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液化氣是老百姓最常使用的廚房工具,它能幫助我們燒火炒菜,使用起來非常便利;即便是在天然氣已經得到了很大普及的今天,液化氣仍然沒有被放棄使用。不過這不代表老百姓對當前使用的液化氣都絕對滿意,很多人已經開始抱怨,說自己家里的液化氣真是越來越不耐
液化氣是老百姓最常使用的廚房工具,它能幫助我們燒火炒菜,使用起來非常便利;即便是在天然氣已經得到了很大普及的今天,液化氣仍然沒有被放棄使用。
不過這不代表老百姓對當前使用的液化氣都絕對滿意,很多人已經開始抱怨,說自己家里的液化氣真是越來越不耐燒了,以前充滿一罐氣,炒菜燒飯外加煲湯,輕輕松松用兩個月不是問題,現在煲湯有砂罐,煮飯有電飯煲,平時就拿液化氣炒個菜,竟然連一個月都扛不住,難怪大家都想換天然氣,實在是因為液化氣太不中用了。
實際上,我們現在使用的液化氣很多都是摻假的偽劣產品,有些灌氣站為了謀求更大的利益,他們將二甲醚和液化氣混合賣給老百姓使用。
而二甲醚的利潤遠超于液化氣,那些不法商人憑借此一天多賺上萬元,完全不顧及我們的使用感受。
液化氣站普遍存在摻假現象
就在去年1月初,國內知名新聞媒體《新京報》記者報道出一起讓老百姓震驚的液化氣摻假事件。根據相關記者在河南、安徽等地實地走訪調查發現,有不少液化氣站根本就沒按規定去經營。
在商人牟利心理的誘惑下,他們開始向液化氣里面摻入二甲醚,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目的。
有些液化氣站還算膽小,在牟利時只敢摻入不到12%的二甲醚,但有些液化氣站完全是臉都不要了,二甲醚的摻入比例超過45%,甚至還有摻入70%的,這也是為何老百姓感覺家里的液化氣明顯不夠用了。
因為這其中的假貨摻的太多了,液化氣還能用的長久嗎?根據內部人士透露,這種摻混的行為在液化氣站實在是太常見了,甚至已經發展成了“潛規則”。
那些不愿意做這種“潛規則”的人,最終會被不良企業排擠而且難以生存,剩下的大都是一些黑心液化氣站賺取高額利潤。
可是根據天津大學教授姚春德介紹:二甲醚作為化工產品,實際上具備一定的腐蝕性,如果液化氣站摻入了過量的二甲醚,就會導致其罐內的氣體開始腐蝕罐身,從而造成泄露、甚至是爆炸等事故。
有意思的是,所有的液化氣站似乎都有意去遺忘這一后果,二甲醚本身是一種允許合法使用的化工產品,但如果將其用錯的地方,會給老百姓帶來怎樣的災難?
那些黑人企業不想知道這些,他們看到非法牟利的錢越來越多,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哪還有時間去體會民間疾苦。
這就苦了不知道內情的老百姓了,《新京報》記者隨后采訪液化氣站周邊的家庭,大多數人表示他們早就覺得液化氣不夠用了,以前隨隨便便用兩個月,現在一個月就得去液化氣站充一次氣,使用液化氣的成本正在不斷增加。
如果僅僅是這些或許勉強可以說得過去,但二甲醚的使用明顯有巨大的安全隱患,這是在謀財害命!
記者經過多天蹲守,發現安徽某地區的液化氣站壓根兒沒有儲罐,更沒有充裝機,每當有老百姓來換氣換氣站的老板都熱心接待,然后等到他們走了老板就偷偷跑去距離液化氣站不到千米的一個“私密廠房”,那里儲存了幾十罐的劣質液化氣,全都是摻了二甲醚的。
摻假者借此非法牟利
實際上,早在2008年3月7日,我國國家質檢總局就發布了《關于氣瓶充裝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到:不允許任何民用液化石油氣中摻入二甲醚后,充入液化石油氣鋼瓶活在焊接氣瓶中擅自加入不明化學添加劑。
但很顯然,那些不良企業在頂風作案,他們利用二甲醚可燃氣體的屬性,雖然其燃燒值只有液化氣的三分之二,但其價格也相對便宜很多;關鍵是液化氣和二甲醚具有高度互溶性,老百姓根本分不出來他們氣罐里面裝的是100%液化氣,還是摻入了二甲醚的“偽劣產品”。
有內部員工在記者面前透露:二甲醚這種東西簡直就是液化氣從業者的“福音”,二甲醚摻得越多,他們賺得也就越多。
截止到2021年底,二甲醚的進貨成本大約在每噸3500—3800元左右,而液化石油氣的進貨成本卻達到了每噸4900元,為了產生最大的利潤,難怪不少液化氣站會摻入大量的二甲醚,這還真是摻的越多,掙得越多。
可怕的是,很多液化氣站已經摻出方法來了,像冬天由于氣壓低,摻入過量的二甲醚可能導致打不著火,或者燒不干凈等問題,所以他們摻入比例控制在3-5成左右。
夏天天氣熱,二甲醚可以適當提高摻入比例,有些液化氣站達到了7成的摻假標準。
老百姓買到了劣質的液化氣,只能使用得越來越快,然后還得回過來繼續買,這讓液化氣站的銷量非常可觀,尤其是在夏季。
結語
由于市場經濟下一些不法商販橫行霸道,使得老百姓現在的生活幾乎處處充滿著陷阱。
那些不良企業做事可以說是毫無底線,有時候為了錢財甚至不顧老百姓的生命安危。
面對這種現象,我們一定要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或者通過消費者維權渠道來合法維護自身權益,不能讓那些企業太過于猖獗,就像邪惡絕對無法戰勝正義。
王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