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這一步,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且,柴米油鹽醬醋茶,改變的是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別急,先說一個感慨吧。前幾天,當年在耶路撒冷工作的朋友聚會,驀然想起一件往事。當時,特別喜歡吃西瓜,但耶路撒冷的西瓜,半個,好像就要40元人民幣。40元,現在
(一)
這一步,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而且,柴米油鹽醬醋茶,改變的是我們每一天的生活。
別急,先說一個感慨吧。
前幾天,當年在耶路撒冷工作的朋友聚會,驀然想起一件往事。當時,特別喜歡吃西瓜,但耶路撒冷的西瓜,半個,好像就要40元人民幣。
40元,現在好像不算什么,那可是20年前啊。
西瓜只是一個縮影,當時一大感慨,就是中外物價的巨大差異。
1000多年前,顧況打趣白居易:長安米貴,居大不易。1000多年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西方米貴,居大不易。
哪怕是在東方的韓國和日本,韓國的很多地方,一些水果,比如蘋果、香蕉、西紅柿,據說是按個賣的;在日本,種植的方形西瓜,看著挺酷,其實,味道差不多,但是價格不菲,一個折合200元人民幣。
水果自由,至少在中國,比很多國家更幸福。
為什么能這樣?
毫無疑問,是我們農產品的豐富。這種超級富足,可以說吊打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
背后,是政府對三農的高度重視,是中國農民的辛勞耕作。一個全世界最擅長耕作的民族,確實不是一般國家能比的。
但還有一個新的助力,那就是電商的崛起。
我們是一個跨越式發展的國家,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的消費互聯網,現在,在很多城市,坐在家里,就能吃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果蔬生鮮,超大市場的規模效益,更讓中國人的果蔬消費,更加方便。
當然,也有新的考驗。
疫情之下,很多國家面臨的一個危機,就是通脹危機。
全球糧價在飛漲。以印尼為例,印尼是全球第二大小麥進口國,但對該國的小麥買家來說,從黑海進口5萬噸食品級小麥的價格,已較一年前上漲了400萬美元,至1500萬美元左右,其中單運費成本就上漲了150萬美元。
解決通脹陷阱,最根本的,當然是控制貨幣超發,增加需求供給,另外,也需要借助創新,來穩定物價。
當年炒大蒜、炒綠豆的價格大戰,很多老百姓對此還記憶猶新,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農產品,被瘋狂炒到很高的價格,買不起。
在炒作路徑中,經銷商們是其中重要一環。即使被炒到天價,很多批發商還捂貨惜售,不急于出貨,希望以更高的價格賣給普通老百姓。
另一方面,農戶也沒賺到錢,因為農產品都早早地、以很低的價格,被經銷商們收購完畢了,經銷商們拉高農產品價格,跟農戶已毫無關系。
對于這種炒作,作為新生事物的社區電商,或可起到積極作用,甚至將繼續助力我們水果自由,甚至更自由。
這甚至引起了央媒的關注和肯定。今年6月,人民日報曾發表過一篇文章,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單麗娟,在山東濟南市天橋區歷山北路一條胡同的拐角,經營著一家十來平方米的社區小店——“麗娟便利店”,至今已有10多年了。她一直有個愿望,就是賣生鮮,但因為單個門店進貨困難,價格沒有優勢,一直做不起來。
今年4月初,單麗娟將門店接入“盒馬集市”(現已更名為“淘菜菜”),借助這種社區電商平臺,經營了十來年的這個“夫妻店”完成了一次升級。
社區附近的消費者,在當天晚上10點之前,通過淘寶或淘特的“淘菜菜”頁面下單,第二天中午,就能在單麗娟的小店提貨。
線上平臺琳瑯滿目的生鮮食品,撐起小店的“云菜市”,小店一下子熱鬧起來了……
類似的一幕,正在很多城市社區悄然出現。
