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胰島素費用曾是糖尿病人生活費的兩倍,現在每月只要花幾十元了文/凌馨辛穎郝欣宇陽尚呂編/王小圖/pixabay2021年11月26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胰島素專項采購結果出爐,降價幅度最高超過70%。“那是便宜多了。”聽說胰島素價格可能
胰島素費用曾是糖尿病人生活費的兩倍,現在每月只要花幾十元了
文/凌馨 辛穎 郝欣宇 陽尚呂
編/王小
圖/pixabay
2021年11月26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胰島素專項采購結果出爐,降價幅度最高超過70%。
“那是便宜多了。”聽說胰島素價格可能會再降30%到70%,打了15年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李珍珠對《財經·大健康》說。
喜歡旅游的李珍珠,每月會到社區醫院配六支胰島素,因為種類和品牌不同,總的藥費在300元—400元之間,若在上海一級醫院隨訪,醫保可報銷15%,她自己付不到60元。再加上胰島筆的針頭每個自付0.4元—0.5元,一個月共花費80元—90元。
李珍珠收入尚可,對價格沒那么敏感,但她知道一些病友選擇服藥控制血糖,是因為吃藥比注射胰島素便宜。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2021年11月數據顯示,中國約有1.41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與糖尿病相關的醫療支出位居世界第二,為1653億美元。
胰島素費用曾是患者生活費的三倍
章霖是一名一型糖尿病患者,現年38歲的他已經用了24年胰島素。每頓飯之前都得打一針,這叫餐時胰島素,早起或睡前還得打一針基礎胰島素,“很不方便,有一次我外面餐館打針,還有人來問我是不是在吸毒”。
注射胰島素不能中斷,因為一型糖尿病是由胰腺功能異常引起的,基本不能靠自身分泌胰島素。章霖在上初中第一次發病時,就因為酮癥酸中毒直接住進重癥監護室(ICU),經歷了一周的一級護理,又在醫院住了一個月,花了三五萬元才出院。這是1997年,全國人均年收入還不到3800元。
出院后,章霖過上了每天打胰島素的日子。他還記得,2001年自己上大學后,每個月的生活費是500元,包括吃飯和零花,而打胰島素所需的藥費就要1400元。
彼時,一支餐時胰島素要80元—90元,基礎胰島素當時更貴,要每支270元。市場上的胰島素每支基本都3毫升,含有300個單位的胰島素,章霖每周各要用掉一支。加上每打一次就要換個針頭,一個針頭2元多。
血糖監測也要花錢,指尖血糖試紙每片3元—5元,按照醫生要求,一天得測3次—5次,這每月又得花去至少300元。
章霖一算,即使按最低標準執行,每個月為糖尿病花的錢,就要近1900元,而他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月收入是1800元。
胰島素是中國市場上最大的降糖藥品種。據米內網數據,2020年中國公立醫院胰島素用藥市場接近270億元。
“一型糖尿病患者不一定走醫保,家長都擔心留下記錄影響孩子的前途。”章霖雖然家境不錯,還是感覺到壓力。他自己減少了血糖監測的次數,每天只測一次空腹血糖和一次餐后血糖,針頭也重復使用。
工作多年,章霖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兩種胰島素的零售價也都略有下降。不過,進口品牌的基礎胰島素類似物還是要將近每支200元,餐時胰島素則是70多元。這樣一來,每個月的基礎費用,降到了1500元左右。2021年,湖南部分縣城的最低工資標準是1520元。
如果要成為一個嚴格遵守醫囑的病人,章霖還得每三個月到醫院接受一次針對糖尿病人的體檢,包括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和一套大生化檢查,檢測內容有肝功、腎功、電解質、血脂等。這些都是必要的監測項目,尤其是腎功能,心腦血管疾病和腎病都是糖尿病患者最嚴重的并發癥。一次體檢費用300元左右,醫保可以報銷。
若要嚴格計算,章霖每個月還可能有一筆支出,就是門診隨訪的掛號費14元。不過,生活在上海的他如果選擇在社區醫院隨訪,則不必支付這筆費用。
需要說明的是,章霖作為一名一型糖尿病患者,屬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每月的胰島素用量也會高一些。
青島濱海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仲威振介紹,胰島素的用量應隨患者胰島功能和對藥物的敏感性調整。“大體上,體外使用胰島素在48個單位左右,不超過60單位,每餐前的餐時胰島素是4到6個單位,最高10到12個單位。”
