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用“如坐針氈”四個字形容當前的網貸從業者似乎也不為過,轉型、退出、合規、備案每一次詞都讓他們誠惶誠恐。“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這種現狀下,適者生存,改變成了平臺的頭等大事。但如何改變,不是每一個平臺都能想好并做好的事。
近日,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在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表態,未來網貸平臺發展的兩大方向為轉型或退出。會議指出,對于少數在資本金和專業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條件的機構,允許并鼓勵其申請改制為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
但轉型做消費金融或者網絡小貸這條路,由信息中介轉變為信用中介,這樣的角色變換對于平臺而言可謂是道阻且長。
網絡小貸,你真的了解嗎?
網絡小貸由于與P2P網貸在功能或模式上有些許類似,受到網貸平臺的青睞。紛紛轉型小貸,那么小貸市場當前是一個什么狀況呢?
網絡小貸是通過網絡平臺獲取借款客戶,綜合運用各類數據和信息分析評定借款客戶信用風險,確定授信方式和額度,并在線上完成貸款申請、風險審核、貸款審批、貸款發放和貸款回收等全流程的小額貸款業務。網絡小貸主要是利用自有資金賺取利息,由地方金融辦負責牌照發放和監管。
在短短十年時間內,互聯網小貸經歷了波峰到波谷。被寄予希望利用互聯網手段降低成本,更好地服務當地小微實體的小貸公司,在實際中運營中,牌照出租,異化為現金貸,高利貸、砍頭息、暴力催收、現金貸等問題頻出。跨區域經營導致監管不及時,機構規避杠桿限制,讓風險聚集。伴隨著2017年的現金貸整頓,網絡小貸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出臺,明確了網絡小貸禁增量、清存量、去杠桿、控費率、查合規等內容。網絡小貸按下暫停鍵,跌入低谷。
根據數據統計,目前,全國范圍內共有網絡小貸牌照300張,其中完成工商注冊的有279張,金融辦批復和過了公示期的共有21張。在這300張現存的網絡小貸牌照中,除了個別暴雷的網貸平臺以外,全國現存700余家網貸平臺,僅有19家目前還在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已經通過主體或者關聯公司獲得了17家網絡小貸牌照。
在蟄伏一年多的時間之后,網絡小貸在今年似乎迎來了轉機。4月30日,銀保監會公布2019年規章立法工作計劃,其中包括《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這意味著網絡小額貸款立法很可能將在年內到來。立法
6月11日,《經濟參考報》報道,小貸公司頂層統一監管制度正醞釀出爐。小貸公司行業準入標準將趨嚴,融資渠道有望擴寬,杠桿率、放款額度等規定也在進行調整。有消息稱,未來網絡小貸注冊資本門檻將提高至10億元,杠桿倍數3-5倍;單筆放款額度也有嚴格限定;對于存量互聯網小貸業務,兩年內需整改到位。
重慶小雨點小額貸款有限公司CEO 林堅諾博士稱,行業整體看好但目前仍較混亂,需求很大,競爭激烈。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用戶開始使用網絡小貸,但整體用戶質量在下降,很多非持牌機構在利用不被監管的優勢競爭客戶,對持牌機構并不友好。他希望小貸法出臺,對全鏈條都有好的清晰的管理規范,這將促進行業規范經營、持續健康發展,減少風險事件發生。
轉型小貸,獲取牌照是難點之一
網絡小貸自身麻煩事不少,并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么美好。但對于面臨生死的網貸平臺,轉型小貸或許是一條生路。然而面對各種不確定性,網貸平臺轉型并不是說轉就轉這么的簡單。
首先,政策方面,還是正向支持轉型小貸,但網絡小貸自身定位仍有待理清和確認。社科院尹振濤在接受互金觀察站采訪時表示,從監管政策的引導來看在是鼓勵網貸平臺轉型小貸。P2P進行轉型和清退,網絡小貸是一個很重要的監管的方向。從大的方向來講,監管引導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做金融,也就是獲取金融牌照,類似消費金融牌照和網絡小貸牌照;另一是做技術,包括導流,包括助貸市場。
尹振濤分析,平臺如果轉型獲取金融牌照,消費金融和網絡小貸都是可選的。從難易程度上來講,消費金融牌照比網絡小貸牌照,難度更大,主要在股東背景,和注冊資本金等方面的要求更高。雖然消費金融牌照獲取更難,但是消費金融的杠桿兒率給的更大,大概是十倍以上,而網絡小貸,實際上只有三左右的杠桿兒率。兩個牌照各有優勢和特點。
