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文淵說史編輯|文淵說史2013年,貴州女子因一片樹葉發現商機,后來將一片樹葉賣到7000元,每年純利潤高達上千萬。這樹葉有什么神奇之處?它是怎么做到的?從女強人到家庭主婦1981年,出生在貴州省銅仁市的楊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苗家女孩兒,
文|文淵說史
編輯|文淵說史
2013年,貴州女子因一片樹葉發現商機,后來將一片樹葉賣到7000元,每年純利潤高達上千萬。
這樹葉有什么神奇之處?它是怎么做到的?
從女強人到家庭主婦
1981年,出生在貴州省銅仁市的楊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苗家女孩兒,她在家里排行老大,底下還有兩個妹妹。
貧苦的山村生活賦予了楊麗勇敢、堅毅且顧家的性格,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妹妹們變成了留守兒童,寄住在舅舅家里。
畢竟是寄人籬下,不是在自己的家里。
舅舅家也有兩個孩子需要他們看管,所以楊麗三姐妹幾乎是處于放養狀態。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她深知只有走出這座大山,才是她唯一的出路。
2000年,楊麗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重慶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大學期間勤工儉學賺取學費。
大學四年,勤工儉學攢下來的錢大部分都被她轉給了妹妹們,除此之外,自己還攢下了3000多塊錢。
畢業后,她受導師介紹來到一家青少年拓展訓練營工作,工作不久便結識了一位同鄉的戍邊軍人。
在相處過程中,二人很快就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雙方沒過多久就回到老家,見父母、擺酒席、領結婚證,一氣呵成。
婚后,楊麗辭去工作與親朋好友借了幾萬塊錢,并在重慶創立了一家青少年拓展訓練營。
在楊麗的經營下,生意經營的那叫一個紅紅火火。
2006年9月,楊麗生下了一個男孩兒,初為人母的她看到兒子,感覺心里就像灌滿了蜜一樣甜。
但重慶這邊的生意離不得人,在兒子和生意之間,她必須要做出選擇。
這應驗了一句話:如果我手里拿著磚,就沒辦法抱你;如果我放下磚,就沒法養你。把這句話換成生意和孩子,亦是如此。
楊麗心中的天平最終還是傾向了工作。
兒子滿月時,楊麗狠下心來把孩子送回了貴州老家,由父母幫她撫養,而她則拖著虛弱的身體繼續留在重慶繼續打拼。
楊麗雖在生意場上游刃有余,可她作為母親,卻是一個失敗的媽媽。
因忙于工作,無法經常回去看望兒子,在不知不覺中,她和兒子之間有了一層無法捅破的隔膜。
2007年8月,她從重慶回到家鄉去看望兒子時,兒子不僅全程都沒有喊過她一聲“媽媽”,還在她離去的時候,朝她揮手道:“阿姨,再見!”
楊麗的心在那一刻,就像被刀捅了一樣,疼痛不已。但這個選擇是她深思熟慮后做出來的,怪不得別人。
2008年10月,楊麗再次回到了家里,這一次她看見兩歲的兒子竟然只有70厘米高,比同齡的小朋友還要矮上許多。
頓感不妙的楊麗趕緊帶著兒子到醫院做了檢查,檢查結果一出卻令她大吃一驚。
兒子竟被檢查出血鉛中毒、貧血和發育遲緩這三個病癥。
楊麗拿著結果診斷書的手不停顫抖起來,眼前突然一片模糊,緊接著一滴熱淚從臉上滑落到診斷書上。
不過,讓她更為難受的是兒子不能與清涼油、樟腦丸等刺激類物品接觸,否則會引起內出血,危害到生命。
2009年,楊麗果斷轉讓了重慶的生意,回到貴州老家全心全意地照顧著孩子。
每天買菜做飯、做家務、陪兒子,儼然讓她成為一名家庭主婦。
不甘心安于現狀的楊麗,在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無意發現電子路牌或許是個賺錢的好法子。
