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工作中,經常有客戶咨詢我說為什么有的維C只要賣幾塊錢一瓶,而有的卻價格高出無數倍,幾十塊甚至上百塊一瓶呢?到底它們之間有沒有區別?區別一定是有的,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含量;二是來源。我從網上找了兩個產品先來做下實際對比吧:樣品A:是
在工作中,經常有客戶咨詢我說為什么有的維C只要賣幾塊錢一瓶,而有的卻價格高出無數倍,幾十塊甚至上百塊一瓶呢?到底它們之間有沒有區別?
區別一定是有的,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含量;二是來源。我從網上找了兩個產品先來做下實際對比吧:
樣品A:是東北制藥出產的維生素C片,在天貓的價格5.4元一瓶,每一瓶100片,而每一片的維C含量為100毫克。
樣品B:這是Nn品牌的活力喜維生素C片,雖然一瓶價格為79元,但是這個產品每一瓶只有60粒,如果跟樣品A一樣換算成100粒裝的話,那么也就是要100多元了;當然還值得對比的就是維C含量,這款每一粒是顯示大于100毫克,應該也就是在100毫克出頭一點的樣子吧。
所以從這兩個產品來看,其實維C含量都差不多但價格相差幾乎有20倍之多,這就取決于它們的維生素C來源不同。樣品A是由人工化學合成的維生素C,雖然其分子結構都是一樣,但是它卻只有單一的維生素C;而樣品A是來源于天然的西印度櫻桃、卡姆果以及柑橘萃取而成,因此,除了含有維生素C以外,還含有豐富的類黃酮。
因此,在專業術語上我們通常稱樣品A這類人工化學合成的為“合成營養素”,而樣品B這類的植物萃取的為“天然營養素”。
那么天然營養素與合成營養素到底有哪些區別呢?
1、天然營養素與合成營養素的原料來源、加工過程以及產品組成成分是不同的。
天然營養素的原料基本為天然物質,產品多為提取物,雖然經過加工處理,但是保留了原始食物或草本中的成分,并且含成分以混合物形式存在。
合成營養素指人工制造的被認為與自然發生相同的營養素。使用的原料多數為簡單的化工原料,然后通過生產設備經過一系列化學處理過程制造出來的,產品均為單一成分。
我們再拿維生素B1舉例,天然的B1是使用富含維生素B1的天然物質,例如麥芽、稻芽、酵母等,通過將這些物質放置在大型容器中,注入純凈水,進行過濾和萃取出來的。雖然以維生素B1為主,但是出來的產品還含有多種生物成分的混合體;而合成維生素B1,使用的原料是煤焦油,添加鹽酸或其他化合物制造一種沉淀物,可能還要添加屬于廠家專利的其他化學物質,再經過特殊化學處理程序,包括發酵、加熱以及冷卻之類的反應,最終制造出來的產品為單一的維生素B1。
2、天然營養素由于以生物混合物形式存在,因此在發揮作用時具有協同增效作用和安全系數更高。這里我們就拿樣品A和樣品B做比較,樣品A中因為只有單一的維生素C,因此,它在抵御自由基的時候,會以自殺式的方法去中和自由基的電子,也就等于是同歸于盡了,等于身體其實還是缺乏維C;而樣品B中除了維C還有大量的類黃酮物質,當維C被自由基電子中和的時候,這些類黃酮物質又會將其進行還原,等于是給戰斗中的維C一把武器,在消滅自由基的同時,自己還能很好的保留下來,一提供身體其他用處且不容易造成缺乏。
3、天然營養素與合成營養素的物理特性不同,因此,機體在吸收利用率方面也有很大的區別。天然營養素與人體之間有相似的生物振動頻率,有助于促進人體對天然營養素的吸收。而合成營養素的振動不同,其吸收利用需要經過極為復雜的過程,因此吸收力也會大打折扣。
4、合成營養素可能對人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天然營養素是沒有的。
最后總結一下,在選擇營養素時,最好是選用天然營養素,尤其是那些身體嚴重缺乏需要長期補充的元素;對于合成營養素,只能當做藥物短暫時間使用。
就拿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的泡騰片來說,這就是典型的合成營養素,但是因為其維生素C含量超高(每一片VC含量1000毫克),因此在流感季節,或是感冒時期用于短暫補充還可以,但是絕對不可以常態的每天吃一片甚至以上的泡騰片,除了有合成營養素的風險以外,每一片就已經是成年人的最高耐受量,長時間下去,反而會導致體內VC代謝異常甚至一直缺乏的問題。
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