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想見奶奶,我看見她哭了。”12月24日上午,12歲小女孩沅沅(化名)躺在三亞中心醫院(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的病床上,只有挨近枕頭,才能聽見那忍著疼痛說出的話語——家中不慎起火,她全身燒傷總面積達70%,血被“洗”了兩遍,曾重度休克……沅
“我想見奶奶,我看見她哭了。”
12月24日上午,12歲小女孩沅沅(化名)躺在三亞中心醫院(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的病床上,只有挨近枕頭,才能聽見那忍著疼痛說出的話語——家中不慎起火,她全身燒傷總面積達70%,血被“洗”了兩遍,曾重度休克……
沅沅全身裹滿了白色石膏和繃帶,遮蓋住失去皮膚保護的血肉。她的頭部也幾乎貼滿了膠帶,現在身上的皮膚都是從頭皮摘下一片片“補”上的。
近兩個月寸步不離守在身邊的沅沅媽媽懂得女兒的心思,孩子從小跟著奶奶長大,老人在孫女被送到三亞急救的那天趕來了一趟,但被重癥監護室隔離在外,人沒有見到便回到了廣西家中。
經過三亞中心醫院的全力救治,生命一度亮起紅燈的沅沅看到了生的希望。但是,高額的手術費用愁倒了一家人。
怎么辦?
三亞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陳新龍查看患兒恢復情況。
從萬寧到三亞:生命呼救
她全身燒得跟碳人似的,并有中度呼吸道燒傷,從萬寧到三亞中間延遲了救治時間,嚴重休克,情況非常危急。
時間回到11月1日凌晨,電話鈴響打破了三亞中心醫院的寧靜——一個特重度燒傷的孩子要從萬寧轉到這里進行急救。
消息傳來,兒科一位準備下夜班的醫生主動加班。“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害怕、發麻、擔心,不敢正視她,‘體無完膚’是她給我的第一印象。孩子整個臉腫得眼睛只剩下一條線,頭、頸、四肢被燒得焦黑,皮膚一碰就破。我好像看見了她的骨頭……”
很快,燒傷科、麻醉手術科、耳鼻喉科、兒科……各科室醫生集結到手術室,開始了一場生命接力賽。“全身燒得跟碳人似的,時而清醒、時而胡言亂語。小女孩有中度呼吸道燒傷,從萬寧到三亞中間延遲了救治時間,嚴重休克,情況非常危急。”三亞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陳新龍講述了當時的情況。“這種情況在全國的救治率都不高,當時我們想的是救命最要緊。”
從危機到生機:6次植皮
沅沅的皮膚基本都被燒掉了,只能通過取頭皮的方法修復創面。最大的難點是她要戴著呼吸機植皮,前后做了6次手術,風險非常大。
靠著呼吸機、各種藥物、反復多次的肺泡灌洗給灼傷的下氣道進行人工清潔和修復,沅沅挺過來了。
而接下來是漫長的手術治療,把皮膚焦痂剔掉、燒傷處的清創。“第一次植皮是11月3日,她的皮膚基本都被燒掉了,只有頭皮有一部分是完好的,我們通過取頭皮的方法修復創面。最大的難點是前期手術她要戴著呼吸機去植皮,這個過程風險是非常大的,如果感染可能人就沒了。”陳新龍說,“手術一是要求速度快,控制兩個小時內完成;二是要少出血。如果有一點達不到,結果就很難說了。我們當時全科出動,麻醉也安排到位。小女孩很堅強,手術順利完成了。”
11月30日,沅沅完全脫離呼吸機且能夠慢慢進食固體食物。
12月11日,沅沅轉出兒童重癥監護室,轉入燒傷整形科進行后續修復、康復治療。
……
截至目前,她已經進行了6次手術。
從身體到心理:耐心重建
沅沅身體的巨大創傷,帶給她隨即而來的心理變化。醫護人員未雨綢繆,在她意識逐漸恢復但未完全清醒時,就開始做心理疏導。
三亞中心醫院兒科、燒傷整形科、手術麻醉科等眾多院內相關臨床科室及職能部門進行院內多學科會診,為她制定了更為完善的診療方案。
“因燒傷面積大,護理上也非常繁瑣、困難,撤機后的小女孩已經清醒,除了行動不便,身體已經恢復了感覺,但身體仍然承受著巨大的創傷。”一位護士說,醫護人員用烤燈、電吹風、小風扇各種能用上的最樸素的方式,幫助沅沅的皮膚保持干燥,以防感染惡化。
“我腿很痛,怕以后走不了路。”沅沅身體的巨大創傷,帶給她隨即而來的心理變化,比身體更殘忍、更猛烈。醫護人員未雨綢繆,在她意識逐漸恢復但未完全清醒時,就開始做心理疏導。
“一頓吃兩碗飯,一個禮拜好;一頓吃一碗飯,兩個禮拜好;半碗飯三個禮拜好——你看爸爸媽媽天天著急,你要配合好不好?早點好了,叔叔阿姨把你的臉恢復得漂漂亮亮去上學。想不想上學?”目前沅沅的創面已經大部分修復,后續還需進行多次康復治療和整形治療。陳新龍用鼓勵的語氣鼓勵沅沅多吃東西,身體康復需要足夠的營養供給。“現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營養要跟得上。”