面對兒子高昂的治療費用,她那點積蓄也用不了多久,于是她決定向父母借錢,并拿出積蓄和朋友一起投資電子路牌生意。
當她們滿懷希望地拿到設備,準備大展拳腳時,卻因引進的設備不符合規格就此失敗。
多年來攢下的積蓄瞬間淪為泡影不說,還讓楊麗欠下了140萬元的高額債務。
楊麗頓時陷在絕望的深淵內無法自拔,她的希望破滅了。
在妹妹和家人的勸誡下,楊麗意識到自己還要照顧兒子,不能就這樣頹廢下去。
與葉脈繡的淵源
2011年初,楊麗和妹妹共同開了一家民俗特產店,主要售賣的就是苗族的刺繡、蠟染粗布和銀飾等物品。
可惜的是,來特產店內的游客雖多,但買下她們商品的人卻寥寥無幾。
要想還清那140萬元的巨額債款,簡直是癡人說夢。
不過她注意到,每到11月份時,權衡的民俗特產從業者都會關注“多彩貴州·兩賽一會”。
這個活動也叫貴州省旅游商品設計大賽、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選拔大賽及展銷會。
如果能在這個活動中拿到獎,對于民俗工藝品經營者來說,無疑是個一舉成名的捷徑。
商業嗅覺敏銳的楊麗每天往各個山村內,尋找任何能拿來參賽的東西。
遺憾的是,從服裝樂器到銀飾刺繡,亦或是各種她所看到的工藝品,都已經在兩賽一會上展示過了。
內心倍感失落的楊麗,獨自在離家不遠的梵凈山上游蕩。
一想到每天都要吃藥的兒子、相隔千里的丈夫、負債累累的家庭,她不禁嚎啕大哭,在這寂靜無人的幽叢里宣泄著心中的壓抑。
待她發泄完后,正失魂落魄地往家里走。
一片葉子將她的小臂劃出一道傷口,幾滴血珠順著傷口迅速往外涌出,楊麗不由得發出了“嘶”的一聲。
她低下頭來發現劃傷自己的是一片樹葉,本就心煩的楊麗將它摘下,并撿起一根樹枝狠狠地戳向它,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郁悶的心情好受一些。
這一舉動讓楊麗突然停了下來,她不由得突發奇想:既然有人能制作樹葉書簽和樹葉畫,那我是不是也能創造樹葉刺繡呢?
形態各異的樹葉在未加工前很是普通,如果能在上面穿針引線繡上精美的苗繡,再用雅致的小鏡框裝裱起來,一定會成為頗具收藏價值的手工藝術品!
楊麗當即決定讓充滿自然之美的樹葉,與承載著傳統工藝之美的苗族刺繡相互交融,以此來創造出富有個性的“葉脈繡”。
回到家后,楊麗興致沖沖地打開電腦,上網搜查關于葉脈繡的相關消息。
網上關于葉脈繡的相關信息一片空白,這就表示葉脈繡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手工藝術品市場上從未出現。
不過困難也在此時隨之而來,由于沒有“前車之鑒”,找不到任何相關資料的她,注定要踏上一條艱難的創意發明之路。
什么樣的葉子才適合做苗繡呢?面對一戳就破的樹葉,應該要怎樣做才能讓它變得柔韌且堅固呢?
然而,這兩個答案并沒有人能告訴楊麗,她只能一個人反復做實驗,摸著石頭過河。
從那天以后,楊麗一有空就往深山老林里跑,每次都得摘下上百片外形完整的樹葉回家。
想要制作樹葉畫,必須先將樹葉經過蒸、煮、曬等一系列操作后,再用毛刷將上面的葉肉刷掉,直到它成為一張薄如蟬翼的干葉脈片,這才是一張完整的樹葉畫。
楊麗心想,樹葉繡與樹葉畫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將樹葉作為承載藝術的載體,那么處理葉子的工序應該都大同小異。
于是,她把葉子洗干凈,煮了泡、泡了煮,待葉片柔軟得差不多后,她再把葉肉刷掉。
有的樹葉一煮就爛,但有的樹葉好不容易達到了薄如蟬翼的狀態,可它一見到太陽就變得脆弱不堪,拿到手里沒多久就折斷了。
那段時間,楊麗房間的地上散落著許多形狀各異的樹葉。
婆婆見她整日把自己關在房內不諳世事,并且還嚷嚷著要在葉子上搞什么刺繡,她不由得懷疑楊麗是不是被巨債給“逼瘋”了。
來不及多想的她,趕忙給還在部隊的兒子打去電話。
楊麗的丈夫聽完后,急忙向部隊請假趕回家鄉,要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楊麗哭笑不得地向他詳細道出了,自己這些天鉆研許久后的結果——她要用世間獨有的葉脈畫形式,把傳統苗繡推向全世界!
