在吸煙原理上從超?速戰?機F22的發動引擎獲得靈感,左邊開火左邊吸,右邊開火右邊吸,兩邊開火同時吸,徹底吸走油煙;專利導煙雙翼設計,更聯動燃?灶,獨?開合翻轉,導流吸?油煙;還能分區域智能分配吸?,單灶開?,單側排煙;雙灶開?,兩側同時排煙。同時,其也搭載了AI煙感探頭,智能感知油煙顆粒物濃度,根據濃度智能調節導煙翼翻轉?度,從?調節單側吸?。大火爆炒時,煙機頂部兩個環形進風口開啟,實現上下左右,四重全域環吸,氣味降低度95%以上。
用陳小平的話說:“產品能力是云米這兩年與全行業所有人的差別,我們產品跨界創新的能力,特別是把軟件、硬件相結合的創新能力,是跟別人不一樣的,也是我們死磕出來的,云米是堅定的產品主義者,是想把產品變成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云米做AI產品的思路,與智能家居/家電行業的“偽智能”截然不同,市面上不少設備為了智能而智能:不需要對話的加載語音交互能力,不需要機器視覺的裝上攝像頭,不需要電子屏的搞一塊觸摸屏,看似炫酷的產品設計對用戶來說“沒什么卵用”,增加的產品成本最終則會轉嫁給用戶。
用戶真正需要的是好用的產品,而不是AI產品,AI只是讓產品好用的手段,當然現在看來這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前提是要用對地方。在陳小平看來,智能家居行業當前一個主要的瓶頸就是偽智能:“產品智能化有什么用,如果沒有用,連起來干什么,產品智能化要幫用戶解決問題。”云米顯然不想參與智能家居行業的“偽智能”內卷,而是想要突破這一瓶頸。
云米是一家做產品的公司,其對每一個產品都進行AI深度定制,將每一款產品做好,讓設備可以像??樣感知、分析和判斷問題,讓每一款產品都能打。基于此,云米再將產品以全家桶形式組合起來形成HomeMap全屋智能解決方案,讓全屋智能設備協同起來,更高效、更主動、更有用地為人服務,讓用戶可以一站式擁有完整的智能家,這正是“1=N44”的內涵。
落地能力,讓全屋智能不再是噱頭
當前全屋智能還有一個普遍問題是,難以落地。很多用戶不知道全屋智能的價值,嘗試的智能家居依然只是單品智能或者說局部智能,體驗到的智能都流于表面。還有用戶買回了智能家居/智能家電產品,使用度不高,或者說還是將智能單品當成非智能產品在用。
如何化解“難落地”的問題?云米的答案依然在“1=N44”這一公式里:
技術方面,云米Home Map“無感組網、主動智能、空間感知、自然交互”中的無感組網等設計正是要降低用戶安裝、使用成本,讓全屋智能簡單易用,本次發布會上云米發布的sealink 5GIoT路由器支持連接設備多達250臺,云米OneTouch2.0則可實現無感閃連,一臺智能設備開機時,app自動發現設備,點擊確認,一鍵聯網,多臺設備也只需一步。
服務方面,云米Home Map“方案設計、OTA持續升級智能體驗、Plus會員、增值服務”四大能力則通過完善的服務體系,讓用戶可以體驗到真正的全屋智能,輕松設計、安裝、連接、使用。
云米已在全國建立兩千多家體驗式門店,且正在擴大加盟商體系,強化全屋智能的落地服務能力。跟一些靠售賣單品為主的家電賣場式全屋智能體驗店不同,云米線下門店接近一半都是套系化的銷售,云米套系賣得更多,是其全家桶產品能力、“1=N44”解決方案能力的證明,這正是云米敢推出6萬/8萬、20萬乃至30萬高端套系產品不斷“摸高”的底氣。
依托云米多達60+的產品線,起售價30萬+這樣的全屋智能套系產品,“1=N44”的一站式全屋智能解決方案,以及全屋智能頭部品牌等優勢,其線下門店更有競爭力,線下渠道則更有爆發力。
全屋智能市場正群雄逐鹿,云米則贏在了起跑線。數據顯示云米已累計實現產品銷售超5000萬件,有超過200萬戶家庭選擇購買成套的云米智能產品,其中80、90后用戶占比高達70%,中高端用戶占比同樣超過70%,其已穩穩躋身高端全屋智能市場第一陣營。可以展望,基于“以產品驅動的全屋智能”的理念,“1=N44”的一站式全屋智能解決方案,云米未來會是全屋智能的Key Player。
在未來的全屋智能市場,云米的希望是“三分天下有云米”,即:未來全屋智能三個主導者,希望其中一個是云米。應該說,云米是十分謙虛的,也是十分務實的。
全屋智能市場依然處在爆發前期,市場蛋糕足夠大,各路玩家間都還在開創增量市場而非搶奪存量蛋糕,因此對于未來的路既要有堅持自己的道路自信,也要有和而不同的開放心態,就像陳小平說的:“全屋智能這個方向會有很多的廠商去參與,每個廠商對這個方向的解決方案都是不一樣的,千人千面,條條大路通羅馬,都會通向智能家居的終級目標。每個參與者都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十分期待華為、云米們在逐鹿全屋智能的過程中,可以推動這個市場更快繁榮,讓消費者體驗到真正的智能產品,讓每個人的居住體驗變得更好。
金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