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是一篇嚴肅的經驗類科普文,要講一下我們每個人身體隱秘的角落都需要面對的疾病——痔瘡。很多年前有一本關于私生女的自傳,開頭第一句曾經寫過:我就像一個屁股,生下來就被定義在一個恥辱的位置。是的,雖然常言說“十男九痔”,更有甚者直接說“十女十痔
這是一篇嚴肅的經驗類科普文,要講一下我們每個人身體隱秘的角落都需要面對的疾病——痔瘡。
很多年前有一本關于私生女的自傳,開頭第一句曾經寫過:
我就像一個屁股,生下來就被定義在一個恥辱的位置。
是的,雖然常言說“十男九痔”,更有甚者直接說“十女十痔”,但長痔瘡的部位因為是我們身體的隱秘角落,所以,很多人都羞于啟齒,甚至羞于求醫。(話說紫竹菌寫這篇科普文也是拖了又拖,總覺得會影響個人形象——這是有心理學的理論依據的——你說什么,別人心智中就會把你記憶成什么。)
言歸正傳,繼續說痔瘡。
長了正經痔瘡的十幾年
真不記得是什么時候開始長的痔瘡,反正應該有十多年了,平時只要注意不吃辣,少喝或者不喝酒,就基本沒事。不過每年都會有一兩次發作,一開始是偶爾會發作,就是感覺肛門周圍有紅腫吧,也沒什么大礙,用點馬應龍消炎就沒事了。
之后,不記得是哪天,突然發現有肉肉脫墮出來了,以至肛門合不上,整天坐臥難安,馬應龍已經不見效了,又試過很多藥膏,最離譜的是,一次去藥店,店員一定推薦我買一種口服的中藥,我就想不明白了:那藥怎么能精準地治療我的肛門紅腫?店員口吐白沫也講了什么去火、整體調養的理論,依然沒有說服我購買。
期間偶爾在小藥店遇到過一個中藥藥膏——復方雙金痔瘡藥膏,用上就有灼痛感,但很有效,因為痔瘡發作的人是沒有理智的,只要聽說能治好,就會用,沒有研究過這藥的配方和原理。之后,我會在用馬應龍沒作用時想辦法去買這個藥膏。
那時自己在網上查了很多關于痔瘡的知識,聽說用手送進去能緩解,我也試了一下,結果發現真管用,從此開始了每天早上的固定動作——因為我生活規律,大便規律,只要不是腹瀉,只會在每天早上一次大便,所以,早上大便完把脫垂部分放回肛門里面,再用水沖洗干凈,就沒有問題了。
這之后很多年,都只是每年偶爾會犯兩三次,不記得哪一天我突然發現已經是兩個小贅肉了。
又查了很多網上醫生問答,基本上覺得自己只是長了正經痔瘡,甚至有醫生還說過:把這個肉墊放入肛門,還可以起到防護的作用,不治也可以,而且,很多治過的人的經驗是,即使做了那個很痛苦的手術切除,還是會復發的。
我的痔瘡其實并不簡單
我一直以為我只是普通痔瘡,往后余生與它共存,也許就是一種宿命,多年來,單位體檢,我和很多人一樣,從來不檢查肛門,體檢醫生會寫上:要求放棄檢查。
直到2019年8月單位體檢時,我突然覺得想檢查一下,當時也不痛不癢的,就走一個過場吧。
這里說一下,肛門檢查如果不在痔瘡發作時,也不是很痛苦,感覺就是醫生用一個錐形的器械伸進去轉了一圈。不過,沒想到的是,這一查查出問題了:醫生告訴我,我這不僅僅是痔瘡,還有直腸息肉,而且,稍硬不光滑,簡單解釋一下,身體里多出的所有的瘤狀物,只要是硬、摸起來不能流動的,就有腫瘤(或者說癌)的風險。
體檢醫生告訴我,她們前幾天也查出一個直腸息肉的,馬上去醫院了,結果還是癌變了,像我這直腸息肉直徑這樣大、年頭這么久同時硬、不光滑,癌變率70%以上,所以,我必須馬上去醫院掛號,并告訴我去掛胃腸外科。
我出來直接去醫院掛號,之后,又接到體檢中心催促電話,讓我必須盡快去醫院,這時我才覺得:可能我一直以為的痔瘡并不那么簡單。
痔瘡手術和直腸息肉手術
在北大人民醫院,醫生和別人說的是:“你這痔瘡,你自已考慮吧,想做就約時間做”,而和我說的卻是:“你這個必須做手術,然后做切片才能知道是不是癌變了”,這時我才知道,這個手術必須做,拖不過了,醫生告訴我,手術就兩天,第三天可以正常上班。
不過我的確沒想到,此生第一次住院第一次手術竟然是身體這個隱秘的角落,而且是一位男醫生。
說一下手術的經歷:先是收到醫院通知,讓某天幾點必須辦理住院手續。住院后,醫生助理把我們一起做手術的6個人叫到一起上了課,告訴我們痔瘡是怎么形成的,按照醫生的說法,無論是內痔、外痔還是混合痔,都是靜脈血管充血、淤血并腫大形成的,預防的方法很多,比如生活規律、排便規律、多吃粗纖維飲食等等,另外,堅持鍛煉、避免久坐以及坐濕、涼處等這些老生常談的主要形成因素。
入院后需要空腹采血并做心電圖及胸片,當天飲食為不產渣半流食,晚17:00開始禁食,可以喝水。
然后開始口服瀉藥,對于平時食量不大的人來說,這個過程挺難熬的,17:00開始,2袋瀉藥加2000ML的水,要一小時內喝完,味道不敢恭維,咸中帶甜,聞著也稍有不悅感,22:00后也是一小時內再喝同樣多藥加水,基本兩次我都沒有喝完,胃里實在裝不下,加上提前一天我就開始流食,所以并沒像同病室的女病友排那么多,就達到了醫生要求的“排出的水是澄清的”狀態(順便說一下,目前所有的腸胃鏡都是這種方式,所以,如果要做腸胃鏡的朋友,建議同時掛號做痔瘡手術,可以少受一次苦,雖然這些都沒有到人體難以忍受的程度,但還是不舒服甚至以后提起來都會憶起惡心的感覺。)
