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童年記憶中的事情是否是個體記憶中第一件事情以及記憶的真實性都不是重要問題,最重要的是,童年記憶對于生命意義定位的影響。
“這是你期待的事情”“這是你想要逃避的事情”“生命就是這樣子的……”
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豁然開朗。我曾經執著于尋找真相,努力拼湊那不完美的童年,不允許任何人含糊過去。但在這過程中,我變得偏激,覺得所有人都對不起我;我變得古怪,會在談笑間想到過去,突然不開心,一個人生悶氣;想到曾被忽視,我會迫切渴望有人關注我,即使現在沒人忽視我……
但在回憶童年過程中,我過分沉溺在遲來十幾年的悲傷中,卻沒有從這些回憶中找到:我想要什么?我討厭什么?我想成為怎么樣的人?什么樣生活是我真正想要的?
我想要陪伴,討厭身忽視,我想成為自信,有獨立意識的人,這就是我的回答。所以我應該想著如何克服自卑,如何變得自信,如何與家人和諧相處,而不是抱怨,把自己封閉在自怨自艾。
有的人曾目睹母親被家暴,害怕婚姻;有的人曾因為胖被校園霸凌,即使現在瘦下來,也會怕極了再胖;有的人被拋棄過,會沒有安全感……這些都是不完美的經歷,沉溺于它,只會溺水而亡;面對它,不斷審視這些回憶,才能打敗“它”對你的影響,超越自己,變得更好。
很多人都不會意識到不好的回憶對自己的影響,但自己生活的很多方面卻與之有密切聯系,很多人會在賺錢之后瘋狂消費;很多長大的人會瘋狂收集童年時想要卻得不到的玩具,即使現在不需要;有的人不自信,社恐;有的人瘋狂整容……
曾經越是渴望的越是得不到的,長大之后都會成為狂熱。這狂熱之后,有的人會反思,會去治愈;有的人得到滿足,永遠不會停下!
我們不斷了解自己,挖掘內心,就是為了不讓過去籠罩我們的未來。
大家可以在評論中與我互動,說一說哪些經歷給你留下了影響,你是如何克服的或是你有什么困惑,都可以說出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