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先用一段視頻和幾張照片來紀念我窮游的第一篇游記,也算是對奇妙的古巴之行的總結哈瓦那國會大廈附近哈瓦那街頭Chinatown附近玩耍的孩子們借火海濱大道Malecon放學@比尼亞萊斯日落@比尼亞萊斯寫在前面期初我對古巴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向往。但
先用一段視頻和幾張照片來紀念我窮游的第一篇游記,也算是對奇妙的古巴之行的總結
哈瓦那國會大廈附近
哈瓦那街頭Chinatown附近
玩耍的孩子們
借火
海濱大道Malecon
放學 @比尼亞萊斯
日落@比尼亞萊斯
寫在前面
期初我對古巴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向往。但每當和朋友談起有意思的旅游地,許多人會說我想去古巴看看。眼神中,他們對這個地球另一端的社會主義國家,充滿了好奇和期待(雪茄,朗姆,Salsa還有切格瓦拉頭像)。正值這幾個月在美國,我決定去這個神奇的國家一探究竟。
其實從美國去古巴不易,沒有直航(要從墨西哥或者加拿大轉機),旅游資源信息的不對稱(網上查到的酒店很有限,出發時都沒能訂到到達當天的住宿),加上簽證的不便(美國去古巴不能辦旅游簽證,只有古巴單方面發的旅行卡),確切的說,我是揣著各種不確定出發的。
墨西哥城機場買的旅行卡
我并不打算把古巴的一切寫在這里,因為這樣就和LP和其他旅游書籍攻略無異。所以我只打算把我的感觸寫成引索和文字,以及一些最新的更新。
建議和更新:
1. 盡可能提前兩個月聯系好所有的住宿(尤其是旺季)。通過網站可能無法預訂,郵件CASA也不一定會回復(可能全滿也可能語言不通)。要全面撒網,盡早溝通,也可以找加拿大和歐洲的旅行社試試,因為很多住宿資源都被他們壟斷。最后一招,那就是找Airbnb尋求幫助,一般很多房東在歐洲,請當地人打理,較一般民宿的收費貴,但有些時候,有床睡就不要奢求太多了。
2. 做好被海關蓋章的準備。如果真的被章,也不要過分緊張。回美國的時候不要隱瞞,如實回答,海關一般還是會放行的。
3. 古巴西部已經十分旅游化,如果再去我會直接飛到東部的圣地亞哥。
4. 如果只會英語會十分吃虧,西語才是行走江湖的必備。
5. 上網卡盡量不要在黃牛手上買,貴一點也就算了,關鍵是從他們手上買的1小時的卡通常只能用30-40分鐘。 到電信局憑護照買30mins的卡(1cuc),一次多買幾張,絕對用得到。
6. 最好的海島不是巴拉德羅(Varadero, 容易到達,商業化),不是Cayo Largo(名氣大,但是設施陳舊), 更不是Cayo Coco. 當地人告訴我Cayo Santa Maria. 至于如何到達,去Aerogaviota官網check一下。
7. 古巴很破舊,去那里不要抱太高的期望,民宿的床多半不舒服,但衛生狀況良好。治安不錯。
8. 我們在Vinales比尼亞萊斯山谷的Finca Agroecologica El Paraiso餐廳看到了無敵日落,吃到了難忘的一餐 - 古巴燒豬(據說燒豬需要提前預定)。
9. 我們入關時并沒有買什么保險,海關也不問。
10. 離境稅這回事已經是老黃歷了。
11. 最方便取錢方式還是帶華夏卡,一不需要排隊,二來良心匯率。其次英鎊、歐元、加幣。
第一印象
第一天結束了,長達一小時的casa searching以后,我最終放棄了今晚的嘗試。Hotel Saratoga,5個cuc的老爺車把我帶回了酒店。開始我只是點了一杯mojito。但很快我對邊上的雪茄箱產生了興趣。這是古巴,沒什么人能抵御Cohiba的誘惑,酒保又推薦了Habana Club Anejo。這大概就是古巴的放松方式。