從手術前0點到手術完成6小時是要禁食水的。第二天,我們按順序進手術室,因為是局麻,所以,我全程都知道醫生在做什么,半小時左右做完手術,醫生還給我看了割下來的那兩塊兒多余的肉,告訴我要去做切片,然后,就讓護士把我送回病房了。
手術后大約6小時,麻醉的部位才又讓我感覺到是自己的身體的一部分了,之后,傷口會有些疼,記得都是能夠忍受的程度,實在痛也可以口服止痛藥,我同病室的病友吃了,我并沒有吃。
有一個很先進的產品是“鹽酸奧布卡因凝膠”,我私下稱為“液體膠布”,只要把這個液體膠布涂到傷口上,就形成一種透明膠布一樣的保護膜,這樣疼痛就會減輕到很低;還要堅持每天早晚用痔瘡栓,以及口服活血止痛膠囊,和一種恢復腸道菌群功能的口服活性菌。
這里面有一個插曲,期間我的痔瘡栓用完了,就想到藥店買一盒補充,因我一下子想不起牌子,店員給我推薦了好幾種據說很好用的藥,但都不是我用的那個牌子,最后,我要回家去查看隨口說了一句:做完手術醫生給開的。店員馬上說:你不早說!馬上去最里面拿出了我用的那個痔瘡栓,店員的解釋很有意思:一般管用的藥,你在藥店都不容易買得到。看到價格比我在醫院結算時貴差不多一倍,所以,我只買了一盒應急,店員告訴我:在醫院購買便宜,是因為那是醫保結算價格。(我私下覺得,此前自己到藥店買的痔瘡藥效果不佳,很可能是因為買到的藥主要作用不是治愈而是緩解、同時讓我能夠一直用。)
按要求兩周后去醫院復查,好消息是,病理切片出來了,我的直腸息肉并沒有癌變,可能與我多年來食素有些關系吧,查了一些醫學文獻,直腸息肉是直腸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認的原因是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高,食物纖維攝入不足等。
我的醫生告訴我,之所以我傷口沒有痊愈,是因為我其實做了兩個手術——痔瘡切除和直腸息肉切除,所以,同一天做痔瘡手術的病友都已經沒事了,而我還要繼續用藥,醫生繼續開了痔瘡栓和“液體膠布”。
總之,我是手術后四周基本恢復,目前有一點后遺癥就是腸道菌群失調,醫生說每個人的反應不一樣,而我做手術前正好在減肥,吃了一段時間代餐奶昔。具體表現就是消化不良,有醫學文獻說,腸道菌群失調可能會致老年癡呆,所以,目前已經快一年了,我仍在調養中。
關于痔瘡的新知識
每次聽大家說起來痔瘡,都是幾十年前的知識,所以,今天#紫曰#要給各位科普一下關于痔瘡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
首先,雖然是長在人體隱秘的角落,但是,不能拖,還是要盡早就醫,因為紫竹菌就差點拖成直腸癌。
第二,體檢時,不要放棄這項檢查,自己本來就看不到的部位,又是幾乎人人都可能得的病,還是讓醫生看看聽醫生的建議最好。
第三,關于痔瘡做手術后會不會復發?會的,但不是復發,打個比方,就像你問我“拔了這個牙還會牙疼嗎”一樣,只要不改變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只要不改變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再長痔瘡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所以無論做不做手術。
第四,要相信科學一直在進步,醫學也一直在進步,所以,要敢于嘗試新的手術,前提是要到正規的大醫院,而不是曾經給魏則西治病的“莆田系醫院”,因為同樣是治病,有的醫院是幫你根治,目的是讓你治好后再不需為此病來醫院,而有的醫院是為了“讓你能對醫院產生粘性,定期不定期地來醫院消費”,就像我曾經買到的某些藥一樣。
第五,簡單說一下關于醫保報銷的問題,這個手術是屬于醫保報銷范圍,所以,原本11800多元的住院費,自己只承擔了4100多元。
因為還買過一個商業險——平安住院安心險,所以,又申請了剩余部分的商業險理賠,結果被保險公司拒賠了,拒賠的原因是保險條款上早已寫明住院四天以上才賠付,而我只住了兩天院,事實上因為床位緊張,在北京的大醫院一般住院都不會超過三天,在我手術前曾陪一個同事做了器官切除(她是乳腺癌惡性),同病房的其他人無論比她嚴重的還是比與她同樣情況的,都是兩天必須出院。
本來以為這部分就是完全自費的,后來,同事告訴我,我們單位還給員工上了補充醫療保險(這個必須是單位統一給上保險公司才受理),我承擔的這4100多元,還能再報銷總費用的20%,也就是最終自己承擔5%的手術費。
所以,社保醫保必須要上,補充醫療保險每個單位情況不同,據說保險公司愿意給年輕人比例高的大單位上補充醫療保險,總之要看你們單位的政策了。
丁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