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來源:C2CC傳媒作者:笑笑內容摘要:不同尋常的2016,讓各個渠道未來的發展趨勢變得更加明朗。2016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先來個問題考考你,2016年方便面和啤酒銷量下降,啤酒少賣了1000個游泳池。你覺得是經濟的不景氣,還是消費在升級?
來源:C2CC傳媒 作者:笑笑
內容摘要:不同尋常的2016,讓各個渠道未來的發展趨勢變得更加明朗。
2016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
先來個問題考考你,2016年方便面和啤酒銷量下降,啤酒少賣了1000個游泳池。你覺得是經濟的不景氣,還是消費在升級?(這個問題課后討論哈~)
近年來,各行各業均給經濟戴上了“寒冬”這頂沉重的帽子,應該是有些片面的。經濟下行、消費不振、渠道擠壓博弈都不假,但這一時局背后的消費升級、渠道重組卻潛藏著更大的危與機。
我們的美妝行業,在消費升級下,這一年中渠道都經歷了什么,發生了什么變化?《請回答2016》系列將繼續帶來盤點。
一、普京說沒有實力的生氣毫無意義,CS渠道破局進行時
在2000年到2015年的十幾年時間里,CS渠道從早期不起眼的“草根渠道”發展為美妝行業不容忽視的中堅力量,更為寶潔、歐萊雅等外資品牌所眼饞。截至2015年,全國化妝品店超16萬家。未來,CS渠道的占比還會繼續擴大,達到35%左右。
但從哲學角度來講,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對立統一的。CS渠道在發展中必然也會受到沖擊。嬌蘭佳人董事長蔡汝清說,實體渠道之間的競爭還算正常,電商的分流和價格亂象,對CS渠道的打擊是沉重的。
時下,當CS渠道進入某種戰略困局之際,百強連鎖和全國性連鎖已經開始崛起,單品牌店漸漸增多;強強聯合,資本并購者開始出現。
2016年上半年,廣州康緹和深圳怡亞通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并更名為廣州怡亞通康緹有限公司,同時發布了最新聯營托管模式。
被怡亞通整合的還有江蘇百分女人。并購后,百分女人立足全國市場招募合伙人,欲鏈接上游化妝品供應商和下游中小型連鎖、社區小微店,構建兩端直接交易的供應鏈平臺。
無獨有偶,去年4月,妍麗獲得今日資本首輪數千萬美元注資,成為目前國內首家獲得境外基金投資的化妝品零售企業;11月23日,青島金王并購煙臺森美和青島喜愛兩家區域連鎖。
除資本“攪局”的并購形式外,化妝品連鎖店之間的抱團則是打破專營店渠道原有格局的另一種方式。
2016年1月,青島萊陽百信整合花容悅色&志遠洗化, 成立美顏計;12月,綿陽完美+唯美至尚+德陽美美+德陽丹尼爾+四川泉屹,五大系統聯盟成立四川美尚宏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甚至,還有中國本土規模最大的化妝品零售連鎖嬌蘭佳人一把手換帥,這都是大動作。新帥李雙林上任后,嬌蘭佳人準備一邊加快發展加盟、擴大規模,一邊打造嬌蘭佳人特色的產品和服務。
@我是一名合格吃瓜群眾:CS渠道真遇到麻煩了,假如我是零售商,我可能會生氣,然而普京告訴我,沒有實力的生氣沒有意義啊。很多時候并不是行業不好,而是你不作為或者方法不對。你認為的“不行了”,可能只是“你們家”不行了。表打我~我瞎說的都是大實話~
二、傳統商超的自我救贖 哪怕開家清庫存的“奧特萊斯折扣店”
大型商超作為零售業主力業態,曾瘋狂地在全國各地跑馬圈地。但近些年來,這些門店逐漸顯現出疲態,盈利能力持續退化,業績下滑,關店停運現象屢屢出現。
2016年2月18日,沃爾瑪發布的業績報告讓這個全球最大零售商創造了其業績最差記錄;
10月10日,一直以“不關店”成為業內神話的大潤發,也終于無法再維系其在內地連續19年未關店的紀錄,確認其在山東濰坊的濰一廣場店正式關閉;
永輝超市&華潤萬家經歷相似,一年內兩次換帥,高層頻繁變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然備受考驗。
雖說KA體量大,轉型很困難。但有作為肯定就有希望。
比如物美,加持新華百貨、重慶百貨低調布局。相比質量不高的橫向擴張,更值得一提的反倒是自身業務的深耕與升級迭代——“多點+物美”聯合體的新零售模式。
家樂福發布的2016財年三季度財報顯示業績有所好轉,并超出分析師預期。未來,家樂福將走“超市+電商+小型便利店”模式。1月3日,家樂福又在成都開了家清庫存的奧特萊斯折扣店,這都是破局道路上的新探索。
商超賣場作為傳統主流渠道,這一地位很難在短時間被撼動,渠道分量依然很堅固, 有預計稱該渠道未來會有12%左右的市場份額。
藍月亮當時匆匆退出商超渠道,現在又回歸;2015年伽藍集團商超渠道銷售同比增長19%,自然堂堪稱商超渠道國貨第一;2015年歐詩漫商超事業部重組,并計劃在2019年實現商超渠道的彎道超車;伊貝詩、活泉、幸美等品牌也均在2016年宣布或加速布局商超渠道;無不證明商超渠道存在的必然性。
