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每一次的技術迭代,都有可能是下一輪的行業洗牌。
上海、重慶等地進行5G網絡試點消息一出,各行業對5G商業價值的討論又添新熱。據報道獲悉,三大運營商已經展開在各地的試運營工作,有望明年實現全國普及。在這種背景下,未來幾年一線城市5G手機+5G通信的上市會促使原本選擇“修”手機的用戶轉而痛快的換手機,需要維修的手機數量將大大減少,手機維修行業或將面臨巨大沖擊。
然而極客修CEO吳瑋仍對手機維修市場持看好態度:“5G的普及并非一蹴而就,它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手機的維修需求仍然會維持在正常值。”順豐豐修也發文表示:“抓住5G等重大技術融合變革的機遇,實力卡位萬物互聯時代后服務市場。”
5G到來是“危”還是“機”?
IDC市場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全年總出貨量為14億部,同比下降4.1%;2019年Q1出貨量繼續下跌,僅為3.1億部,這也是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第六個季度出現下滑。同時,IDC預測2019年全年出貨量將繼續下滑0.8%,降至13.9億部。
在5G尚未全面普及的過渡期,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下滑已成不爭的事實。研究顯示,手機維修量與品牌手機市場存量成正相關關系,市場存量越高,維修占比越大。據了解,5G網絡很可能在2020年實現在北京等超一線城市的覆蓋,而二三四線城市的5G網絡覆蓋還需要2-3年的時間。因此,在5G還未“形成氣候”之前的幾年,無疑是手機維修行業的紅利期。
但是,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如果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做改變,不跟上時代步伐,也將勢必會被時代淘汰。回顧4G時代初期,高額的手機更換費用,使得維修行業嘗到了甜頭,但在4G后期,往往一部低端4G手機的維修費用夠得上一部新機的2/3,等到5G手機真的成為大勢的時候,大多數消費者必然是直接更換5G手機,到時手機維修行業勢必會發生新一輪洗牌。
5G時代還未正式開啟,但是手機維修行業已在經歷深刻的變革。隨著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手機維修行業其實也進入了下半場。在上半場,手機維修從一個看似不起眼的行業“搖身一變”成了資本追捧的香餑餑,經過一番市場的清洗 ,手機維修行業也從成長期過渡到了成熟期。
300億的誘惑,幾家歡喜幾家愁
當下以iPhone、三星為代表的智能手機普遍面臨創新乏力,用戶換機動力較以往不足的窘境,隨著千元機大規模普及,維修業務量隨之水漲船高。據相關研究機構統計,國產手機的平均返修率在10%左右,國外大牌為3-5%,若按工信部披露的中國2015年手機出貨量為5.18億部計算,每年至少有四五千萬臺手機需要維修,若按每臺維修客單價400元來算,就是近150億的市場,再加上手機回收、以舊換新等后市場業務,市場規模將達300億以上。
300億市場的大蛋糕,自然是引起了多方的注目。2009-2017年,中國手機出貨量連續8年持續高速增長。手機維修的需求一直存在,隨著中國手機用戶數量不斷累積,手機維修市場也在迅速壯大。2015-2016年期間,手機維修O2O涌入大批進入者,其中既有普通互聯網創業者,也有互聯網巨頭公司、手機廠商、傳統手機維修公司等,整個行業呈現井噴狀態。
無數的風口和藍海,被資本追捧或者迅速拋棄,手機維修也不例外。當下閃修俠、極客修等平臺都獲得一筆乃至多筆的融資,科技自媒體KOL王自如也曾拿著oppo、vivo和金立共計600萬人民幣的投資風風火火拓展手機維修服務,然而不到兩年就由于財務管理問題偃旗息鼓。