以此推算,病情相對穩定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和章霖一樣使用類似用藥方案,每月藥費是300多元,這與李珍珠的藥費相近。
集采最高降價超70%
11月26日的國家集采覆蓋3.2萬家醫療機構需求,涉及采購金額約161億元。
在經歷了此次胰島素集采后,章霖和李珍珠每個月所需支出的費用,將分別下降500多元和100元左右。這是因為二人的用藥方案和藥物品牌不同。
此次參與藥品集中采購競價的11家企業可分為三個陣營,首先是占據市場約72%份額的跨國藥企,有諾和諾德、賽諾菲和禮來三家;第二陣營是近來快速增長的國內藥企甘李藥業、通化東寶和珠海聯邦,這三家約占27%的市場份額;余下不到1%的市場分給五家新入局者,有江蘇萬邦、合肥億帆、合肥天麥、浙江海正、宜昌東陽光。
李珍珠用的兩款藥都是進口品牌,分別來自諾和諾德和禮來,包括一款餐時人胰島素和一款預混胰島素類似物,分別降價20多元和30多元,降價幅度均在42%左右。
“從招標結果來看,占有市場優勢的跨國藥企,根據規則貼緊降幅40%的中標線或略高報價。國內企業降價幅度普遍在50%以上,最高72%,甘李藥業的降價幅度更大基本在60%以上。”廣州彤云醫藥創始人點蒼鶴對《財經·大健康》分析,根據規則,報價越低,可分得的市場就越大,報價策略直接體現想要保市場還是保價格。
一位醫藥行業投資人分析,不會影響胰島素的整體市場格局。此次集采規則設計溫和,最終只有江蘇萬邦的一款人用胰島素沒有中標。
“江蘇萬邦的報價沒有達到40%,有可能想保住價格,并依靠院外市場維持份額。”一位醫藥行業內人士分析。
不過,院外市場未來難度可能會增加。比如,諾和諾德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在集采中降價至43.20元。而根據315價格網數據,目前在藥店的價格為56元—95元不等,少有藥店能拿到比集采更低的價格。
一些享有醫保報銷資質的特藥藥店還值得企業拓展,如在武漢市確認為門診重癥,可以在特藥藥店購買胰島素,居民醫保報銷比例為50%,職工醫保是報銷比例80%,每年最高有700元的限額。
隨著胰島素集采的推進,未來或許會有更多患者受益。IDF數據估計,目前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糖尿病患者未被確診。全世界每兩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名需要胰島素的患者無法獲得胰島素或負擔不起。
李珍珠打胰島素的費用聽起來不算多,但與她的朋友姚欣健相比,就算很貴了。姚欣健現在是通過服藥控制血糖,一天四片鹽酸二甲雙胍,每片不到3分錢,一個月總藥費3.5元,自己只要出5角錢。
“糖尿病如果能早期干預把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費用相對來說沒有那么高。”仲威振強調堅持用藥的重要性。他舉例稱,如果糖尿病發展到后期出現糖尿病足等問題,可能要截肢甚至換假肢,費用就要幾十萬元。
如果不能堅持用藥,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還會危及生命。仲威振曾接診過一位病人,在上世紀90年代就查出糖尿病,但無論醫生建議服用二甲雙胍或是注射胰島素,都被這位病人拒絕了,一直發展到腎功能受損才開始用胰島素,此時,他已經出現腎衰竭,最終不得不花40萬做了腎移植手術。
腎功能嚴重衰竭的病人,往往不得不通過透析維持生命,僅這部分費用,每周就要300元左右。因為腎功能受損帶來的其他并發癥也要用藥,每月還要再花2000元—3000元。仲威振說,有很多人被透析耗空了錢,最終負擔不起,“碰到過不少病人,最后人財兩空”。
對正在使用胰島素的1000多萬名患者來說,堅持用藥是必須的,若按IDF測算,還有1000多萬患者應用而未用胰島素。過去的十年間,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增幅達56%,預計到2045年將增至1.75億人。
河南省疾控中心慢病所曾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抽樣調查,發現在2015年—2016年間,患者平均每年要為治療糖尿病花5000元,間接支出將近2500元。這還沒有計算糖尿病+高血壓共患病群體。
若僅計算已經確診的7000萬名糖尿病人,全國患者每年因糖尿病而產生的支出達3500億元。這個數字,比2020年青海或西藏的國民生產總值還高。
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