@我是一名合格吃瓜群眾:說實話,相較于百貨,商超轉型會更難。但多探索一些新模式,哪怕嘗試開一家“清庫存的家樂福”,都是值得高興的事兒。
三、壯士斷腕誰不會,送你兩個關鍵詞“社交&體驗”
與過去十年相比,百貨業黃金時代不再。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去年中國百貨、超市共計關店138家;而最新搜狐財經統計,2016上半年,中國14家企業共關閉百貨、購物中心15家。
盡管行業內對百貨未來發展有不同聲音,但從王府井、萬達、太平洋、百聯、大商、天虹、重慶百貨、津樂匯百貨等巨頭的動向看,百貨業被不斷弱化。王府井百貨方面明確提出,發展戰略轉向購物中心與奧特萊斯業態,不再開發單一百貨業態門店。
其實,百貨在市場上敗走,這個現象不止發生在中國,直覺告訴我們全球的百貨業在這一兩年間基本都進入了衰敗期,無論是國資、外資,大中小型的百貨似乎均不能幸免。
2015年,美國希爾斯百貨關店235家店,這曾經是美國最好的百貨之一;
擁有132年歷史的英國百貨公司馬莎,于2016年11月初做了一個決定:關掉其在中國內地市場所有(10家)實體百貨店;
同年,梅西百貨已關超30家店,日前其又宣布今年春天將關閉63家門店,在未來幾年還會關閉其余32家門店。
還有自馬來西亞的百盛、泰國的尚泰百貨、日本伊藤洋華堂紛紛在中國市場關店,甚至由此結束在中國的實體命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01年,日本百貨店市場規模就達8.6萬億日元,但到了2015年,日本百貨的市場規模卻縮小至6.2萬億日元。
雖然法國的百貨品牌沒有大規模關店的情況,但是其2015上半年財報顯示,集團老佛爺百貨中期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7億歐元下滑至16億歐元,錄得5.9%的按年跌幅。
雖說推動中國零售業成長的百貨業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但百貨并不會因此謝幕,大家都在尋找自救方式。
梅西百貨計劃先經營線上,然后通過從線上學習到的經驗、消費者習慣、大數據來指導線下開店;
日本第一百貨店三越伊勢丹則在11月入駐天貓國際,為其線下與線上打通,盤活線下百貨店鋪。
有業內人士說,百貨渠道會持續下跌,但最終會穩定在8%的份額。因為它有自己的優勢所在。百貨店既不是折扣店,也不是專門商品店,其所能提供的價值,本就不是“物”,而是購物體驗。只不過隨著消費升級,其體驗略顯滯后。雖然百貨正處于風口浪尖,但仍被重視。
@我是一名合格吃瓜群眾:突然想到一個品牌,法國天芮,其一進入中國市場便把百貨作為打基礎的主渠道,并將其作為樹立品牌高端形象的出口,截至16年中旬,天芮進駐40余家百貨系統;同年12月,美膚寶毅然決定進攻百貨渠道,挑戰高端護膚品格局牢不可破的魔咒。可見,百貨依然被不少品牌所仰望。最后讓我們一起劃重點!“體驗&社交”不但要記住還要好好咀嚼。
四、極致化生存的未來,Shopping Mall成“最體驗”
在零售業中,Shopping Mall是一種高級的商業業態形式,也稱"超級購物中心"。
眾所周知,百貨以購物品類為主,而Shopping Mall的業態更多樣化,除了購物類,還有餐飲、服務(兒童類培訓、美容美發等生活類服務)、娛樂(影院、電玩等),消費者的消費選擇更多,百貨業態只是Shopping Mall的一部分。
所以,Shopping Mall代替了或超越了百貨,成為“最體驗”。
枚方T-SITE是Culture Convenience Club公司(簡稱CCC)開設的第三家綜合商業設施,但現在,它已然不是傳統的百貨店。其以書店、影碟出租店為核心,配備咖啡飲食、雜貨、服裝、美妝等品類,及英語會話教室、室內游樂空間、銀行等金融機構。類似的還有2016年12月三胞集團“實體零售4.0模式”的落地之作——東方福來德購物中心。
也正因Shopping Mall更具娛樂化、社交化屬性,更能迎合新一代消費需求,以至于諸多品牌將其單品牌專賣店開在這里,如韓束、珀萊雅、紐西之謎、林清軒。
甚至,不少專營店本身也開始一改往日開街邊店的形式,紛紛將門店搬到超級購物中心。比如煙臺恒美關閉街邊店進軍Shopping Mall。另外,已經開了10家Mall店的杭州氏蘭町更是將Shopping Mall作為其下一個發力點。
簡單地說,Shopping Mall就從是百貨、商超賣場演變而來的,是消費升級的時代產物。應消費升級需要,社交成為必須深耕的一個元素。就連馬云也很焦慮,因為支付寶僅是一款“用完即走”的APP。在社交以及用戶體驗層面,顯然微信要成功得多。
@我是一名合格吃瓜群眾:此時想起羅振宇在2016跨年演講中說的一句話——“真正的用戶體驗,不是優化消費者在空間里的比較優勢,而是在優化消費者在時間里的自我感受。”羅胖真是用心良苦,實體零售需要好好消化。
五、互聯網人口紅利結束 電商如何“成就自己”?
