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金錯刀頻道云搖還記得“洗洗更健康”的廣告詞曾霸屏央視。因為周杰倫一句“閃亮滴眼液,誰用誰閃亮”,同學們人手一只閃亮滴眼液。其實,婦炎潔和閃亮滴眼液背后,都是仁和藥業。因為這幾個明星產品,仁和靠譜老品牌的形象可謂深入人心。所以無論是在抖音
文/ 金錯刀頻道 云搖
還記得“洗洗更健康”的廣告詞曾霸屏央視。
因為周杰倫一句“閃亮滴眼液,誰用誰閃亮”,同學們人手一只閃亮滴眼液。
其實,婦炎潔和閃亮滴眼液背后,都是仁和藥業。
因為這幾個明星產品,仁和靠譜老品牌的形象可謂深入人心。
所以無論是在抖音上看到仁和祛痘淡斑膏,還是在淘寶上看到仁和泡腳粉,甚至是仁和腎寶膠囊都會深信不疑。
畢竟“同仁堂+協和=仁和”貴族氣和“周生生+周大福=周大生”的高端感是如出一轍的。
但這些年你買的那些仁和牌產品,可能都是“假”的。
1最早的洗腦廣告,一戰成名
不經常吃藥的人可能沒聽過仁和藥業的大名,但你一定聽過這幾個廣告。
在各大央視上,付笛聲和任靜夫婦在《知心愛人》的舒緩歌曲中,說出那就耳熟能詳的“婦炎潔,洗洗更健康”。
即使到現在,“洗洗更健康”這句廣告詞,依然出現在各種網絡梗中,經久不衰。
在周杰倫最火的時候,仁和請了周杰倫做閃亮滴眼液的形象大使,“誰用誰閃亮”的廣告詞,至今仍是滴眼液廣告中的王者。
在大家都看《家有兒女》的時候,仁和請了宋丹丹配上那句“家有兒女就用優卡丹”,優卡丹一時間成為兒童感冒藥的大哥大。
在之后,仁和還請了老戲骨陳道明代言了“仁和可立克”,“治感冒,一粒見效”廣告詞,在道明叔的演繹下,也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
在這幾個明星廣告的加持下,“仁和”牌家喻戶曉,仁和藥業也賺得盆滿缽滿。
這些年雖然仁和偽裝得像個靠譜的大企業,時不時刷刷存在感。
但如果問你知道仁和有哪些代表產品,很多人除了婦炎潔也就說不出什么了。
并不是大家孤陋寡聞,而是仁和從2003年之后,再沒有明星產品了。
婦炎潔于1999年上市,距今已有21年;
優卡丹品牌則誕生于2002年,上市已有18年;
仁和可立克和閃亮系列品牌均誕生于2003年,距今也已經17年了。
我們看到的無論是抖音熱推的仁和祛痘淡斑膏,還是小紅書神器仁和泡腳粉,可能都是“假仁和”。
17年沒有新產品,那我們見到的五花八門的“仁和牌”哪來的?
2借勢微商大軍,17年屹立不倒
仁和這17年,一直在全力賣吊牌。
仁和雖然沒有自己的產品,但一直通過貼牌的方式,到處給人做背書。
曾經的大牌藥商,為什么要做貼牌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1.懶得搞研發
重營銷輕研發是仁和一直以來的路子。
從婦炎潔到閃亮,仁和藥業嘗到了廣告營銷的甜頭,便開始在這方面持續發力,甚至大力縮減產品研發的投入。
從仁和的財報看,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在最近幾年也失衡的可怕。
2018年的銷售費用高達7.78億元,約是同期研發費用的26倍,去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也已高達6億元,而研發費用僅有幾千萬。
一年幾千萬別說研發藥品,就連生產都夠嗆。
在人員配置上,仁和同樣以銷售為中心展開。
根據仁和藥業2018年年報,公司員工總人數7362人,其中銷售人員有4523人,占比超過62%。
2.來錢快
仁和給人背書的路數是:來者不拒。
刀哥在貼吧上看到仁和的招商廣告,貼牌定制加工,品牌授權,開店一條龍服務。
在淘寶上搜索仁和,會出現各種仁和XX旗艦店。
不用懷疑,這些都是經過仁和官方授權的店鋪。
不管你是什么產品,什么品類,質量過不過關,給錢我就做。
在電商平臺上,從中西藥品到面部護膚,從保健器械到滋補用品,從女性護理到男性秘寶,“仁和”牌無處不在。
仁和泡腳粉、仁和祛斑霜、仁和珍珠粉、仁和面膜更是在社交平臺上成為爆款產品。
貼上仁和的標不僅能讓一些“野雞”產品有了貴族身份,連身價也飆升。
例如最近在某書上賣得很火的仁和瓷肌珍珠粉,官方售價89,買一贈一,單包50g價格在45左右。
根據代工廠“廣州市白云區優致化妝品廠”百度了一下“粵妝20160736”和“珍珠粉”兩個關鍵詞,發現同款珍珠粉只需7.4元。
圖片來源知乎用戶@家里好咯
蹭上了仁和的品牌,身價上漲了近6倍。
在這種作死式貼牌的情況下,打著“仁和”的旗號,宣傳著“神藥”的產品屢見不鮮。
例如,一款名為“魔婭仁和泉色調理貼”的產品,前兩年在社交平臺相當火爆。
這款產品由仁和藥業旗下子公司江西康美醫藥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微商機構廣州魔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負責銷售。
產品的特色宣傳的是能“調理”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肌瘤、盆腔積液等婦科問題。
甚至還說幫人解決過不孕不育的疑難雜癥,可謂是廣大女性的福音。
但諷刺的是,這樣一款神奇的產品卻不是藥品,只是具有殺菌效果的衛生護墊。
貼上仁和的標,就敢把一包護墊賣到200塊一盒,得夠多大膽。
還有一款名為“仁和益陽春腎寶露”的產品,在公開宣傳物料上描繪的出身相當高大上: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制……
至于這款產品的“療效”就更神奇了:不僅有延時的基本功效,還可以壯陽壯腰、恢復疲勞,甚至補血益氣、增強免疫、強腎補元也不在話下。
但這個被神話的男人利器,本質上只是一款殺菌劑,和消毒液差不多。
雖然代理商信誓旦旦中藥成分,但也改變不了它沒有醫藥批準文號的事實。
仁和出品,大品牌有保證,早就成了這些貼牌產品的固定宣傳語。
可是仁和品牌真的值得信賴嗎?
