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雙減政策落地以后,整個教育界都面臨著變革。在這種大背景下,校園里的孩子們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政策實施的目的就是要全力幫助中小學生減負。所謂“雙減”,就是一方面對社會上的課外輔導班進行了整改,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家庭的經濟壓力,過去周
雙減政策落地以后,整個教育界都面臨著變革。在這種大背景下,校園里的孩子們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政策實施的目的就是要全力幫助中小學生減負。
所謂“雙減”,就是一方面對社會上的課外輔導班進行了整改,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家庭的經濟壓力,過去周末或者節假日的補習被一律取消。
另一方面對校內的課程進行了調整,比如小學一年和二年級不再進行筆試,而像上海市直接規定小學期末考試不再考核英語這門課程。
說實話,英語從小學低年級考試中消失這種情況,讓很多人始料未及。要知道在過去,英語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和數學、語文一樣受到了老師、學生以及的家長的全面重視。
如今英語“風光不再”,孩子們一身輕松,可是家長們也能松口氣了嗎?英語到底還要不要繼續學習呢?
雙減政策落地后,小學生的課表新鮮出爐
其實,長久以來人們對上英語課就一直有些質疑,畢竟從小到大都在學習的英語在工作和生活中用處并不大。
現在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很多小學生在新學期開學之后都發現,與以往不同的課程表新鮮出爐。
比如網上一份小學生新課表就引發了熱議。從這份課程表中,網友們都能夠感到英語正在被逐漸“忽視”,也就是課程比重減小了。
雖然還是主課,但是地位已經被語文遠遠“甩在身后”,語文課一周要上八節,而英語只有三節課。
這樣看來,英語、語文的地位差距還是很明顯,英語課肉眼可見地在減少,語文課的地位明顯在上升。
語文為什么會被“突出強調”呢?
超越了英語課的語文作為小學生的主要學科,“雙減”形勢下被“突出強調”,原因顯而易見:
★此時正是孩子學習語言的好時候
有研究表明,13歲之前人的記憶力正處于黃金期,所以小學正是孩子學習語言的好時候,也是幫助他們打好基礎、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
有些家長也會認為,語文是對母語的學習,成績差不多就可以了,畢竟隨著孩子長大都會把話說好。
而實際上語言的學習要從小抓起,這就像在孩子心里埋下的種子,要慢慢發芽,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知識和文化,成年之后才能更好的運用語言。
★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理應該被重視起來
此外,語文教育不是單純的語言學習,而是一種文化傳承,所以理應被重視起來。語文課不僅僅要教授學生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能力,更是要把人文精神和思想傳承下去。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時候不能培養他們對歷史的興趣和傳統文化的熱愛,那么未來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可想而知。
語文教育,包括學習習慣和教材,都貫穿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因此小學生一定要學好語文、銘記歷史。
英語地位下降的原因同樣也并不難被理解
★非專業要求,英語這門學科在日后的用處相對來說不多
第一,英語在日后應用并不廣泛,地位下降成為必然。說白了平時生活里我們會英語可以,不會也不耽誤什么。在大多數單位,英語并不是必備技能,地位可輕可重,甚至有些根本用不上英語。
當然,如果有留學需求或者在外企工作,還是要熟練掌握這門語言的,但是一些公司也是要求能夠交流即可。
★不少家長都是唯分數論,這有違教育的初心
第二,英語本來屬于外來語種,但是成為了主課以后,家長們認為分數最重要,所以會想盡辦法讓孩子學習英語,這樣就與教育的初心相違背。
其實,英語由于沒有語言環境,本身學生學起來就很費勁,孩子們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同時想學好就必須借助外力,所以家長也要消耗不少財力。
時間久了,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身心都會受到損耗。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們能松一口氣了嗎?
但是話說回來,雖然現在英語的地位明顯下降,甚至小學生取消英語學科也是大勢所趨,但是對英語的學習家長們就能松口氣了嗎?
其實盡管英語與語文相比課節減少,但也不能夠忽視這一學科的重要性。
實際上,英語在中考和高考時所占的比重還是很高的,也就是盡管補課班關閉、英語考試在小學階段被取消,但是只要中考和高考中英語仍然占據重要位置,對英語的學習就不能被完全忽視。
雙減政策下的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新的課程安排,重新調整學習方法,規劃課余時間。比如節假日多去看看英語讀物或者原聲電影,學習一下單詞和語法等等,對于英語來說,多聽、多說、多記憶終究是好的。
今日話題:你認同這樣的課表變動嗎?
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