搜房大概從一個月前就開始了。顯然,這不能借助過往的經驗比如booking or expedia來完成,古巴社會的經濟顯然和互聯網時代脫節了。我也試過“去哪兒”一類的國內網站,妄想中國的旅游代理能從古巴的旅游經濟中分一杯羹,但又失敗了,沒有實時的價格,任意輸入的日期基本都是滿房,不論是星級酒店還是傳說中的民宿Casa Particular。說到民宿,歐美網站推薦的離線app cuba junky也沒能幫上忙(垃圾),留的電話基本上都是不通或者掛斷,五美刀算是白花了。原本以為像網上寫的那樣來了哈瓦那挨家挨戶問一定能有房東收留,但事實也沒有想象中的美好。鄧先生熱心腸地問遍了他自住的整棟樓,未果,感嘆住房資源的短缺。
古巴海關
我們在下午到的了哈瓦那機場,第一件事即是出關。海關的官員不茍言笑,一副“公務員”扮相。 招呼我們的是一位女海關,淺咖啡色的制服配上摩卡膚色和高高的顴骨,一切都在提醒了我們到達了古巴。出乎意料的是,古巴人沒有想象中的“滿臉堆笑”,或是對中國人特別熱情什么的。她叫來了一位男官員,兇巴巴地示意我們退到某線之后接受某種預檢。終于聽到了久違的英語,意思是我們持中國護照為什么沒有進入墨西哥的簽證,我把綠卡出示之后他這才勉強點頭放行。
女海關到沒有過多盤問,例行公事地問了幾句,沒來得及請求他們勿要在護照上留下印章,護照和旅行紙就被海關章了。(對于被章這件事我糾結了好久,擔心回美國的時候回遇到麻煩,好在最后的入關也只是有驚無險。)
這就是古巴給我的第一印象,Welcome to Cuba!
古巴貨幣
華夏銀行卡可以算是我這輩子辦過的最成功的一張銀行卡,因為它除了國內網點少以外,在境外有銀聯的ATM上幾乎沒讓我失望過,低廉的手續費,按照實時的牌價可以取出各種“本國”貨幣。
這次,華夏銀行小黃卡再一次征服了一種小眾貨幣(古巴可兌換比索),成功取現300CUC(以3%的手續費作為代價)。這是一種除了古巴沒有地方能用的貨幣(或者說代用券),每669軟妹幣可換取100CUC(2016.3.21的牌價)如果帶英鎊、歐元、加幣也可以自由兌換,只要可以忍得了排隊等候,以及匯率損失等小麻煩。美元就不建議了,因為會額外收取10%的penalty,也就是總共13%的手續費作為代價。總之去古巴旅游匯率上挨宰是免不了的了。
出租車
出機場第一件事便是打出租,25CUC到市區,不還價。期間陸陸續續看到一些傳說中的老爺車,花花綠綠看上去拉風的不得了,恨不得立馬來一輛把爺拉到酒店。但事實證明這非常不明智,“老爺們“”的避震很差,座椅彈簧經常是壞的,加上難忍的化油器味道,像機場到市區等中長途都根本不談舒適性,還是老老實實支持國貨,找一輛年份近些的吉利牌就算是拉到當地的”梅賽德斯“了。
我們沒有那么好運氣,隨便找了一臺黃色出租車就走了。
街道和國會大廈
機場到國會大廈附近大概是30分鐘的車程,道路寬敞,交通暢通,中途出現一些跟照片上相差無幾的英雄紀念碑和像極了90年代的上海萬體館的體育場館,以及街道兩遍陸陸續續出現的殖民地風格的建筑,街道上塵土飛揚,帶有幾分殘破。
體育館
機場到酒店的路上
傳說中的國會大廈
酒店Saratoga
