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中國民間有說法: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意思就是爸爸個子矮的話,子女還有可能高;媽媽個子矮的話,子女通通高不了。于是,娶高個妻子成為一時擇偶的標準。其實,這個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相關研究證明,父母的遺傳是決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有著7
中國民間有說法: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意思就是爸爸個子矮的話,子女還有可能高;媽媽個子矮的話,子女通通高不了。于是,娶高個妻子成為一時擇偶的標準。
其實,這個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相關研究證明,父母的遺傳是決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有著70%的遺傳幾率,父母雙方遺傳基因各占35%,也就是說孩子的身高遺傳因素父母不分伯仲。
如果父母雙方個頭都不高,那就要靠后天那30%的努力了。作為父母,肯定都希望孩子擁有大長腿,尤其是個子不高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多長一厘米,真的是煞費苦心!
于是,一些商家在利益的驅使之下,抓住父母想讓孩子長高個的這種心理,一些所謂增高助長的醫保用品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斷骨增高”廣告更是一夜之間橫掃各大網絡平臺。
增高助長醫保用品就罷了,頂多是一些保健品,畢竟就算沒有起到增高助長的作用,起碼對身體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可這“斷骨增高”就有些神乎了。
我覺得吧,只要有點腦子的人肯定不會傻不拉幾去相信什么“斷骨增高”的,結果沒想到還真的有人為了大高個而選擇了“斷骨增高”,花了家里16萬,斷骨增高7.2厘米。
我在39健康網上看到了這則真實案例時真的差點驚掉下巴,只能感慨: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案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李亞諾(化名)的北方男孩,身高只有167厘米(個子基本都在170厘米以上的北方男生來說),因為個子矮常常被高個子的同學嘲笑,為此感到很自卑。
高三那年,李亞諾報名參加民航飛行員招生考試結果卻落選了,班主任那句“可能是身高問題”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再加上醫生告訴他,他的骨骺線已經閉合不能再長高了。
醫生的話讓李亞諾心如死灰,但是并沒有就此放下讓自己長高幾厘米的執念。后來他從網友那里得知“斷骨增高”的方法,就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每天心心念念這項手術。
李亞諾在20歲生日那年,把斷骨增高作為自己的生日愿望。父母一開始并不同意他進行手術,但奈何拗不過兒子,還是點頭答應了。
從進行手術到康復訓練,李亞諾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長高了7.2厘米,前后花了16萬多,一開始的確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但不到一年,一系列的問題隨之而來:
X型腿、骨外翻、足弓塌陷……他的下肢不再像以前那樣靈活,嚴重時甚至無法走路。
如今距離李亞諾斷骨增高已經過去5年,他再次陷入困境。他的父母也十分后悔,并坦言,如果知道會有這么多后遺癥,當初無論如何也不會同意兒子進行手術。
花16萬斷骨增高7.2厘米值得嗎?可惜世上沒有后悔藥,孩子想要大高個實現當飛行員的夢想沒有錯,父母愛子心切也并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們把希望寄托在這種不穩定的外在因素上。
其實,想要孩子長高個,拋開70%的基因遺傳因素來說,還有30%的后天因素,父母抓住了一樣可以讓孩子擁有大高個。那么,后天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蔣競雄指出:孩子的成年身高,由遺傳和外部環境共同決定。90%以上的孩子通過改善飲食結構、保證睡眠時間、適當運動、保持良好情緒、營養均衡可以獲得身高的優化。
也就是說,拋開不能改變的基因,孩子能否長高,還得看父母如何抓住這30%的后天因素,從睡眠、運動、營養、情緒等多方面的因素來幫助孩子。
一、抓住成長黃金期
在兒童成長發育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黃金期。如果父母能夠抓住孩子的成長黃金期并及時為孩子做好科學的身高管理,孩子將來不想長成大高個都難。
如果父母雙方個子都矮,在排除了孩子又不是“晚長”的因素后,要盡早對孩子的身高進行干預,不過干預前要先了解這4個影響孩子后天長高的黃金期:
(1)胎兒期:指寶寶出生之前在媽媽子宮內,如果孕媽在孕期營養不良或有其他感染等,都會影響到胎兒生長發育遲緩或低出生體重,對日后的身高有很大影響。
(2)嬰兒期:指自出生到1周歲之內,這一時期為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所需要的熱量和蛋白質較高,因此要提倡母乳喂養,及時合理的添加輔食,定期進行體格檢查。
(3)兒童期:在兒童期,3歲以后孩子每年能長高5-7厘米,到底是5厘米還是7厘米則取決于遺傳、環境、營養等綜合因素。所以,在這個"平穩"增長期,家長要關注孩子每年的身高并加以測量。
(4)青春期:女孩子9-12歲起,到17―18歲;男孩子為11-13歲起,至19-21歲,此年齡段為體格生長迅猛期,要注意營養等各方面的全面教育。
孩子的四大黃金成長期,好比多米諾骨牌,一環扣一環,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過程,這一階段是下一階段生長的基礎。
