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提起國民黨的頭號間諜、特務,人們第一時間想起的或許是軍統副局長戴笠,也可能是保密局局長毛人鳳。但有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不容忽視——沈之岳。他曾經潛入延安、擔任毛主席的秘書,即使因一包煙被毛主席識破、調離中央,沈之岳仍能在新四軍繼續潛伏,為皖南
提起國民黨的頭號間諜、特務,人們第一時間想起的或許是軍統副局長戴笠,也可能是保密局局長毛人鳳。但有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不容忽視——沈之岳。
他曾經潛入延安、擔任毛主席的秘書,即使因一包煙被毛主席識破、調離中央,沈之岳仍能在新四軍繼續潛伏,為皖南事變提供了重要情報。
令人不解的是,一直行走在刀尖上的沈之岳總能化險為夷,之后隨國民黨一起前往臺灣,成為蔣氏父子的心腹,享盡了榮華富貴。
眾所周知,我們的反特務工作向來天衣無縫,而沈之岳又是如何做到屢次金蟬脫殼的呢?他又是如何被戴笠一眼看中、并逐漸成為蔣介石和蔣經國的心腹呢?他因一包煙被毛主席火眼金睛識破又是怎么回事?
一、智勇雙全,征服戴笠
沈之岳于1913年出生在浙江省仙居縣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天資聰慧的他自幼接受著良好的教育。1930年,沈之岳順利進入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學習,1933年更是考進上海復旦大學。
年輕時的沈之岳和當時大多數青年學生一樣,滿腔愛國熱情,同情窮苦百姓,經常參與組織罷工、罷市運動,最終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
國民黨對被捕的學生們施以酷刑,其他人被折磨得不像樣子。而輪到沈之岳時,他卻泰然自若,編出一個“彌天大謊”,騙過了獄卒,又征服了戴笠。
事情是怎樣的呢?原來沈之岳靈機一動,子虛烏有地把某個國民黨高官大員搬出來,說這是他的親戚。國民黨的獄卒們被他的架勢唬住了,不僅沒有給他上刑,還好吃好喝招待。
時間一長,這件事也就露餡了,當惱羞成怒的獄卒們準備變本加厲地折磨沈之岳時,時任國民黨特務處處長的戴笠聽說了這件事,求才若渴的他非常賞識這個智勇雙全、臨危不亂的年輕人,直接召見了他。
沈之岳被戴笠的“三顧茅廬”折服,決定加入特務處,為戴笠辦事。而戴笠的一個舉動顯示了他對沈之岳的器重:沈之岳只接受戴笠的單線領導,只負責最高級別的絕密行動。
為了提升沈之岳的特務業務能力,戴笠把他保送進浙江警察學校進修。沈之岳一邊鉆研各種間諜技巧,又一邊大量閱讀馬列書籍,甚至還學了俄語,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王牌間諜。
剛從學校畢業的幾年,沈之岳化名李國棟,在戴笠的授意下進行了各種特務破壞活動,我黨著名的光明讀書社就是在沈之岳的一手策劃下被破壞。出色的能力更加強了戴笠對他的信任,最終,戴笠思來想去,決定把一個絕密任務交給了沈之岳。
二、混入延安,刺殺主席
戴笠的交給沈之岳的絕密任務,就是混入延安,刺殺中共領導人,甚至是直接刺殺毛主席!要知道,當時國共剛剛達成第二次合作協議,準備一致對外、共同抗日,國民黨這一招實在是用心險惡!
