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雷軍又在業界放了個大招——宣布小米硬件業務綜合稅后凈利率不超過5%。他判斷,這會讓業界轟動。但有人認為,小米特意宣布這個數字,是為了營銷,也為了在行業寒冬期儲備糧草,順利上市。文|AI財經社陳芳編|趙艷秋4月25日,小米創始人雷軍在自己夢想
雷軍又在業界放了個大招——宣布小米硬件業務綜合稅后凈利率不超過5%。他判斷,這會讓業界轟動。但有人認為,小米特意宣布這個數字,是為了營銷,也為了在行業寒冬期儲備糧草,順利上市。
文|AI財經社 陳芳
編|趙艷秋
4月25日,小米創始人雷軍在自己夢想開始的地方,借著小米6X新品發布會,提出了一個震驚業界的數字:
從今天起,小米向用戶承諾,每年整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IoT和生活消費品)的綜合稅后凈利潤率不超過5%。如果超過,小米將把超出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這是小米第一次對外公布自己的凈利潤率。不過,話音未落,5%這個數字就引發業界質疑。
5%似乎是一個非常低的凈利潤率,但也有人稱,在國內,5%算是很好的凈利潤率了。而小米特別宣布這個數字,是為了營銷,為今年的上市造勢。據媒體報道,小米的硬件利潤從來都很低。2016 年,小米硬件綜合凈利潤率不過 2.8%,而 2017 年,小米的總利潤率預計也只有 6%。
有業內人士說:“綜合凈利潤不超過5%看怎么算,所有費用都算上,(這就算高的了),我們最后還得倒找雷總錢。”
即將IPO的小米已經傳出多個估值版本,但如果按硬件企業計算市盈率,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機86%總利潤的蘋果市值目前才8300億美元,小米2017年十億美元的凈利潤顯然支撐不起千億美元的估值。
顯然在雷軍看來,小米應該是一家不依靠硬件利潤的“互聯網公司”。
AI財經社獲悉,傳了半年的小米上市下月將有實質進展,因為小米等待已久的港交所新上市制度已經發布,將于4月30日生效。
5天前,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好朋友——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明確表示,小米、螞蟻金服都會來港上市。“如果小米沒來港上市,會感到驚訝。”
科技界“好市多”
4月25日,身穿標志性藍色西服、牛仔褲的小米創始人雷軍現身母校武漢大學,現場來了不少他的親朋好友,他說自己有點緊張。
在演講的過程中,他回憶起18歲想辦一家偉大公司的夢想,最后才有了小米。
小米發布會在武漢大學召開
回憶了過往8年的奮斗歷程后,雷軍強調,小米要做的是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
他還在現場放了8年前用友商手機拍攝的小米年會演講視頻。在視頻里,他談到要把智能手機賣到800元,讓普通人都能買得起高質量的手機。如今小米做到了。
雷軍說武漢大學是他夢想開始的地方,8年只是小米的一個期中考,過去半個月他一直在思考,怎樣做一家偉大的公司。
雷軍來武漢之前的4月23日,小米公司董事會通過決議:
從今天起,小米向用戶承諾,每年整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后凈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雷軍說做出這個決議很不容易,因為很多股東有顧慮,擔心利潤會影響公司的價值。股東們希望小米能像市場上其他公司一樣,能夠帶來20%到30%的超額利潤。
但雷軍回答說,小米要做一家與眾不同的偉大公司。“5%會讓業界震動”。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少,但能積少成多,最終利潤也不會少。
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雷軍進一步解釋稱:“利小量大利不小,利大量小利不大”,薄利多銷也會有合適的利潤。
不過這一數字立刻引發業界質疑。雖然5%是一個較低的凈利潤率,但也有人士向AI財經社介紹:“在國內,5%算是很好的凈利潤了,后期通過互聯網的運營,小米還能再拿回至少10%。”而小米今天特別宣布這個數字,是為了營銷。
小米相關負責人則對AI財經社介紹:“實際上,這也是在向雷總一直贊賞有加的企業好市多(Costco)學習。”
資料顯示,好市多是美國一家神奇的會員制超市,比沃爾瑪晚出生20多年,但以貼近成本的低價售賣高品質商品,獲得用戶好感,并成為沃爾瑪的強勁對手和美國第二大零售商。
雷軍曾多次表示對好市多的看好。
在好市多有兩個硬性規定幫助其逆勢增長,一是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能超過14%,如果超過需要上報董事會批準;另一個是外部供應商給好市多的價格必須低,否則該公司的產品永遠不會出現在好市多的貨架上。