它自己的明星產品都是黑榜常客。
2012年4月,陳道明代言的可立克深陷毒膠囊事件;
2012年12月,周杰倫代言的閃亮滴眼液被曝出含防腐劑;
2013年1月,宋丹丹代言的兒童感冒藥優卡丹又被指出對兒童肝腎有毒,這條微博讓仁和一夜蒸發了10億市值。
現在知乎上關于同仁藥業的評價,除了日常質疑,就是被騙后的憤怒。
刀哥就想問,這樣不遺余力割韭菜的品牌,能有多靠譜?
3貼牌不可怕,別把顧客當傻子
品牌形象是貼牌生意的源頭,如果源頭都被污染了,還想要繼續躺賺,這可能嗎?
和同仁的套路的如出一轍的,還有曾經的四大內衣品牌之一的南極人。
早期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和瘋狂傳播的電視廣告,南極人成為了中國馳名品牌,在保暖內衣等領域,其銷量和市場占有率始終位居前列。
經過23年的不懈折騰,終于變成了涵蓋內衣、母嬰、服裝、床品&布藝、廚品、鞋品、服飾配件、戶外、家電等品類的全品類消費品牌。
這種貼牌模式,雖然迎來了電商大爆發,但隨之而來的是屢登黑榜。
據統計,僅2018年,南極人就有14次登上國家質檢局部門以及地方消費者協會不合格名單,從蠶絲被、內衣、棉服、沖鋒衣到電推剪、卷發棒等等,一個都沒逃過。
而發展到現在,南極人這個品牌雖然還能叫得上名來,但在大家認知里,已經變成了地攤貨、低品質的代名詞。
貼牌生意并不新鮮,阿迪達斯、迪士尼等國際企業都采納這種方式擴充其產品線。
但這種生意的關鍵就在于品質的把控工作。
很顯然,仁和與南極人們并沒有這樣的市場控制力,或者說并沒有有意地去建立這種控制力。
仁和沒有仁,南極人沒有“內衣”,恒源祥也沒有“羊”了,這成了所有沉迷貼牌的品牌的現狀。
對于消費者來說,大家常常是因為信賴某個品牌,才會去買它的產品。
仁和如今還在初級階段,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購買的產品其實和仁和品牌只有皮毛關系。
如果繼續下去,品牌受損風險會越來越大,再牛的招牌和消費者信任也經不起消耗和透支。
近年來仁和藥業輕研發、無節制貼牌、頻登質量黑榜、涉嫌虛假宣傳等操作,已經讓仁和老品牌的形象透支嚴重,再不改變,更差的情況可能還在后面。
仁和不同于南極人等日化品牌還有“低端化”退路,作為藥企,失去消費者的信任,無異于自取滅亡。
而仁和比南極人更可怕的是,南極人貼牌只是日用品,而仁和作為一個醫藥企業,沒有底線的貼牌,傷害的可能是人的健康!
結語:
可口可樂前董事長伍德魯夫有一句名言:
“假如我的工廠被大火毀滅,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風暴,但只要有可口可樂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將重新站起。”
品牌確實是一種強大的背書,但前提是必須做好商品。
中國有很多老字號,百年老店的品牌聲譽本來應該更上一層樓。
但現實是,中國的老字號們都面臨著巨大危機。
天津狗不理頻繁關店,天津人都不吃;
百年烤鴨全聚德,業績全線潰敗,日子過得一年不如一年;
百年同仁堂因為造假,信任一夜崩塌,甚至開始開始進軍咖啡業;
百年東阿阿膠,一直在退市的邊緣徘徊。
百年品牌尚且如此,像南極人、仁和這樣十幾年的品牌,品牌紅利還能吃多久呢?
一切消磨用戶品牌忠誠度的行為,都無異于自取滅亡!
何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