看見妻子不僅頭腦清醒,還滿懷了創業的雄心,丈夫聽完高興不已,認為這是好事,全家人應該一起支持她!
現在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難題,擺在楊麗的面前。
那就是她應該如何提高樹葉的柔韌度,讓葉脈片變得像布一樣柔軟呢?
如果不將這個問題解決掉,那么她的創業計劃全都是空談。
楊麗在經歷過上百次失敗后,決定向植物學家請教一番。
苗繡突破創新
2011年9月,楊麗經過多方打聽下,終于找到了貴州省兩賽一會的專家評審申敏,希望能從他的手上獲得一些幫助。
申敏作為評審,之前早就對貴州的民風民俗做過許多的相關研究,如果對方愿意指點一番,那困擾她多時的困境或許能因此化解。
然而,申敏卻以事務繁忙為由回絕了她的請求。
遭受拒絕后,楊麗不但沒有輕言放棄,還在周末時來到申敏家搶著做家務活兒,為他患有脊椎病的妻子做按摩。
申敏終于被這名苗家女的執著給打動,他看著楊麗帶來的葉脈片,指點道:
“葉脈的纖維之所以很脆,那是因為它的堿性非常強,要想削弱樹葉的堿性,那就得先用酸性浸泡。你可以先把樹葉浸泡在醋里,并在蒸籠下面放上醋來熏制,最后再蒸煮一番即可。”
一語點醒夢中人,楊麗連忙道謝后匆匆趕回到家里。
不過,申敏先生只告訴他要用醋來浸泡,但卻并沒有說要用什么樣的醋,加了醋以后真的會有效嗎?
面對這些疑問,她感覺自己非常迷茫。
不過,此時距離“兩賽一會”活動僅剩20多天,一旦錯過了這次機會,楊麗就只能再等一年,她等不起,也沒法兒等!
于是,楊麗開始進行了瘋狂的實驗。
直到2010年10月16日,經歷過多次失敗后,楊麗和家人終于見證了這一奇跡。
將一片寬闊如手掌般的大樹葉采摘回家后,經過清洗、刷薄后,用特定的白醋和一種藥水反復浸泡和蒸煮,隨后再拿到陽光下晾曬一番。
映入眼簾的竟是一片雪白透亮、薄如蟬翼、百折不斷的葉脈片!
那一刻,楊麗緊緊地抱住妹妹們喜極而泣道:“成功了!我們終于成功了”
不過,姐妹三人并未就此松懈下來,畢竟剩余時間緊迫,她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在葉脈片上進行苗族刺繡。
經過半個月爭分奪秒的飛針走線,在比賽開始的前一天晚上,楊麗姐妹三人終于用苗族刺繡,將絕美空靈的梵凈山風光繡在了一片巴掌大的葉脈上。
楊麗不僅實現了“在樹葉上飛針走線”的創想,并且繡出來的圖案非常自然靈動。
2011年11月,楊麗在“兩賽一會”上展出了作品《葉脈苗繡》。
該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盡可能將樹葉本身的靜脈紋路彰顯出來,使人們既欣賞到那各具形態、世間無一相同的靜脈紋理之美,又能在方寸之間領略到苗繡的精髓。
楊麗所創的葉脈繡一經展出,不僅震驚了貴州省的手工藝業界,同時也引得一些與會的外國專家豎起大拇指贊嘆:
“中國傳統的四大名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都是在絲綢絹布上做文章,現在還能在樹葉的葉脈上刺繡,簡直是太罕見了!”
楊麗憑借《葉脈苗繡》的作品在“兩賽一會”上榮獲“貴州名匠”特等獎,并被譽為苗族刺繡的最美創新!
漸漸地,有不少的客商主動找上來門,想訂購她的葉脈繡。
有的客商將葉脈繡單獨擺在高端精品工藝品店內銷售,還有的客商則把葉脈繡與屏風組合在一起售賣。
不過,由于葉脈繡做工極為復雜,每件作品都需經過幾十道工序,即便是楊麗姐妹三人加上親朋好友一齊上陣,每年最多能生產200~300片。
即便楊麗把每片葉脈繡售價定在上千元,找她來訂購的客商們依舊應接不暇。
中國特有的葉脈繡
2012年3月,有一家上海國際貿易公司的買家,偶然聽說楊麗獨創的葉脈繡后,對此感到非常有意思,他們還專門從上海來到貴州考察。
得知對方來意后,楊麗頓時信心大增,當對方說出想要合作240萬訂單時,她更是兩眼放光。
并心想:這筆訂單能完成的話,不僅能還清那140萬元外債,說不定還能大賺一筆!