國會大廈相當于人民廣場于上海或是天安門于北京,聚集了各國游客和各路旅游資源,”豪華酒店“云集于此。與想象中的大不相同,最昂貴的Saratoga坐落于正對國會大廈的位置,大堂出乎意料的小,有頗為精致的歐式裝點,屬于典型的boutique hotel,但對于500美金/每晚的售價,還是太過于昂貴了。其實這是期間唯一能訂到的一晚高檔酒店(同行伙伴強烈要求住當地最好的酒店),因為奧巴馬訪古加上3月是傳統的旅游旺季(當地大多數的酒店資源供不應求),Hotel Saratoga價格從平時的300美金飆漲至500美金每晚。酒店大堂多是歐洲游客,從穿著到舉止看得出多少都有些錢。接待我們的是個高大的古巴男人,著裝講究,Grey pressed suit,可能是服務慣了有錢客人,他語速不緊不慢,舉手投足間透漏著老派的優雅。辦理完check-in,他關照我說房卡上的上網賬號可供3個設備同時使用,連多了設備就會被ban。仔細一看房卡上的信息,網速256kbps,后回想一下在古巴有這樣的網速你真的不能奢求更多。
進到位于三樓的房間,窗戶對著大街,斜對著國會大廈。除了正中間的雙人床,緊挨窗戶還有一排沙發,同伴調侃我說今晚找不到住處可以擠一擠沙發,還給我的沙發位一個合理公道的價格 - 600美刀。
哈瓦那的其他酒店們
從Saratoga酒店出來,沿著國會大廈走,其實周遭有很多酒店,最惹眼的應算Parc Hotel Central,同為5星級的酒店,它更給我想住的感覺。同樣側對著國會大廈,門口一排排老爺車,加上精致的大堂和敞開式的休息空間,感覺都會跟貼近國際水準一些。但永遠不要那中國,東南亞新建的那些豪華酒店或resort來比較,畢竟不是來古巴住酒店享受的。如果說花同樣的錢,不論是酒店還是民宿,在古巴住的離WIFI近一些才是王道。
老城區里匿藏在街區小道里的boutique hotel比比皆是,儼然已經很touristy(其實哈瓦那哪里游客都多,因為旅游業已經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但是在舊城區的殖民地建筑里浸泡兩晚感受一下歷史氛圍也是很值得的。
其實旅途中后期幾次回到哈瓦那我們都住在新城區Vedado的民宿(Casa Particular)里。在Hotel Libra附近的C23大街周圍找了家Casa(千萬別住在大街邊上,老爺車的噪音吵到你無法入睡),一是因為Hotel Libra是周遭的網民聚集地,二來Hotel Libra大堂聚集了兩大旅行社Havanatur和Cubatur和租車點。
Hotel Libra y C23
Hotel Libra是新城Vedado的一家“四星”酒店,不算最好最豪華,但卻是旅程后半光顧的最多的地方。旅行社,WIFI,還有空調,到了古巴才深切體會哪些是馬斯洛需求理論底層的元素。旁邊的C23大街都是我們來回走過次數最多的大街,因為要上網發郵件打個視頻電話什么的,我們就得走幾個block來蹭網。這條大街上你可以看到哈瓦那中產階級人民的生活,散步,等公車,街頭表演,排隊買食物,
C23兩側有很多的民宿,不少是剛剛起步經營的,會一點的英語的房東往往生意很好,早就預訂一空。而剩下的那些往往很難溝通(至少我是這樣),但其中也不乏hidden gem。 找一個漂亮的老房子,一定要試一試床墊(很多的民宿的床底像彈簧全斷的席夢思),和房東談好日期和價錢,就安安心心的住下吧,不要換了,多半換了一個會更差。
旅行社
來古兩天后才發覺旅行社這個東西對在古巴這樣的國家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去哪兒, Booking這些習以為常的獲取旅行資源的方式完全不起作用。在古巴,英語的作用很有限,簡單的西班牙語+肢體語言是行走江湖必備。好在旅行社的阿姨們的英語都很溜,定tour,定民宿,訂車包車,找到一個“搞的定”的老阿姨真的是非常重要。不過,不要奢望旅行社的一般辦事員效率能有多高,比如你打去電話咨詢住房,通常他/她會讓你過15分鐘再打回去,因為那頭還需要打幾通電話詢問”關系戶“,是不是像極了二三十年前爸媽輩的旅游方式?