(二)
這是一場新的銷售革命。
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主角,就是淘菜菜——9月14日剛誕生的一個新品牌。今年3月,阿里整合零售通、盒馬集市成立社區電商部門,對外品牌為“盒馬集市”、“淘寶買菜”。9月升級后,阿里社區電商對外品牌統一為“淘菜菜”。
根據淘菜菜的品牌釋義,“淘”的是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應有盡有,還要新鮮、健康。
特點是四個詞:
豐富:基于阿里生態資源,淘菜菜商品池里匯聚了全國和全球100多萬種優質商品,有數字農業的水果,盒馬的海鮮,大潤發的百貨,還有天貓國際的新奇特洋貨。
新鮮:淘菜菜已能供應熱鮮牛肉,從一頭活牛到一桌菜限定在36小時內完成。在這背后,淘菜菜三溫層倉運冷鏈覆蓋率達到100%,中午12點送達率超過99%,均為行業領先。
品質:為了保障消費者吃得安全放心,淘菜菜為1671款生鮮制定的16道品質管控流程,填補了社區電商行業質量標準空白。
實惠:抽樣調查顯示,一個普通家庭的月買菜花銷在1200-1500元之間,而淘菜菜用戶僅需700元左右。
這種與小店密切合作的社區電商,背后,就是阿里社區電商,主要是基于零售通和盒馬集市兩個業務而成。
小店,成了遙遠的供給和每天的生活,拉近彼此交易鴻溝的必要橋梁。淘菜菜因為有了小店,就敢放心地把全國好貨好價的生鮮送到小區,顧客也因為有了小店,也敢放心花錢享受好生活。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數字化提升,我們身邊的零售小店,成為電商平臺的線下“毛細血管”,既解決了小店小超市供貨不穩定問題,又讓它們拿到低價且充足的貨源。
對消費者來說,更方便,更放心,更好享受。
按照商務部的數據,我國約有600萬家線下零售小店。這些以個體戶為主的商家,貢獻了快速消費品行業40%的出貨量,每天服務2億消費者。
它們離居民最近,但商業模式最傳統,進貨渠道有限,商品質量不高,亟需得到提級改造。
去年7月,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支持電商平臺為小店提供批發、廣告營銷、移動支付、數據分析、軟件系統等數字化服務。
今年5月,商務部等12部門又發布《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支持便利店、生鮮超市、前置倉等進社區。
還是以胡同里的“麗娟便利店”為例,開了十多年,以前有30個以上進貨渠道,進貨價比連鎖業態高10%,滯銷庫存占比超50%。品種少、價格高、人流少,這種困境在線下實體店很普遍。
現在,借助淘菜菜這個數字化平臺,小店生意實現了數字化。小門店也能做到智能補貨、智能選品,開展個性化服務,生意好做多了。
“麗娟便利店”改造,其實分兩步。
第一步,是接入零售通的智能供貨平臺。依托大數據,可以實現智能補貨、智能選品,并開展個性化服務。
第二步,是接入淘菜菜的社區購物平臺。線上的各種生鮮食品,撐起小店的“云菜市”。買菜是高頻交易,顧客下單后,到小店來提菜,小店既增加了收入,還提高了人氣。
由此,原先普普通通的“麗娟便利店”,正在形成一個功能多元的“社區綜合服務點”,有快消生活用品、有果蔬肉禽蛋,還提供多種增值服務。
然后,阿里社區電商又順勢,把“一店多能”向全國推廣,為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提供解決方案。
這不是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模式,是社會化團長裂變傾銷,是人推貨;而近場社區電商,則是小店數字化升級,是貨配人。
人還是那些人,店還是那個店,但借助于數字化創新,蝶變了。
(三)
微小的變化,其實更有著深遠的意義。
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大黃魚。
大黃魚體內含一種特殊的黃色素,見光會分解,白天捕撈的話,大黃魚就變成大白魚。
此外,大黃魚作為深海魚類,一出水面就將會迅速缺氧死亡,這種特質,不僅對冰封打包的速度有極高的要求,對于冷鏈運輸來說,也是一大考驗。
怎么辦?