這兩個舉措讓好市多的平均毛利只有7%,遠低于同行,但高質量低價格的策略卻給其帶來了大量忠誠的用戶,會員續訂率在90%以上,會員費每年也給它帶來一筆穩定的收入。
本次雷軍喊出要將凈利率控制在5%以下,讓小米朝“科技界好市多”的目標又進了一步。
早在2012年小米成立沒多久,雷軍就表示,未來小米將依靠成本定價,然后通過互聯網服務賺錢。所有產品都能夠讓用戶“閉著眼睛購買”,用戶的信任是小米商業模式的核心。
小米6X
后來,將雷軍硬件微利策略發揚光大的是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和360創始人周鴻祎,兩人將其升級為“硬件免費”。但高舉“生態化反”策略的樂視,最后成為泡影,賈躍亭則因資金鏈斷裂躲到了國外。而周鴻祎去年反思稱,硬件免費是個偽命題,2016年360手機的虧損全部來自于硬件免費的思路。
而小米經歷8年運營后,已經有信心給出具體利潤指標,這背后有模式的探索和運營數據支撐。
在今天雷軍給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他稱,這是小米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件+互聯網服務 +新零售。
數據顯示,在小米2016年銷售收入構成中,互聯網服務占比21%,硬件占比79%。AI財經社獲悉,2017年小米凈利潤率為6.5%,而服務凈利潤率高達40.5%,遠高于硬件。這些服務包括,應用分發、游戲分發、廣告、游戲、會員費等。
為此,小米正在不斷擴大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占比,預計2019年將超過硬件收入。
逆勢爭奪戰為沖上市
小米為什么會在當下提出這個吸引眼球的指標?業內人士認為,目的很明顯,是為了在行業寒冬期儲備糧草,順利上市。
當前整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飽和,2017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進一步下滑,同比下降26.1%,為8737萬部。其中,3月出貨量3018.5萬部,同比下降27.9%。
市場衰退讓原本隱藏的行業問題激化,一些老牌公司走到了生死關口,包括金立、魅族、酷派等在內的手機品牌都陷入困境。
但對于已經按下加速鍵的小米而言,這是一場只許勝不許敗的市場爭奪戰。
在今年2月的年會上,雷軍表示,2017年是小米的“逆轉之年”、“跨越之年”。
當時已捕捉到行業下滑大勢的雷軍說:
“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規模將出現10多年來的首次下降趨勢,同時品牌向頭部集中,行業競爭將會更加慘烈。但我們沒有退路,不能停留,只能向前!”
他還給小米設定了一個新目標:10個季度內,國內市場重回第一!
這是在短短幾個月之內雷軍又一次喊口號、定目標。
去年7月7日,當小米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環比增長70%時,雷軍在內部信中說,經過兩年調整,小米重新恢復了高速增長,并給小米定了一個“小目標”——2018年手機出貨量突破1億臺。
上一次雷軍給小米確定1億臺目標時還是2015年,但那一年小米不但沒有完成目標,還遭遇了滑鐵盧。
也正因如此,這一次雷軍是不容許小米完不成目標的,才會有4月25日在新品發布會上,放出震動行業大招這一幕。
而小米今年還在全力備戰上市。為了上市數據,小米銷售增速也只能快不能慢。
實際上,小米從未公開過上市計劃,但今年1月13日,小米從投資方DST挖來的CFO周受資發了一個微博,配上一張寫著“未來的一年里,連睡覺都是浪費時間”的PPT圖片,被外界認為是默認了小米上市的猜想,因為他給一個米粉上市的留言點贊了。
從去年年底開始,市場上也不斷有小米即將上市的傳聞爆出。
一位小米生態鏈公司創始人告訴AI財經社:“我們本來計劃5月發布新產品,但由于小米IPO的原因推遲到了七八月。”
當前,上市已經成為小米內部的頭等大事,一些員工已被告知,休息日以及節假日都要在加班中度過。知情人士直言,傳了半年的小米上市,5月將有實質進展,因為小米等待已久的港交所新上市制度已經發布。
4月24日,港交所宣布新的上市制度將于本月30日生效,這是香港資本市場25年以來的最大變革。新制度允許“同股不同權”,有意按新制度上市的新型公司可于同日提交正式申請。預計首批公司將在6月或者7月上市。
在發達國家,資本市場允許一種二元制(又稱AB股結構),公司股票可分高、低兩種投票權,高投票權股票每股有2至10票投票權,稱為B類股,主要由管理層持有;低投票權由一般股東持有,1股只有1票甚至沒有投票權,稱為A類股。
港交所曾因“同股同權”而錯失阿里巴巴,這次通過修改制度希望抓住小米、螞蟻金服等獨角獸。4月20日,雷軍的好朋友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明確表示,小米、螞蟻金服都會來港上市。
“如果小米沒有來港上市會感到驚訝。”
這意味著,不出意外,小米即將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怎么保障高估值?
