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自搭載M1芯片的電腦發布以來,MacBook就果粉眼中就成為筆記本行業的燈塔,各大視頻平臺上也能找到大量關于M1筆記本在視頻領域如何“碾壓”Windows筆記本的評測視頻。“為什么Kol們清一色拿視頻處理來證明蘋果M1性能強大?答案其實很簡
自搭載M1芯片的電腦發布以來,MacBook就果粉眼中就成為筆記本行業的燈塔,各大視頻平臺上也能找到大量關于M1筆記本在視頻領域如何“碾壓”Windows筆記本的評測視頻。“為什么Kol們清一色拿視頻處理來證明蘋果M1性能強大?
答案其實很簡單:M1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而不是盡可能地覆蓋大眾消費者的所有應用場景。
為了探究第11代英特爾酷睿和Windows 11系統,或者說“雙十一”筆記本電腦的可能性,同時也讓我這種削足適履的Mac用戶“開開眼”,我找來了搭載11代酷睿移動處理器和Windows 11系統的華為MateBook X Pro和在用M1芯片的MacBook Air,來看看這些年Windows陣營的進步到底有多大。
MacBook Air不再是硬件標桿?
以一個Mac用戶的視角來看,MateBook X Pro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不是3:2的高分辨率觸摸屏,而是它的觸控板。我不知道別人是怎么想的,但用了這么多年的Mac,觸摸屏一直是我最期待的功能之一。
確實,蘋果的觸控板很好,但再好的觸控版在某些時候也遠不如觸摸屏直觀方便,在Windows 11系統針對觸摸屏優化后更是如此。在進行性能對比測試的環節中,一些非精確的點擊或滑動操作我都更愿意用觸摸屏完成。蘋果的觸控版是方便,但哪有直接用手掂記按鈕本身那么方便呢?
對MateBook X Pro來說,換硬盤擴容可以說不要太簡單。備份、關機、拆后蓋,只要再擰一顆M2螺絲就能直接更換電腦硬盤。要知道蘋果在多年前就已經移除了主板上的數據診斷接口,一旦電腦故障而你又沒有備份,你的數據注定石沉大海。
這也是我認為搭載11代酷睿的電腦比MacBook要方便、實用和通用的地方:Windows電腦不是M1 Mac那樣的一錘子買賣,在“Wintel”框架下,我們往往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具體產品。
11代酷睿性能絕不認輸
接下來看看硬件性能的部分。在對比開始之前我們先講一下兩臺電腦的核心配置:我手上這臺華為MateBook X Pro搭載了11代英特爾酷睿i7-1165G7處理器,基準頻率2.8GHz,搭配16GB 3733MHz內存和512GB三星PM981a固態硬盤。MacBook Air為2020年款,搭載M1芯片(8 GPU核心版本)、16GB通用內存和256GB SSD。除此之外,由于同時能在Windows和macOS這兩個平臺上運行的基準測試軟件并不多,因此這里進行的測試和之前測試用的可能有些許不同。
由于ARM架構的M1芯片在核心頻率和核心間通用總線的優勢,M1 MacBook Air在Cinebench的多線程測試中相較于MateBook X Pro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兩者分數分別為6399和4290分。但在單線程測試中,M1就沒能拉開與i7-1165G7的差距了,兩者分數分別為1494和1439,差距僅3%。
Blender中我們運行了較為常見的寶馬和教室的demo,在BMW中,MateBook X Pro以8分06秒的成績略微落后于Mac的6分22秒。但在更為復雜的教室中,MateBook X Pro以16分56秒的時間大幅領先于Mac的37分鐘整。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除了1165G7和Irix Xe的性能優勢以外,MateBook X Pro的散熱結構相信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剛才一直以處理器性能為主,這里我們用LuxMark測試看看兩者GPU性能的差距。用GPU模式進行LuxMark的麥克風渲染場景,M1 芯片只拿到了3167分的成績,但MateBook X Pro中的1165G7憑借Irix Xe拿到了5743分的成績,成功拉開了與M1芯片的差距。從測試結果來分析,除了Irix Xe帶來的硬件能力上的優勢外,OpenCL在電腦上的支持也是影響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除了OpenCL以外,“雙十一”電腦對Vulkan、DX12等次世代圖形API都有著廣泛的支持,這對電腦在游戲、渲染方面的性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什么?“只做圖形測試和只剪視頻的M1評測一樣?”當然了不是,這里我們也準備了和大家日常工作更相關的測試。相信不少人在工作中都需要和Excel打交道,對數據透視表、數據分析和函數運算等操作也應該是深有體會。這里我也在兩臺電腦上分別用Excel進行了相同的萬行數據運算,這里M1 Mac耗時68秒,而MateBook X Pro耗時85秒,兩者之間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開始下結論說M1更好了。不不不,事情沒有這么簡單。實際上,Office在macOS上的支持遠沒有Windows平臺的廣泛,更不用說macOS標配的表格軟件Numbers了。這個不包含外部依賴的Excel運算測試也是極少數能在Mac上跑的簡單宏測試,再加上財會行業的行業軟件嚴重依賴老舊Windows的環境,我不認為MacBook Air在這里可以稱之為勝利。
Windows筆記本的嶄新風貌
首先,作為蘋果的宣傳重點,M1確實讓Mac直接運行部分手機軟件。但問題來了,手機軟件基于觸摸交互設計,尤其是現代的手機軟件通常以滑動作為交互中心。但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Mac不支持觸屏,這樣的割裂的交互方式極大地影響到了兩者的綜合體驗。
但在MateBook X Pro上,多屏協同有了全新的呈現方式。你可以直接將手機屏幕的內容投射到電腦屏幕上,并在電腦上執行手機端的操作。在某些軟件不提供電腦端的情況下,這樣多屏協同顯然更符合用戶習慣。此次,華為電腦與英特爾通過深層次的聯合研發和協作,利用IBT技術將安卓移動端APP引入到桌面電腦中,為用戶構建了統一的跨端應用市場,實現了手機和電腦、移動端和桌面端之間生態統一。
除此之外,MateBook X Pro這樣的多屏協同操作也解決了多屏協同中文件版本控制的問題。在蘋果生態中,文件的版本同步依靠iCloud進行。但在MateBook X Pro,你可以直接在電腦上調用手機本地的文件,甚至是直接在單個屏幕上實現高效辦公和暢玩手游,為用戶提供了更豐富的軟件選擇。目前,僅英特爾版本的華為電腦能夠實現這一功能。
強強聯合打造新時代筆記本
就像我在開頭中說的那樣,可能是因為對過去Windows電腦的偏見,作為一個Mac用戶我在選擇電腦時往往帶有偏向性。在存儲、拓展和維修等方面甚至會在潛意識中“讓自己適應電腦”,而不是按自己的需求找合適的電腦。那些USB-C拓展塢、讀卡器和用來擴容的移動硬盤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作為消費者,我們明白“電腦是為用戶服務的”。盡管選擇電腦是對自己不同需求之間取舍的體現,但很多時候,我們面前并不只有M1這一個選擇。消費者的用戶需求千變萬化,即使是蘋果也無法用一款產品打動所有消費者。與其為了電腦主動改變自己的用戶習慣,倒不如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在更多樣化的Windows × Intel機型中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或者用更簡單的話來說——Mac用戶們,時代變了。
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