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76.2%,同比增長9.0%,其中,“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分別比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高3.9、3.2和1.4個百分點。”
有分析指出,人們一邊調侃“消費降級”,一邊又實打實地消費升級,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動力的作用會越來越強。而且,消費升級會進一步強化,除了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合、全流程高科技化(如無人機送貨、無人超市)等突出特點,未來幾年可能會呈現出如下三大新特征。
1.實體商品的智能化程度會有質的飛躍
近日,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國家無線電辦公室)編制的《中國無線電管理年度報告(2018年)》顯示,2018年我國物聯網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72.9%,物聯網及智慧家庭等新業務增長迅猛。近期有不少大廠已經加大了對物聯網的投入,提升了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戰略重要性,例如,小米就宣布實施“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騰訊則把產業互聯網當成下一個增長極來培育。因此,大眾消費的實體化產品(硬件)的智能化程度會大幅提升,硬件和服務的分野將逐漸模糊化,直至消失,商品的售價則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普及的人群數量會快速增長。
2.智能化服務將成標配
越來越多的服務業因為獲得了人工智能的加持,將提升這些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以金融服務為例,其決策支持智能化將會成為標配。這種智能化是以用戶的財富畫像為基礎,由系統自動搜尋、配置符合其偏好的資金或資產。在固收類資產投資領域,已有不少企業已經很好地實現了AI賦能。例如,杭州金融科技平臺銅板街已為客戶提供了“AI級的小額分散”,其小額分散的程度,至少是同類企業的3倍。假如一位客戶的可投資金為5萬元,在傳統金融機構可能只能購買一種資產,但在銅板街平臺可能會被分散投標到幾十甚至上百種資產中去。不僅如此,如果客戶的資金分散度不足或綜合預期收益低于相似客戶,其機器人銅小寶就會根據一定的規則提醒客戶提升分散度或預期收益率,以優化資產的配置。
3.消費的“含文化量”將穩步提升
文化商品的“與時俱進”將有更多翻新花樣。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功能性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滿足,硬件組件在摩爾定律和全球化驅動下,可以快速提升性能,同時也快速標準化,因此,商品的文化內涵、美等將成為消費決策的重要考量。例如,故宮近些年推出了朝珠耳機、“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頂戴花翎官帽防曬傘等文創產品、口紅以及“上元之夜”等大型活動,受到了熱捧,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消費被賦予了新內容、新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