不久前,淘菜菜與寧德市,簽訂大黃魚基地直采協議,并制定大黃魚社區電商平臺品質標準:嚴格遵照精吃多動的養殖方法,條形比例完美;必須在夜晚暗燈捕撈,隨后迅速冰鮮封箱,在全程零下-18度℃的環境下,運送至全國百萬小店。
確定性的基地直采訂單,既能控制品質,又能降低中間環節成本,提升效率。
自上線阿里社區電商以來,僅漁民翁雕兄弟倆的漁業公司,線上訂單的數量增加了10% ,預計今年將增收至少1500萬元。
第二個例子,茵紅李。
浙江省海鹽縣首席農業專家王金良,自2018年10月起,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來到四川省屏山縣幫扶,他推動了當地茵紅李標準化生產。
但農產品具有非標、易損等特點,供應鏈要實現數字化太難了,淘菜菜則改變了她的看法——平臺收集完消費者訂單后,淘菜菜就會發起采摘、冷鏈物流、加工分選等環節,從田間到餐桌不到48小時。
“這樣的模式,很適合中小農戶為主體的農業形態,產銷精準匹配后,可以減少果農的庫存壓力。阿里是國內農產品上行的第一平臺,選擇與淘菜菜合作能夠很快提高屏山茵紅李線上滲透率。”淘菜菜生態伙伴、成都開心樹果業總經理岳英說。
這些說明了什么?
社區電商聚合確定性訂單,可以打通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推動分散的農戶深度融入供應鏈,提效降本,讓供需兩頭均能獲益,解決過去農民“靠天吃飯”的問題。
我總覺得,這才是中國互聯網最神奇的一個地方,對農業的貢獻。
我們以前講“四個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坦率地說,這也是最難的現代化。改革開放40多年,我們跨越式地走過了西方上百年的道路,但農業依然是較為薄弱的一個環節。
但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我們發現,數字經濟卻是一個新的驅動力,在助推農業現代化。社區電商模式,不僅在局部探索解決了中國小農經濟連接大市場最難的供需匹配難題,同時也在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基礎上,真正深入到了產地源頭,助推農業的產業化。
以淘菜菜為例,將阿里數字農業的①基地-②產地倉-③銷地倉,與淘菜菜自身的④加工中心-⑤中心倉-⑥網格倉打通,通過⑦百萬小店觸達⑥消費者,產銷全鏈路數字化,讓分散的農戶深度融入供應鏈、直連萬億城鄉新消費市場。
而且,這種從城市到鄉村全覆蓋,能縮小下沉市場與一二線城市的消費品質差距。
平臺上的商品,城鄉同質同價。這些商品,以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費水平為基準,品質好,價格實惠,讓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和鄉村的老百姓也都買得起。
在這兩年疫情期間,這種模式還發揮了“保民生、穩供應”的特殊作用。
比如,有一些小區,因為突發疫情,不得不全面封閉管理,但居民生活怎么辦?社區電商的優勢就顯現了出來:
一,采取無接觸配送方式,能切斷疫情傳播鏈條,保證防疫安全;
二,履約時效更快且確定,與遠場電商相比,能更及時地滿足居民一日三餐的高頻需求;
三,基于阿里20年積累的供應鏈能力,面對突發情況,可以充分調動區域資源,保障社區居民生活物資的供應。
這是一場新的變革。
可以說,數字農業和社區電商的深度融合,正在形成“新農業+新零售”的模式。
小店獲得了新生,農產品有了更好更穩定銷售渠道,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和激勵。中國的消費者,將可以繼續水果自由、蔬菜自由、海鮮自由……
嗯,以前就做到,很不簡單;以后還將繼續,大家齊努力。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這種方便、悠閑和富足,也是中國市井生活最讓人羨慕的地方。
以后,當你路過一個小小的社區小店,也別小瞧,他們都有大背景,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馬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