深思熟慮過后,楊麗壯著膽子攬下了這單240萬元的生意。
僅憑楊麗和妹妹,根本就不可能完成這筆訂單。
楊麗從村委主任那里了解到,村里面有很多既想賺錢又想照顧孩子的女人。
楊麗與妹妹挨家挨戶的找到她們,并允諾繡成一片樹葉便給予她們200~500元的豐厚報酬,女人們紛紛加入了楊麗的名下。
2012年5月,楊麗申請到由銅仁市婦聯下發的小額擔保貸款。
她用這筆錢購置了生產葉脈繡的工具和原料,同時將制作好的樹葉和材料,免費分發給周邊村鎮上的繡女們。
繡女們按照要求制作好葉脈繡作品后,再由楊麗帶人收回來。
沒過多久,那筆240萬元的訂單,就被分攤到上百名農村婦女的手上。
幾個月后,臨近交貨日期時,楊麗這才發現從各村收回來的葉脈繡作品參差不齊,總體成品率不到50%。
楊麗向上海客戶賠付了20萬元的違約金,并當著對方的面多次保證,這才留下了剩下的訂單量。
她當即決定一定要走正規化路線,于是又東湊西借湊了一大筆錢,在家鄉投建了簡易的葉脈繡加工廠,在繡女們上崗前做好崗前培訓。
不僅如此,廠內每月還會選出三件本月精品,予以她們1000元、600元、300元的獎金。
生產環境和管理上有了改進后,繡女們的葉脈繡也越發的整潔和精美,讓客戶們看了很是滿意。
2012年8月,楊麗圓滿完成了這單240萬元的生意,從中凈賺90多萬元。
至此,這家上海的公司也成了她的“合作伙伴”。
同年秋天,楊麗隨著貴州省手工藝展銷團,將葉脈繡賣到了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純手工制作的葉脈繡每片售價在千元以上,最貴的價格即將上萬。
楊麗賺到錢后,及時把兒子送往醫院治療,他的身體和同齡孩子相比雖然還是很矮,但也比以前長高了一些。
在母親的陪伴下,母子倆交流不似以前那般生疏,他也會照顧著母親的感受。
楊麗之前將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留在工作上,忽略了兒子的感受,為此她感到很是內疚和慚愧,現在看到兒子愿意做出改變,不禁感到欣慰和感動。
2013年初,楊麗在巴黎展銷葉脈繡時,把一片精美制成的《黔南苗寨》,以7000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前來度假的好萊塢明星安吉麗娜·朱莉。
后來,她回到銅仁市建立起新廠區,生產車間面積達到1200平米,同時還擁有600平米的展銷大廳和培訓部。
此時,楊麗公司營業額高達900萬元,在還清了此前欠下的140萬債務之余,還足足賺了300多萬元。
相比起賺錢,楊麗更為自豪的是她的公司還讓500多名下崗女工、農村婦女、殘疾女性都掌握了一技之長,讓她們不用再外出打工。
2014年底,楊麗公司在今年突破3000萬元的營業額,楊麗本人就已凈賺上千萬。
但她隨著社會公益人員一起到云貴山區為孩子們做公益時,目睹到孩子們艱難的求學條件,內心十分酸楚。
一個月后,楊麗及公司人員為云南、貴州10所小學捐贈了全新桌椅、電腦、圖書等學習物資。
此后,她還為公司制定了一項公益計劃:公司每賣出一件葉脈繡,都要向公益組織捐贈1%的利潤,用于幫扶貧困山區的孩子。
樹葉雖在我們看來是遍地都是,一文不值的“垃圾”,可當它一旦被賦予了詩意、技藝、民族內涵,竟會成為“一葉千金”的奢侈品,被海外多個國家所喜愛。
楊麗帶領著眾多繡女們,用充滿鄉間味道的葉脈繡撫慰了人們的心靈,用美好的靜態凈化了一顆顆躁動的內心。
正是因為有楊麗這樣的用于創新、打破封建枷鎖的工藝匠人存在,才能讓我們的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被傳承、創新、并被世界熟知,受到眾人喜愛。
李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