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常言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也就是說,能夠排干凈的、持續流動的水不會發臭,經常運動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蝕。最近,患上前列腺炎的小林(化名)有點苦不堪言,排尿排不干凈,還有小便疼痛的癥狀。本想著它能自行痊愈,結果癥狀毫無緩解的跡象,只好到醫院
常言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也就是說,能夠排干凈的、持續流動的水不會發臭,經常運動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蝕。
最近,患上前列腺炎的小林(化名)有點苦不堪言,排尿排不干凈,還有小便疼痛的癥狀。本想著它能自行痊愈,結果癥狀毫無緩解的跡象,只好到醫院就診。
一、年輕男性頻繁尿急、尿痛,也許是前列腺炎發作
“醫生,我有前列腺。”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劉皓副主任醫師笑稱,許多男性患者來門診看病時,總會脫口而出這句話。
事實上,這話也無不妥,畢竟每位男性都有前列腺,它是男性盆腔深部的一個器官,位于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的交匯點,也被稱為兩個系統的“心臟”。前列腺和外界連通,通過尿道進行排泄,病原體可能會沿著尿道上移至前列腺,導致前列腺發炎。
因此,就診患者真正想說的其實是患上了前列腺相關的疾病。
劉皓介紹道,前列腺炎可以分為四類,包括一型、二型、三型和無癥狀。
指的是細菌通過尿道進入前列腺,這類患者會出現明顯的尿頻、尿急、尿痛,甚至排尿困難的癥狀。部分患者的癥狀會擴散至全身,比如發燒、全身寒顫等。
通常發生在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后。由于病原菌無法被徹底清除,會逐漸形成慢性炎癥。患者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或者下腹部脹痛和不適。
也稱為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是最常見的一類前列腺炎。這類疾病可能與生活習慣有關,比如司機、辦公室職員等工種需要長期久坐,易使其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環不暢是其中很常見的原因之一。
指的是有些男性在相關檢查中發現炎癥指標增高,但并無任何癥狀。“這類患者不必緊張,無需作特別的處理。”
前三類的前列腺炎,早期的共同癥狀主要為尿頻、尿急、尿不盡。針對這種情況,劉皓建議患者前往醫院進行尿常規檢查,并在醫生指導下完成前列腺液檢查、精液檢查或超聲檢查,按照病因對癥治療。
他強調,如果超聲檢查發現內含小結石或鈣化斑,均可能與前列腺炎相關。
需要注意的是,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并非同種疾病,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大有不同。前列腺炎主要是由細菌或其他病菌導致的炎癥性疾病,前列腺增生則與年齡增長有關。
劉皓補充道:“前列腺增生患者不會伴有小便或下腹疼痛的表現。一般來說,如果出現下尿路癥狀,20歲~40歲左右的男性群體多為前列腺炎或者是尿路感染所導致,而50歲以上的男性群體多為前列腺增生所導致。”
二、前列腺炎會癌變嗎?警惕三個危險因素
相關數據顯示,前列腺癌位居全球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二,僅次于肺癌,在我國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不少患者擔心,前列腺炎發展下去會導致前列腺癌。
劉皓指出:“目前,國內外都沒有充足的研究證據表明患前列腺炎會導致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上升,不必太擔心。”
不過,需要注意前列腺癌常見的三個危險因素:
第一是遺傳家族史。如果家族內有兩個及以上患前列腺癌的男性親屬,或者有其他惡性腫瘤的家族史,這些男性群體發生前列腺癌的風險大大增高。特別是攜帶BRCA2基因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要明顯增高。
第二是種族。有研究表明,在號稱世界民族大熔爐的美國,不同人種的前列腺癌發病率各有不同。加勒比海和西非的黑人的前列腺癌發病率最高,其次是來自北歐的白人,亞裔相對較低。
第三是飲食。盡管美國華人患前列腺癌的幾率低于其他人種,但相關研究發現第三代華人比第二代華人的發病率高,并且越來越接近美國當地的水平。“這說明,西方的生活飲食習慣與發病率的變化或許有一定聯系。”
針對“多吃番茄是否有助于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劉皓稱目前醫學界尚未達成共識,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緩解前列腺炎、預防癌變大有裨益,比如葷素搭配、均衡飲食,減少攝入高熱量、油膩油炸的食物,以及戒煙。
三、55歲后定期檢查PSA
哪些檢查可以盡早發現前列腺癌?劉皓表示,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直腸指檢和核磁共振三者結合,能夠有效判斷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前列腺穿刺還可以進一步診斷腫瘤的惡性程度。
不同的前列腺癌患者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對于風險低的患者,應該采取主動監測、觀察變化、定期復查的治療模式;對于惡性程度稍高的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放療或局部治療方法,從而達到長期生存狀態;對于腫瘤超出前列腺范圍的患者,需要采取手術、放療、內分泌治療等多種方法聯合治療。
轉移性的前列腺癌治療則適用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應以全身性治療為主,如內分泌治療。
劉皓建議,55歲以上的男性群體要定期檢查PSA,用于評估前列腺癌的風險,攜帶BRCA2基因的男性應從40歲開始定期做前列腺癌篩查。對于前列腺癌患者而言,治療和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許在根治性手術后的十余年內不會出現復發,但依然要保持終身隨訪、規范監測。
本文指導專家:
劉皓,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
金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