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通過官網宣布,聯合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研發了“司法追償文件智能核驗系統”項目,這是自去年8月銅板街等12家、今年1月宜信等12家會員機構分兩批簽約司法大數據研究院以來雙方在金融誠信體系建設層面的進一步合作。
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隸屬于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其大數據平臺于2014年7月正式上線,匯集了案件、文書和卷宗等審判執行信息以及司法人事、司法政務、司法研究、信息化管理、外部數據等六大數據體系,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審判信息資源庫。
2018年5月30日,中國互金協會和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共筑金融風險防線、聯合懲戒失信被執行人”為共同目標開展緊密合作,將失信被執行人懲戒擴大至互金領域,從而助力金融風險防范,為法院執行效力打通“最后一公里”。8月23日,銅板街、人人貸等12家互金協會會員機構與該院集體簽約,自此,互金企業可實時查詢來自法研院權威、合規、及時、全量的司法數據。今年1月14日,宜信等12家會員單位與法研院集體簽約,進一步加強了網貸領域聯合懲戒惡意逃廢債行為的力度,提高了風險防范水平。而且,簽約平臺還正式加入了法研院下屬的“執行懸賞曝光集中展示平臺”,以進一步提高信用數據的共享與更新效率,加快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中國法院網報道稱,截至2018年底,首批12家接入會員機構共查詢約1260萬次,拒貸了30059位失信被執行人,取得了良好的懲戒和風險管理效果。近期召開的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也提到,先后將兩批失信借款人和失聯跑路高管人員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和“信用中國”系統,嚴懲違法違規和失信行為,切實維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互金協會和法研院共同研發的司法追償文件智能核驗系統,系“根據中央文明委印發的《關于集中治理誠信缺失突出問題 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的工作方案》精神,為落實開展涉金融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部署要求”的最新成果。該系統結合了互金協會的網貸風險監測系統和法研院的數據分析優勢,包括合規性風險判別、類案同判、訴訟風險防控等,以解決當前網貸行業對接司法程序中面臨的不少難點,如合規性判別、立案材料缺少統一標準、送達地址約定不明確等問題,并為對接司法程序提供業務合規性依據,并運用人工智能、司法大數據、司法電子存證等技術提高案件對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