印象中,電商從2010年左右開始迅速成長,以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為代表的各大電商平臺就像一股巨大的泥石流,沖擊著傳統的實體零售,甚至被實體商業視為“洪水猛獸”。
說到電商必然要提一提“雙十一”。截至2016年,雙十一歷經8年,其成交量也由最初的5000萬到達如今的千億規模。其中,優衣庫成為2016天貓雙十一服飾類最快破億品牌,百雀羚、自然堂、韓束、滋源、瑪麗黛佳、舒克等均在天貓美妝、洗護類目中嶄露頭角。
另外,因深受進口品熱潮影響,天貓國際、網易考拉、洋碼頭、蘇寧云商海外購等進口跨境電商平臺也由此誕生,算得上是購買海外品的正規渠道。
然而,隨著電商市場增長率持續下行,商戶的競爭加劇,電商紅利期已然被宣布結束。上美公司呂義雄也認為,電商的利潤會越來越薄,而且由于電商是典型的寡頭經濟,未來品牌在電商面前的談判能力會越來越弱。
呂義雄預計,2017年,上美化妝品在電商上的增幅大概在10%—20%之間。他也坦言,上美在電商渠道雖穩步增長,但上美對電商的占比份額不會超過35%。
所以,就整個發展態勢看,電商轉型迫在眉睫。
電商品牌,如阿芙、茵曼,紛紛布局線下;2015年京東以43億元戰略投資區域性商超永輝超市并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16年11月,阿里巴巴又宣布戰略投資20億元三江購物,成為這家社區商超企業的第二大股東;更有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體驗店、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在中國各大城市落地......
這些舉動無不一一印證了馬云提出的一個觀點: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只有“新零售”一說。馬云更深刻指出,只有實現線上線下和物流的真正融合,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在新零售的實踐上,優衣庫已經走在路上。
@我是一名合格吃瓜群眾:在過去一年,不論線上線下,大家都遭遇了發展的阻力。好在電商和實體店已經在發展中認識到要相向而行,融合發展。一份市場分析指出,德國三分之一的實體店開了網店,90%的純電商在德國市場消失。說的就是實體零售和電商不再彼此獨立,而是共生共榮。
六、微商是被帶壞的孩子,不過有希望
從2013年暴力成長到2014年年底達到頂峰,再到2015年年中拐入冰點,微商經歷了大起大落。
據《2016中國微商行業發展研究報告》統計,2015年微商行業總體市場規模為1819.5億元,2016年將達到3607.3億元。雖然數據顯示其市場走勢呈上升趨勢,但2016微商進入洗牌是不爭的事實。
微商進入門檻低、發展態勢偏多元化,微商類目繁多,必然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最為大家所關注的就是微商的規范化問題。
誠然,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律可循,在萌發之初,勢必會無序、高速化發展,而到行業相對成熟或產品類目豐富之時,整體的發展速度相對放緩,行業也日漸步入規范。
微商的經濟活力毋庸置疑,而當下要做的就是盡快推動微商規范化落地。
隨著微商行業進入冷靜發展期,有實力、正規運營的微商或企業將更加注重品牌和產品的打造,而沒有實力、不規范的將逐步退出市場。
目前,百雀羚、一葉子、歐詩漫、三草兩木等不少本土品牌已在微商渠道有所沉淀。2016年年底,上美又宣布正式合并韓束微商和必優蘭微商,聯手破冰微商市場;同年10月,活泉攜手國內頂尖微商團隊劉家芳芳進軍微商渠道;甚至阿里也一只腳踏進了微商,還宣稱他是來改造和升級微商市場的。可見微商渠道的潛力不可估量。
@我是一名合格吃瓜群眾:微商是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之一,存在即合理。你不覺得現在的微商就像是一個被帶壞的孩子嗎?稍加調教應該還是有出息的。
寫在最后:
每一新生事物的誕生,都會伴隨一波變革浪潮的來襲。電商、微商的先后崛起,皆對傳統零售帶來史無前例的挑戰,零售業由此多次被重新洗牌。可正因為“野蠻人”的一次次敲門,使得整個零售行業格局破而重塑。全渠道成為零售發展趨勢。而不同尋常的2016,則讓各個渠道未來的發展趨勢變得更加明朗。
那么,當我們能對全渠道趨勢更快速地做出預判的同時,也需要調整品牌、渠道的雙重布局。或許,這樣會利于促進整個中國化妝品零售走向更良性的循環。最后,消費者應該是受益的。
高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