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通貨膨脹的加劇,使得近幾年物價瘋狂上漲,人們似乎也都對漲價感覺到麻木了,只是偶爾當提及到漲幅的時候,多少會有些議論的聲音。從去年開始,國內物價更是呈現出快速上漲的趨勢,人們的生活成本也越來越高,壓力也越來越大。而導致物價瘋狂上漲的原因還是疫
通貨膨脹的加劇,使得近幾年物價瘋狂上漲,人們似乎也都對漲價感覺到麻木了,只是偶爾當提及到漲幅的時候,多少會有些議論的聲音。從去年開始,國內物價更是呈現出快速上漲的趨勢,人們的生活成本也越來越高,壓力也越來越大。
而導致物價瘋狂上漲的原因還是疫情的爆發。國內物價其實與國際一直都是息息相關的,由于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全球各國央行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國際大宗商品的物價上漲,這也意味著我國進口原材料價格上升,大多數行業生產成本也會有所增加,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國內物價上漲。
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更有專家表示,在未來的兩個月時間,以下這四樣東西或將大幅漲價,有必要的可以提前準備,究竟是哪四樣呢?
一、油價上漲
眾所周知,自2022年開年以來,我國油價一直不斷上漲,事實上,從2020年起,我國油價就已經呈現直線上漲的趨勢。但石油價格上漲并非只有我國出現這種現象,這是全球性的上漲,最主要原因還是受到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
另外,受到疫情管控的影響,石油的運輸成本也在不斷上升,且大部分運輸交通工具也都需要大量的石油,最終導致運輸成本越來越高,呈現惡循環現象。除了運輸行業以外,其它不少關聯產業也受到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對石油較為依賴的行業,例如塑料、瀝青、橡膠、化肥等。
二、化肥價格上漲
上述提及到石油價格的上漲導致部分產業受到影響,其中也包括化肥。可能有很多人不明白,油價上漲是因為日常需求量大,可為何化肥也會影響如此之大,畢竟日常生活中也極為少見。
實際上,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農業生產方面的用量是相當大的,而如果化肥價格上漲的話,按照目前的種植成本來看,預估每畝農田將上漲50-80元左右,農業成本的上漲所波及到的產業可就無法估計了。
而且,今年的復合肥價格已經有明顯上漲的趨勢,從以前的一百多漲到如今的兩百多。對于農業生產成本具有極大的影響,這還是綜合參考了國際上的化肥市場情況后才決定的最佳價位。
如今我國進出口貿易越加頻繁,對于國際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也有人曾提過,既然國內化肥價格暴漲,為何不從國外進口資源呢?通過增加化肥的供應量,來緩解供不應求的情勢,從而穩住國內只增不減的價格。
可實際上,國際化肥的價格漲勢更是驚人,就連化肥產量大國俄羅斯也不例外。每年我國東北都會從俄羅斯大量進口大紅顆粒鉀,可如今光是化肥成本每噸就比去年多了2000-3000元,直接上漲至5600元/噸。
三、果蔬肉類價格上漲
農業耕作成本上漲,最直接影響的莫過于糧食方面。大多數農民因為種植成本變高,收成減少,最后不得不棄耕外出打工,導致大量農田荒廢,糧食收成減少,可市場需求量依舊很大。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又是日常剛需品,如此一來,供不應求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最后導致糧食、水果、蔬菜等種植產品價格直線上升。
為了滿足日常飲食需求,開始有人用其它食品作為替代品,其中自然也包括肉類,一時間肉類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同時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對于物流的運輸要求也是極高,如今運輸成本也在持續上漲,直接加大了食材的整體成本。
所以種種因素結合起來,最后導致果蔬、肉類的售價一路飆升,民眾也是苦不堪言。
四、大米價格上漲
石油上漲、運輸成本增加、化肥成本翻倍,這些不僅僅影響到了果蔬生產,更是影響到了大米糧食的產量和供應。加上國際局勢的不穩定,作為國際小麥出口大國的俄羅斯,以及號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無論哪一方,都對國際糧食供應鏈有著重大的影響。
結語
由此可見,一旦某個產業物價上漲,牽動的是一系列相關產業,這影響面積是極大的。不過盡管我國物價目前呈現上漲趨勢,但也還是在國家可控范圍內,對于惡意囤貨、哄抬物價等行為嚴厲禁止。但同時我們也該警惕起來,在這兩年收入不穩定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合理分配日常用度,好及時應對物價的變動。
對此,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今日話題:未來2個月,4樣東西或大幅漲價,關乎每個人的錢袋子,望早做準備
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