1938年,沈之岳化名沈輝,戴笠幫他準備好了足以博取中共信任的檔案,因此沈之岳申請進入延安紅軍大學的請求很快得到了批準。由于沈之岳的檔案證明他是一個出色的學生運動、工人運動領導者,因此毛主席和張聞天聯名批復了他的申請。
之后沈之岳隨一個叫蕭致平的教授到訪延安,期間表現得十分出色,進一步得到了中央各位領導人的賞識。當訪問團準備離開延安時,沈之岳想留在延安的請求也得到了批準。
負責對沈之岳進行政審的是保衛處周興處長,他是個心思縝密的人,對沈之岳進行了多次問話,并秘密請重慶地下黨組織調查他的情況,但均未能發現任何破綻。沈之岳這個危險人物就這樣渾水摸魚留在了延安。
在延安紅軍大學(后更名為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期間,熟讀馬列著作又操著一口流利俄語的沈之岳脫穎而出,又得到了另一個重要人物的賞識——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康生。
康生在抗日軍政大學的講話中公開表揚了優秀學生代表沈之岳,認為他是進步青年的出色代表,并呼吁廣大同志要改變舊觀念,不要對來自國統區的同志有看法,大家一起進步一起革命。在康生的賞識下,沈之岳順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將自己偽裝得更深。
站穩腳跟的沈之岳一方面搜集情報密報戴笠,延安城中一個攜帶缺嘴茶壺賣油茶的老漢就是他的秘密線人。另一方面,他又在積極謀求進入黨中央機關的機會,以便實現他刺殺黨中央領導人的終極陰謀。
各方面都表現得十分出色的沈之岳如愿以償,進入了黨中央機要部門擔任收發工作。表面上,他是一個覺悟很高、能力突出的進步青年;而暗地里,他卻是一個用心險惡、將槍口對準毛主席的危險特務。
而沈之岳的陰謀最終沒有得逞,這得益于兩方面。
其一,中統潛伏進延安的特務孟知荃被捕,他供出了延安還有一名軍統特務的絕密消息。這件事讓保衛科科長周興寢食難安,他迅速采取行動,成立中央警衛科,加大搜查、巡邏力度,誓死保衛黨中央安全。這使得沈之岳的行動大大受阻。
其二,毛主席的火眼金睛察覺出了沈之岳這個人不對勁。有一次正在忙工作的毛主席抽完了手中的煙,口袋里的煙盒也是空空如也,沈之岳見狀立即掏出一盒煙遞給了毛主席。毛主席表面上笑呵呵地感謝他解了自己的煙癮,但他的火眼金睛已經察覺出了不對勁——從來不抽煙的沈之岳怎么口袋里裝著自己喜歡抽的煙?就是這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讓慧眼如炬的毛主席識破了沈之岳的陰謀,并下定決心把他調走。
由于沈之岳做事縝密、沒有留下任何確鑿的把柄,因此毛主席和周興也沒辦法直接拿他怎么樣,只能借故找個理由將這個可疑的人物調離延安。當時我黨正在江南收編游擊隊組建新四軍,因為沈之岳是浙江人,毛主席便派他去協助第三支隊司令張云逸工作。
沈之岳雖然心有不甘,但他也沒辦法拒絕組織對他的調動,毛主席略施小計,巧妙地遠離了這個危險的人物。
三、潛伏江南,皖南事變
沈之岳在1939年被調離延安,事實上標志著沈之岳及戴笠刺殺中共領導人的陰謀徹底破產。但是戴笠相信,以沈之岳的能力,即使他被調往偏遠的新四軍,依然能夠發揮出足夠的破壞力。
果不其然,沈之岳到達江南后再次以出色的工作能力獲取了莫大的信任。葉挺軍長和項英副軍長在南昌成立新四軍軍部,并派遣大批干部到鄂皖蘇浙贛各根據地收編紅軍游擊隊,進行整軍工作,作為其中一員的沈之岳得以獲取到大量關于我新四軍的寶貴情報。
由于建軍之初就混進來這樣危險的特務,新四軍的重要機密幾乎被國民黨方面摸得一干二凈,這也是國民黨敢于在1940年底悍然發動皖南事變的重要原因。
武漢會戰結束后,抗日戰爭進入毛主席預測的相持階段,各方面抗日壓力相對減緩了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蔣介石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他們頻頻將槍口對準八路軍和新四軍隊伍,并屢屢制造無理事端。
1940年10月,何應欽、白崇禧聯名發電命令新四軍全軍立刻轉移到黃河以北,其目的就在于借日軍的力量消耗新四軍、甚至直接設伏包了新四軍的餃子。
朱德總司令針鋒相對地發電報回擊,拒絕了國民黨的這種無理要求。但為顧全抗日大局,黨中央做出讓步:皖南地區的新四軍可以調往黃河以北。
當皖南地區的新四軍軍部以及一部部隊北上時,顧祝同手下的7個師8萬余人在茂林突然發起襲擊。此役,我新四軍死傷被俘7000余人,葉挺軍長被俘,項英副軍長被殺害。國民黨在抗日期間大搞窩里斗,把槍口對準友軍部隊,實在是罪孽深重!