貧民窟與皮條客
由于約了人在Chinatown吃飯,第一天有就有幸走了走哈瓦那的貧民窟 - 位于國會大廈和Chinatown之間的一篇區域,這里既不想老城區那樣車水馬龍,也沒有攝影圣地Malecon這般舒適愜意。這是一片真實反應首都窮人生活狀態的地方。其實我挺慶幸走過此片區域的,我一直認為旅行既要欣賞城市美好繁榮的一面,也要會理解和忍受這里一般百姓的生活。這篇區域有如廢墟堆一般,殖民地建筑沒有被很好的保存,幾乎沒有一片漆面完整的外墻,孩子們光著腳,坐在門廊上發呆,成年人無所事事,目光空洞。感覺這里生活的大多數人沒有什么”正規“工作,也沒有能力或者動力去賺錢。
在這里,煙草工場不遠處我們第一次遇到皮條客,騙我們說國營的雪茄工廠已關,示意我們繞道后面,我們沒有理睬。一路上,小房間里,皮條客們賣力的用蹩腳的英語介紹他們的”水貨“,價格只有國營店里的一半,和國營店里賣出的一樣有封條云云。他們樂此不疲的拉客做著生意,就好像九零年代的襄陽路市場和零零年后的數碼廣場一樣。
在古巴的中國人
陳小姐
晚上約的這位陳小姐是個廣東人,多年前就來了古巴,做過貿易,現在經營者兩家中餐館,一家在Chinatown,一家在Vedado。跟我們講了很多。 他說古巴是個好地方啊,氣候宜人,醫療教育免費,但是生意也沒有想象的好做。拉集裝箱做進出口貿易已經不能做了,古巴政府要求簽訂兩年交付貨款的霸王協定,讓很多中小貿易公司力不從心。只有中字頭企業或者是有實力的大型公司比如吉利,宇通等還能勉強支撐。
我們問她想不想回國發展,她沒有正面回答,只說因為路途遙遠,每一兩年會回國一次。然后便開始推銷古巴的各種神藥。從她口中第一次聽說古巴的醫學發達,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晚年都是在古巴治病度過,某神藥是從藍蟹的毒液中提取,能夠降血脂,改善睡眠,還有良好的抗癌作用云云。。。反正聽得我也是醉了。
鄧先生
他介紹給我們一位叫做鄧小榮的老先生,50歲上下,是老華僑。現在唐人街的孔子學院教授中文兼職導游。他說像他這樣出生在古巴的華僑已經不足百人,大多數都在幾十年前因資產收歸國有離開了。鄧先生人很好,能講西語,廣東話,還有蹩腳國語。由于當天晚上我沒有事先訂到住處,鄧先生熱心地帶我挨家挨戶地找民宿,最后因為無果,還很歉意地把我們帶到他家,表示如果不介意他老母親不穩定的精神狀態,可以住他家。他家住在中國城不遠的一個高樓里,是那種一樓里住著許多戶人家的電梯大樓,他自己的那間不大但很精致,簡單基本的家具被層層的書籍的裝點,透漏著書香門第的氣息。許多書籍與中國有關,儒家學說,中國歷史都表明了這位半百老人對祖國故鄉的屢屢牽掛。 最終我還是婉言謝絕了他的留宿邀請。
這里給他做個小廣告發個名片,不是說到那非要找他,這是在你無助的時候或許真幫上你。
留學生
隔日我們在Vedado遇見兩位中國留學生,他們在這里的哈瓦那大學學習西語,人很好,得知我們要找中餐館,他們順道把我們帶了過去,并且最終也在同一家餐館解決了晚餐。期初我想,什么人會來古巴這樣的地方學習呢?整個國家除了落后就是貧窮,即使教育免費,也不對外國人。后來我漸漸理解了來這里的留學心態,一來這里沒有太多誘惑(這里連上網需要定時定點),可以安心學習;二來看重古巴近年來的開放,想辦法留下來可以伺機尋找商機。在這個年紀,在大多數留學生還沉溺在發達國家豐厚的物質生活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帶來的優越感,而他們的想法在他們這個年紀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實上,以自身的經歷來看,在這個留學英美澳加等發達國家的大浪潮退去后,留學生應該撇開功利,從興趣出發,到更多元化的國家去,積累與眾不同的閱歷,為實現自己長期的人生目標找到合適的切入點。
偶遇的西班牙學生
在最后的幾天里,我們在哈瓦那的老城偶遇了西班牙留學生 軒。他主動熱情地問我們是否要同游,這樣的邀請對我來說異于雪中送炭。因為不懂西語,訂票,民宿,點餐上這些生活中的細節已經把我折騰成狗。
