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白駒過隙,過完陽歷年,馬上要過春節了,這一年經濟是復雜的一年,其實對于廣大勞動群眾來講,這一年經濟生活中最關心的是物價和收入,而物價的波動,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的收入。從物價上來講,2018年市場整體上處于溫和通脹,但是到了12月份,物價開
白駒過隙,過完陽歷年,馬上要過春節了,這一年經濟是復雜的一年,其實對于廣大勞動群眾來講,這一年經濟生活中最關心的是物價和收入,而物價的波動,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的收入。
從物價上來講,2018年市場整體上處于溫和通脹,但是到了12月份,物價開始走出放緩的姿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重新回到“1”時代。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利好,因為本來這一年賺錢難度就比較大,物價的放緩,有利于提高購買力。
但事實上,對于經濟而言可能有苦說不出。那么具體到最新的12月份CPI數據,哪些我們經濟生活中常見的物價在上漲,又對我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消費背后掩藏著一道真實感受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9%。其中,城市上漲1.9%,農村上漲1.9%;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創2018年6月以來新低。同比來看,其中單類上漲幅度較大的是鮮果,價格同比上漲了上漲9.4%,主要是受季節影響較大。另外,羊肉價格漲幅是統計中最大的,其上漲了12.2%。其他統計中的商品漲幅都不算大。
通過以上數據來分析,部分日用食品價格漲幅靠前,民以食為天,當收入不太景氣的時候,往往會把支出向食品領域靠攏,這難道是捂緊錢袋子的節奏,還是市場需求不充足?
另外,物價的放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這兩個數據結合起來看,整體物價下行壓力是有的,造成給人一種通貨緊縮的場景,這種場景才是給經濟帶來有苦說不出的因素。
因為這有可能將導致多數人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長期通貨緊縮會抑制投資和生產,進而又進一步影響收入,這是一種非良性循環。慣用的解決辦法是使用貨幣政策,比如降息降準來增加市場貨幣流動性,鼓勵企業和居民投資消費,給企業和消費者信心。
就當前的經濟環境而言,經濟穩中有變,下行壓力加大,而央行在此前已經降準數次,給市場釋放了“充裕合理”的流動性,目前商業銀行中水漫金山,關鍵是看實體經濟需求方,即實體企業有多大的借貸需求。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18年年中的時候,市場還在擔心通脹的苗頭,現在反而警惕通縮的到來,從通脹到通縮的預期,很好的刻畫出經濟走勢的預期反差。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講,無論前方是風是雨,都要保持樂觀前進,只有樂觀的人才能走出低谷時期,而在這一時期,保證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顯得很重要。
從我國經濟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國經濟的發展潛力依然充足,擁有最多的人口,從而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重要的一點是,我國擁有制度優勢,能夠通過最快最有效的調控經濟手段來讓經濟持續發展。
我們都希望經濟能夠保持持續向好發展,因為這符合我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向往,也相信我國經濟在經歷過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后,經濟能夠健康發展。
金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