而為國民黨方面提供重要情報、使之伏擊得以順利得逞的,正是潛伏在新四軍內部的沈之岳!而就在皖南事變后不久,由于沈之岳線人的出賣,他的身份暴露,我軍展開了對沈之岳的抓捕。但由于剛剛經此重挫、新四軍各部比較混亂,沈之岳得以金蟬脫殼、悄悄逃離了江南前往重慶。
四、蔣家心腹,步步高升
逃往重慶的沈之岳因為立了大功,很快就得到了蔣介石的親自接見,他也平步青云直接被任命為軍統局第一處科長,成為軍統中名聲顯赫的人物。1943年軍統成立東南特偵站,沈之岳又直接上任站長,還兼任了忠義救國軍淞滬指揮部主任。1947年沈之岳再度高升,進入改組后的保密局,擔任第二處科長。
深受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寵信的沈之岳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他在1950年做了兩件事,使他徹底奠定了在蔣氏父子二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其一,臺灣地下黨組織領導人蔡孝乾叛變后,供出了重要情報人朱楓。而正是沈之岳布下天羅地網,在舟山島掘地三尺抓捕了朱楓并獲得了她隨身攜帶的重要情報資料。
保密局沿著這些資料接著查下去,最終導致我黨潛伏在國民黨高層的特工、被國民黨授予中將軍銜的吳石被捕。
其二,沈之岳派人偷偷前往蔣介石的老家奉化,把蔣介石故居、家鄉風景以及他母親的墳墓拍了下來,這些照片送到思鄉心切的蔣介石手中后正中其下懷。蔣介石大肆夸獎了沈之岳用心良苦,并進一步晉升他的職位,讓他享盡了榮華富貴。
同時,蔣介石特地讓蔣經國在沈之岳身邊工作,讓他多學習一下沈之岳的經驗。這充分說明了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對沈之岳的信任和寵信。
1963年,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攜代表團經由澳門前往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國民黨當局得知這一消息后又籌劃了一個暗殺劉少奇的陰謀,這一行動的負責人正是沈之岳。
沈之岳化名孫子超,帶領一批特務前往澳門,在各個酒店、街道都布置了自己的眼線。但我們的公安情報人員迅速識破了國民黨方面的這一陰謀,在搜集到足夠的證據后提交澳門當局,將沈之岳等人驅逐出境,化解了這次危機。
雖然刺殺計劃再一次流產,但沈之岳依然進一步升官發財。1964年他在蔣經國的極力推薦下出任調查局局長,并由此獲得了在臺灣“調查局之父”的名頭。
1979年沈之岳屆齡退休,但蔣經國不舍得讓他離開自己,專門在自己的辦公室里設了一個套間給他,并聘請他做“國策顧問”。沈之岳受蔣氏父子的寵信可見一斑。
結尾
1994年2月,沈之岳在臺北病逝,享年82歲。沈之岳在抗日軍政大學的同學、建國后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張愛萍將軍給他的挽聯寫道:“智勇雙全,治國有方;一事二主,兩邊無傷”。
(張愛萍)
張愛萍將軍的這副挽聯實在耐人尋味,沈之岳作為兩度意圖刺殺黨中央領導人的國民黨大特務,為什么這副挽聯中卻有幾分夸贊他的意思?而“一事二主”這句的二主,究竟指的是蔣介石和蔣經國,還是暗指國民黨和共產黨?
隨著沈之岳之死,他的真實身份也成為了一個不解謎團。他究竟是軍統特務,還是雙面間諜,甚至是一個潛伏多年的紅色特工?這些疑問都還有待后人的考證與評說。
不過前公安部部長王芳的一段回憶或許也說明了些什么:“沈之岳雙手沾滿中國共產黨人的鮮血,抗戰初期在上海、杭州誘殺過七八位中國共產黨黨員……”(《王芳回憶錄》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參考資料:
[1]盧荻.沈之岳:潛伏陣營的“最大謎題”[J].同舟共進,2013(02):52-56.
[2]賴晨.“軍統諜王”沈之岳[J].湖北檔案,2013(01):45-47.
王夕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