二、睡眠
(1)入睡時間不能過晚
當今社會都講究科學育兒,好多媽媽在寶寶出生后都選擇了母乳喂養,并督促孩子早早入睡,科學作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保證充足的睡眠量
科學表明,生長激素在睡覺時分泌最高,而機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又是促使孩子身高生長的“動力”物質,所以在保證孩子每天晚上早早入睡時,還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
兒科醫生表示,孩子盡量要8點前睡覺,9點進入深度睡眠,最遲不能超過10點,每天要保證8-10小時的睡眠量,養成早睡早起的科學作息習慣。
三、運動
平日里,父母可以帶領孩子適當參加一些戶外運動,比如游泳、跳繩、打籃球、打羽毛球等運動,既可以促進孩子身高增長、又能增強體質,提高孩子的身體抵抗力,減少疾病發生。
有實驗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比不參加運動的孩子要高出4厘米左右。但是,不能像運動員那樣的運動量,過量運動,反而會抑制孩子的生長發育。
據我所知,跳繩和打籃球是大多數人公認對于改善孩子身高有著明顯的效果的兩項運動,操作又簡便,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參與這兩項運動,堅持為之,能夠收到良好效果。
四、情緒
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的心理問題怎么會影響到孩子長高呢?其實最主要的是心理問題產生了壓力,造成生長激素的分泌平衡被打破,從而給孩子長高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這些身體反應都可以讓家長感受到孩子有心理問題:食欲不振、情緒不穩定、睡眠不佳、容易被驚醒、抵抗力弱,雖然大病沒有,可小病不斷。
孩子精神緊張,晚上睡不著覺,很容易對晚間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造成影響。生長激素都不能正常產出了,你還想讓孩子長高,這無疑是天方夜譚。
研究人員發現,心理和情緒不佳,能使人生長緩慢而個子矮小。更有研究顯示:很多心理、精神上出現過問題的孩子,都比同齡的孩子長的矮。
五、營養
孩子想要長身體長高個,必須吃得好。所謂“吃得好”,可不是一直往孩子嘴里“塞塞塞”,或者孩子想吃就給,過度的喂養結果把孩子養成了小胖子,還沾沾自喜“孩子胃口好”。
其實,只有保證均衡的營養,搭配合理的飲食結構,孩子才是“吃得好”,在給孩子搭配日常飲食時,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含鈣食物
含鈣最豐富的食物當屬奶類。牛奶或奶粉,都含有豐富的鈣,較易為人體所吸收,可以促進牙齒生長,骨骼生長。可以讓孩子每日喝300~500毫升的牛奶或奶粉沖飲,來保證正常的身體需要。
(2)含維生素D的食物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當屬動物肝臟和蛋類,以及蔬菜。維生素D可以促進骨骼發育,促使長高,在補鈣期間補充維生素D還能調節鈣磷代謝,促進鈣的吸收。
孩子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能促進鈣的吸收。另外,海米、蝦皮、紫菜等海產品都含有鈣和維生素D,且易于被人體吸收,也是日常飲食中不錯的選擇。
(3)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如萵筍、芹菜、紅莧菜等;
我和我老公個子都不高,所以為了成就我家兩個寶寶能擁有更“高”未來,我做了兩手準備:一是堅持母乳喂養,大寶喂養到兩歲半自然離乳,二寶喂養到三歲半自然離乳;
二是兩個孩子都是從6個月添加輔食開始,我就特別注重營養方面的搭配,參考這套“讓孩子健康成長的使用指南”食譜給孩子做飯,主副食、葷素、粗細糧同時兼顧,色香味俱全。
這套“指南”包含三冊:《兒童長高食譜》《兒童營養早餐》《讓孩子不發燒 不咳嗽 不積食 長高個》,全方位給孩子補充均衡而豐富的營養,在這里也分享給大家。
《兒童營養早餐》從營養搭配、益智健腦、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備戰考試及零食加餐等方面做了全方 位而詳細的介紹,家長可根據孩子的不同飲食需要,為孩子提供相應的早餐。
《兒童長高食譜》包含240+道科學營養食譜,每天不重樣。圖文結合,附贈視頻教學,就算是老人獨自帶娃也能輕松學會,把飯菜做得豐富多樣又營養均衡。
《讓孩子不發燒 不咳嗽 不積食 長高個》結合中醫育兒理念,從飲食調理、經絡養護和生活護理等方面給予貼心指導,有針對性地做到讓孩子體質好、不生病、少生病,讓孩子胃口好、吃飯香、長高個。
(有需要的家長點擊下方鏈接即可下單,原來108元現在團購價68元)
總之,孩子在各方面所需要的營養素,都有其各自的特點,不可把成人的一套標準強加于他們身上,而應該在充分了解其生長發育特點的基礎上,補其不足,去其所余。
我的堅持也是得到了回報,兩個孩子從小就比同齡人身體素質好,尤其是二寶,三歲多就身高110厘米,體重有42斤;偶爾有個感冒咳嗽什么的,我也都是通過這套“指南”去調理改善。
父母高,孩子不一定高;父母矮,孩子也不一定矮。只要父母抓住這30%的后天因素,孩子長高個指日可待。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證實:孩子的生長發育,有顯著的季節性。一般而言,生長激素在春季和夏季分泌比較旺盛,這兩個季節里孩子容易長高。
尤其是春季,長得最快,身高的生長速度是秋天的2~2.5倍,尤其在5月可長7.3毫米;其次是6~10月份,平均達到6.3毫米。時下正是秋季,父母們切記不要錯過了這個長高季節。
孩子的生長是不可逆的,家長們要幫助孩子抓住長高黃金期,多運動、保睡眠、好情緒、補營養,抓住后天這30%的長高幾率,成就孩子更“高”未來吧!
馬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