對于手機維修互聯網公司來說,培養用戶心智,建立品牌是個痛苦的過程。1000萬的推廣可能換來10萬的業績;投入幾個億沒能把品牌樹立起來,也是常見。曾經全國興起做手機上門維修的創業項目多達千家,經過市場清洗,如今池中幸存者只剩寥寥。而當下仍在市場活躍的幾大平臺,都在某方面有突出的表現。
手機維修O2O平臺極客修618全面告捷,其總交易額達到8476300元,對比去年618增長了237%,促銷產品范圍覆蓋智能設備、筆記本,以及首次上線的電子煙維修等,更在天貓、京東、國美、什么值得買、APP、公眾號、小程序等多渠道展開年中促銷。
閃修俠618也發來捷報,通過天貓平臺維修設備數已達10萬+,2019年閃修俠在天貓平臺的目標銷售額更有望突破6000萬。
主打S2B2C模式的千機網,則在全球戰略布局上邁出了歷史的一大步,六月先后在美國紐約、波士頓、堪薩斯城等地迅速擴張,全球服務門店有望在本年度突破10000家。
手機維修下半場:爭斗已不在線上線下
眾所周知,手機維修早在互聯網未普及就廣泛存在多年,消費者主要痛點在于:如果尋求手機廠商官方售后幫助,則面臨維修時間成本高,維修項目少,價格貴等痛點。若把眼光轉向私人維修店,又普遍存在價格不透明,零配件質量難以保障,維修水平參差不齊等短板,甚至還有無良從業者存在偷換顧客原裝配件、偷拷用戶個人信息等違法亂紀行為。
無論是傳統的路邊攤維修,還是新興的互聯網維修,嚴格來說維修場景都在線下,區別在于客戶找師傅還是師傅上門為客戶服務,服務內容其實并未發生根本改變。對比街邊店維修不同的是,手機維修互聯網平臺服務應該更標準化、報價一目了然、人員經過專業培訓、配件品牌和質量有保障。歸根結底,維修行業之爭不在線上和線上的爭斗,而在于散兵作戰到標準化運營的區別。
筆者認為,互聯網維修行業如果能成功,創業者勢必要肩負起打破傳統維修市場的亂象的使命,用效率和透明提升整個手機維修市場整體面貌。此外,手機維修屬于長尾服務,各種優惠券、免費體驗的小恩小惠取悅用戶是遠遠不夠的,平臺需要長期的打磨和創新,背后無疑需要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和標準化服務體系做支撐。
從這個角度來看,千機網明顯走在了行業前面,不僅擁有品勝等優質品牌配件供應商作為供應鏈的戰略資源,還憑借一物一碼技術實現了維修配件產品全流通鏈條的管控。通過連接手機維修產業鏈的優質配件供應商、電商平臺、零售商與維修商于一體,并將他們在各自產業環節上的能力要素與資源進行重組,不僅提高了供應鏈效率,消費者也因此享受更優質便利、性價比更高的手機維修服務。
此外,為了順應5G來臨的發展趨勢,手機維修平臺應該加速在二三四線城市的維修業務布局,在一線城市維修需求減少的情況下,持續為老款4G手機提供專業的手機維修服務。據了解,千機網在全國擁有7000多家服務網點,遍布全國1900多個縣級以上城市,同時,千機網在全國近400個城市開通了“上門快修”服務,包括相對偏遠的烏魯木齊和拉薩。通過充分的市場下沉,保證對繼續使用4G手機的用戶繼續提供高品質的維修服務。
千機網承載這么多的服務網點,還要保證其有效運營,是一個很重的模式,管理成本也會更高。但是模式雖重卻不一定是壞事,如果可以實實在在地切入交易,確保有效供給,維持住客戶體驗,并實現真正的“價值插樁”,也更容易打造自身品牌的壁壘。
同時,手機維修企業應該以手機維修為切入點,逐步延伸至回收二手手機、以舊換新等后市場服務,維修業務還應覆蓋更多3C和智能硬件設備,成為垂直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最終目的是釣到手機后市場產業鏈大魚。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目前最重要的還是整合線上線下流量,整合產業鏈資源再按需分配,盡快教育和培育市場,如同家電上門維修服務那樣,搭建起便捷、標準、專業化的手機后市場游戲規則,以及獲得海量手機廠商信任,尤其是蘋果、華為、小米等重量級手機廠商的認可,降低邊際成本,讓用戶真正享受到滿意便捷的服務。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