在小米半年多的上市傳聞里,一個最大的分歧點是小米到底值多少錢?
此前外界曾傳出多個版本,最高的達到2000億美元,最低的650億美元左右,兩者之間相差甚大。
最高市值源自網易科技今年1月的報道。當時報道援引小米高層人士大的說法,雷軍在去年11月與投行接觸后,將目標市值確定在2000億美元。這一時成為熱議的新聞,外界爭論最多的是小米不值這么高的估值。
此后又傳出小米估值1000億美元、900億美元、800億美元多個版本,4月中旬,《香港經濟日報》根據小米上市前股東售股的價格計算,小米市值在650億美元到700億美元之間。
市場傳言的最高估值與最低估值之間相差3倍,引發了外界關于小米估值縮水的質疑。
對此,小米相關人士對AI財經社回應稱,外界傳聞的估值從未得到小米的承認。在小米IPO最終宣布之前,小米依然采用2014年12月最后一輪融資時宣布的450億美元的估值。
對于一個即將上市的公司而言,估值有很多種計算方式,如市凈率、市盈率等,但最終估值如何,是一個談判博弈的過程。估值的高與低會隨著市場的火熱程度和公司決策人的預期而發生波動。
“我對千億美元估值比較認可,不管是我還是其他小米員工,按照這個估值都愿意購買。”多位小米內部人士告訴AI財經社。
一位小米生態鏈創始人進一步解釋說,一個手機為何值1萬元還有人買,那是因為大家覺得值,如果非要給一個理由,那就是基于增速。
“雖然我也看到有人按照600億美元的估值買小米股票,但并不影響我的判斷,因為機構賣出有很多原因,比如到退出時間,需要用錢等。IPO最終公布的才是最完整的。”
事實上,雷軍此前曾說過一個自己的估值算法,那時他對原國美電器董事長陳曉說,小米有7000萬用戶,每個用戶價值380美元,算下來估值約300億美元。
按照這個算法,小米目前1.9億月活躍用戶,單個用戶價值如果漲到600美元,市值差不多為1140億美元。
這與小米內部人士認可的千億美金估值頗為接近。
AI財經社獲得的一份材料顯示:
小米公司及摩根士丹利按照現金流折現法計算,小米估值在997億美元到1629億美元之間;
按照市盈率計算,未來一個財年市盈率30到35倍,以2019年凈利潤30.86億美元計算,市值在925億美元到1080億美元;
按照股權價值折現法計算,未來一個財年市盈率25到30倍,2022年凈利潤以86.46億美元計算,市值在984億美元到1328億美元。
很多人對小米高估值提出質疑,是將其與蘋果對比,認為小米的掙錢能力有點弱。數據顯示,2016年小米盈利9.13億元,2017年盈利75.82億元,預計2019年有望增加至188.31億元。同時,小米營收將從2017年的1110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416億元。
掙錢能力不如蘋果的小米,按照蘋果16.6的市盈率計算,市值會很低。
但估值在某種程度上反應的是市場對一家企業未來前景的看法。最典型的是京東,上市之前虧損多年,卻依然憑借著高速增長,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以300億美元的市值登陸美股,后來一度要超越百度,改寫互聯網格局。
而小米不同于蘋果的是,雖然該公司硬件掙錢不多,但是小米不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互聯網公司,其追求的是海量用戶基數,通過互聯網服務賺錢,況且小米還有一個很強大的生態鏈。
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曾表示,小米生態鏈沒有邊界,以用戶為中心,圍繞手機一圈圈向外蔓延,從手機相關產品擴展到各類消費品。
截止去年小米已投資超過 100 家生態鏈公司,其中年收入在1億元以上有16 家以上,3家年收入超過 10 億元,還有4家已經上市。“小米想要支撐高估值,必須有一個高速增長。因此,今年小米最核心的發展目標是采取各種措施力保增速。讓利是一方面,還有開店效率以及海外拓展效率都是今年小米死盯的。”一位小米生態鏈公司創始人告訴AI財經社。
去年小米生態鏈完成了翻倍增長,銷售額達到了200億元。
小米內部人士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和生態鏈都取得了高速增長。4月24日,剛從印度回來的雷軍發微博稱,第一季度小米已經打敗三星,奪得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名的寶座,市場份額高達31.1%,同比增長18個百分點。
這無疑為力保增速,沖擊上市的小米帶來了一個利好的開局。
王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