其次,獲取牌照,門檻不低。開鑫金服總經理鮑建富在接受互金觀察站采訪是表示,對尚沒有牌照的網貸平臺而言,牌照獲取難是轉型的難點之一,小貸牌照對實繳注冊資本、杠桿率、業務場景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將把不少平臺都攔在門外。網絡小貸牌照只能用自有資金放貸,杠桿率一般也只有2倍,能不能經營好這塊牌照也是一個考驗。
另外,轉型小貸也不是所有平臺都有能力做好的,需要具備合規性、技術性、獲客等實力。例如,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合作機構的合規性要求一般比較高,如果合作平臺存在合規性瑕疵,可能合作就難以成行。還有現在銀行也開始注重金融科技、觸達客戶的能力也再調高,合作機構必須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更有可能做好前端工作,成功轉型。
再次,場景支持是個問題。互金專欄作者肥皂在接受采訪時分析,從政策的走向上看,今年監管部門有計劃的對網絡小貸政策進行重新修訂,也就是說未來應該能夠放開牌照。他認為,P2P轉型網絡小貸或者消費金融公司最大的難度除了資金還有消費場景的問題。適合的消費場景在當前環境下并不好尋找,而且場景的搭建不是一夕之功。
最后,競爭將更激烈。對于P2P轉型網絡小貸公司,林堅諾有自己的見解。轉型,首先要面臨資金來源和杠桿率的轉變問題,只有堅持做到合規才能有發展。其次,轉型要做好迎接激烈競爭的準備,畢竟現有市場已有螞蟻金服、百度、京東、蘇寧等眾多頭部,具有先發的技術、場景、資金等優勢,轉型機構想在紅海中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備案,路漫漫其修遠也
“前路雖然遙遠,卻因為有夢想,有未知的希望,便很有信心地繼續往前趕,趕著趕著,卻發現夢想越來越遠,最終隱入天邊最后一抹紅霞,再也尋不見蹤跡。”談到備案,一位業內人士這么說當前的境況。
這或許是網貸行業備案的真實寫照,一直在路上。近日又有傳聞稱,未來備案的情況大致按照“成熟一家、納入一家”的原則,將整改基本合格的機構納入監管試點。經歷了多次備案延期的行業,在反反復復中,又會有怎樣的期待?
機會是存在的。大麥理財CEO劉超表示,網貸作為普惠金融的中堅力量,當下雖困難重重,但仍是一個前途光明的行業。當前的合規壓力不是針對某一個平臺,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在當下監管政策下能生存下來的平臺就有機會。即使轉型,網貸平臺同樣要面對這樣那樣的生存發展問題或是合規問題,這讓部分實力雄厚的平臺或是具有特色的垂直品牌未必愿意轉型,備案或是進入監管試點仍舊充滿吸引力。
道路是曲折的。后續的“三查”、“三降”、“回頭看”、穿透式核查等要求意味著平臺仍大量工作要做。鮑建富指出,試點體現了監管對行業的審慎態度。監管傾向通過“以備促退”的方法,讓運營不下去的平臺主動退出或轉型,從而確保好行業整體風險可控,等到具備良好的社會環境、市場環境,以及平臺符合試點的各類標準后,試點或將提上議程。平臺要結合自身能力有個全盤把握。
監管試點的門檻同樣不低。有關部門在擬定的監管試點方案中,對網貸行業風險準備金、風險補償金、合規保證金、股東資質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平臺只有在合規檢查、接入系統、數據核驗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礎上,才能納入監管試點。
眾多高要求和條框限制,讓不少人打退堂鼓,行業出清在繼續。近期有11個區域性退出指引頒布,北上廣深等地區有平臺在陸續退出。濟南、四川、深圳、云南等地分批次發布了清退機構名單或擬退出機構名單。近日,深圳又有一百余家平臺位列退出名單。
據行業內人士的保守估計,目前707家正常運營平臺中,或不足100家平臺進入備案試點,9成平臺還要被淘汰出局。對于P2P備案,肥皂覺得前途比較渺茫,他指出就算是有通過備案的平臺也是鳳毛菱角。
盡管清退轉型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但不能因此就失去信心和放棄希望。因為,從長遠來看,只有經過有序的退出轉型的陣痛,行業環境才能得到凈化,出借人的權益才能受到保護,完善市場競爭秩序,才能為行業發展創造良性發展的空間,備案也將水到渠成。
“每一個偉大的企業都是九死一生,短暫的困難,在企業的歷史上,只是一個瞬間。“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在當下,我們要認清大形勢,既要充滿自信,又要腳踏實地,行業的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但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的拼出來。只有敢于面對寒冬的人,才能看到春天。”對于行業,類似劉超這樣的平臺人士還是充滿希望。
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