從賺錢到欠錢:急需“救命”
醫院幫助墊付了許多醫療費用,孩子后面還有很多手術,錢的事現在想都不敢想,能借的都借了,不知道再怎么籌集。
“當時問了很多醫院,但因為燒傷面積太大了,有的醫院不敢治,有的說沒床位不收。后來朋友建議到三亞中心醫院,當時很多人都說不一定過得了當晚,但是孩子很幸運,得到這么高超的醫術救治,我們非常感激醫院。”沅沅的媽媽說,他們的家庭條件并不好,為了撐起這個家,夫妻倆從廣西到萬寧打工多年,靠著這些年積攢下來的一些錢去年開了一家早餐店,眼看著日子慢慢有了起色,就把孩子接回身邊團聚。
“今年剛轉來讀初一第一學期,孩子燒傷后早餐店就關門了,現在我和她爸爸都沒有工作。治病的錢醫保報銷了一部分,還有之前通過網絡籌款,一共交了20多萬元治療費,其余都是醫院幫忙墊著的。他們都很關心我們,說最主要是先把人救了。”沅沅媽說,丈夫正在廣西家中申請醫療扶貧款項,目前還未得到批復。“孩子后面還有很多手術,錢的事現在想都不敢想,能借的都借了,不知道再怎么籌集。”
女孩心愿
我想早點回家,繼續學電子琴
“我很痛啊,我想回家。”沅沅躺在病床上,流著淚忍不住地呻吟著。她的胳膊又癢又痛,不知如何安放。
她的媽媽說,沅沅已經痛得兩天兩夜沒睡覺了,情緒有些許煩躁,一直哭著說想回家。“回去了沒有醫生幫忙,在這里能快點治好,好了就能回去上學,忍一忍。”沅沅的媽媽不停安撫著女兒。
不止手臂,脖子上一圈紅色傷痕此時也在折磨著這個孩子。沅沅媽晝夜不眠地用小風扇扇風,用棉簽用膏藥給她上藥。“她手臂包扎的地方可能有點松開漏風進去了,如果重新包扎要打麻藥才能拆開,不然很痛,現在里面還是血肉模糊的——不知道怎么幫她轉移注意力,能替她痛痛也好。”沅沅媽語氣里滿是惆悵,她也兩天兩夜沒休息了。
沅沅想回家,也是想見奶奶。“沅沅乖,好了就能快點見到奶奶,然后繼續學電子琴了。”這個12歲的小女孩平時喜歡彈電子琴,鄰居家有一臺,之前她經常過去學。聽到媽媽的安慰,她稍微止住了抽噎聲,用力閉上眼睛,點點頭。
兒科醫生日記
我們替三亞好好守護她
三亞中心醫院兒科醫生 程朱玄丹
在治療沅沅的過程中,參與救助的三亞中心醫院兒科醫生程朱玄丹細心記錄下這段難忘的經歷,充滿關切之情。現摘錄片段。
——靠著呼吸機、各種藥物、反復多次的肺泡灌洗給灼傷的下氣道進行“人工清潔+修復”,沅沅算是在汪洋中上了一艘小木船,接下來就要開始漫長的手術治療。對于70%以上的特重度燒傷患者,開始我慶幸她的軀干是好的,后來我才發現這種不幸中的萬幸,讓人心里難受,因為她需要把所有好的皮膚植給燒傷的每一處。
——沅沅每次手術要3小時左右,第一次主要是要把皮膚焦痂剔掉 燒傷處的清創 進口豬皮移植(保護創面,讓其血運豐富)創面VSD封閉負壓引流。
古裝劇中常說“剔骨之痛”,看著她我感受到了,12歲的孩子承受的太多,我的視野模糊了。
——因燒傷面積大,護理上非常繁瑣、困難,撤機后的“小姐姐”已經清醒,她除了行動不便,什么感覺都有了。
護士們像淙淙流淌的小溪,平日里的喂飯、擦洗、清理、換藥、翻身、拍背、吸痰……她們用細致入微的照顧驅散疾病的陰霾。
孩子來自廣西,來到這座城市治療就是對醫院充滿信任,我們要替三亞守護好她。
——11月27日那天,是個大晴天。“小姐姐”終于撤離了有創呼吸機改為高流量濕化儀輔助呼吸!這個過程歷時27天。3天后,她就完全脫離呼吸機,也能夠慢慢進食固體食物了。
從有創到撤機,總歷時30天!
——第五次手術過程因之前打下的基礎,過程非常順利。這是一個奇跡,親眼見證的過程讓人興奮。
歷時41天,經過艱難且跌宕起伏的綜合治療后,“小姐姐”病情逐漸趨于穩定,在嚴格評估后于12月11日轉出兒童重癥監護室,轉入燒傷整形科進行后續修復、康復治療。
——“小姐姐”病情日趨好轉,雖然暫時無生命危險,但其康復之路仍漫漫無期,我們衷心的祝愿她早日康復出院。
目前,這個急需“救命錢”的廣西女孩一家人希望有人幫助,如果您愿獻出一份愛心,可將救助款項打入沅沅母親農業銀行賬戶:6228480830375983210,戶名:譚榮貞。或撥打電話13975178055與三亞日報記者聯系。讓沅沅早日康復,回到校園。
來源: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劉盈盈 劉琪成 攝影報道、部分圖片由三亞中心醫院提供
編輯:沈曄文
審核:王曉涉
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