軒在巴塞羅那念書,精通西班牙語,在古巴行走自然不成問題。由于年的是旅游學專業,他對古巴的了解對我來講就好比帶著一本LP。著名的景點、飯館,酒館他如數家珍。雖然對La Bodeguita del Medio(五分錢小酒館)這樣“著名景點”并不感冒,但在他的強烈建議下,我們還是嘗試了一杯最出名的Mojito。(海明威說過:“我最愛的mojito在la bodeguita,我的Daiquiri則在El Florita”這句話。)調酒師的手是偏重的,能喝出放了很多Vitamin R(=朗姆酒),我開玩笑說沒想到藝術家都是個重口味。
忙碌的酒保
比尼亞萊斯
Viazul
在有限的網絡條件下查找的Viazul timetable
鬧鐘響了,依稀記得設的是6點50分。顧不上那么多,因為伙伴已經起床了。先是掙扎,一咬牙從床上跳了下來。
清晨的哈瓦那總是熱鬧,充滿人氣,卡車,老爺車隆隆作響,感覺一天的戰斗就要拉開序幕。
走在大街上,走幾步可見古巴學生,穿著整齊的校服,結伴上學。奇怪的是,幾乎沒有見到男學生。
幸運的是,一走到路口,我們便搭上一臺老爺車。
8點不到,我們就到達了viazul車站。viazul是通往古巴各大城市的巴士(又是宇通)一進站,全是背包族的身影,大部分是白人年輕人。管理人員把我們引到到了checkin窗口。每個人手上拿著紙條,似乎是買票的憑證,一種不好的預感。
果不其然,我們被安排到了waiting list,此班次全滿。我們被告知兩個月前就應該訂票。兩個月前定巴士票?這在以往的旅行經歷中都是無法想象的。
@Viazul車站等候
無奈之下,我們投奔車站外的黃牛黨,15cuc一位,兩小時即到Vinales。我們三人跳上了一臺白色的標志轎車。上車前,我們買好了隔天回哈瓦那的大巴票。
一路上,后排坐三個成人有點擠,這臺超過10年車齡的法標在高速公路上開的快而穩(目測超過110km/hr)卻是我始料未及的。中途有個小插曲,司機在離開哈瓦那約半小時的高速公路旁停了下來。一臺面包車在我們車前停下,我們的司機大哥打開車門,上去和前面車的司機喃喃。
同伴一口咬定遇上了騙子,要把我們賣了。但事實證實我們多慮了。我們又上路了。
大約又過了兩小時,我們到達了Vinales,一路上風景不算特別美,農作物和其他植物被曬得又黃又枯,偶爾能見到一些玉米和煙草地。絲毫沒有LP傳說中的TOP 3 BEST REGIONS IN TRAVEL 2016 的感覺。
去山谷途中的騎行者
到達鎮中心的時候不足11點,主街上的咖啡館,餐館們還沒有開門,Cubatur幫我們約的Casa并沒有如約而至出現在車站,加上通訊的不便,同伴們一臉茫然。我把他們安頓在一家cafe,便去聯系當晚的住處了。
好在鎮中心人口聚集之處有wifi的覆蓋,這在古巴旅行中顯得尤為重要,除了可以查郵件微信,還有網上海量的信息資源。大約一個小時以后,在一位當地旅行社妹紙的協助下,終于落實了當晚房間。我這才松了口氣。
兩位房東:Yoan和Mirandas
Yoan是其中一位房東,我在LP直接找到的推薦,書上稱“他的血液流淌于Vinales的每一個角落”,He speaks perfect English,答應來鎮中心接我們去他家。15分鐘后,他出現了,40歲上下,皮膚很黑,是那種古巴的健康膚色,干練的短寸,一輛紅色的克萊斯勒古董老爺車看上去保養的很精神。5分鐘左右我們便被帶到了住處。其實他家挺大的,總共4、5間房,還有車庫,不難看出為了做生意他在后院又搭出了一個小屋。同住的還有他的老母親和孩子。很祥和。
Yoan和他的愛車
Yoan那天看上去有點累,言語直接,沒有多余的客套。安頓下了同伴,他答應幫我聯系另外一家CASA。等待電話時候我們聊起了雪茄,他很逗,說在古巴只說Tobacco,外國人才叫Cigar。他喜歡休閑的時候一次抽完一整根雪茄。好雪茄越抽約約歡喜,而不好的雪茄則相反,越抽越是感覺難受。
片刻,Yoan說已經幫我聯系到了另一家有空房的Casa,還眨眼睛示意房東是年輕漂亮的妹子Mirandas,但已經有男朋友了。(眨眼睛是古巴人最酷的肢體語言之一,可以表示“可以嗎”,”開玩笑”,甚至是“不客氣”)
Yoan家
馬車夫和警察
放學
不久,Mirandas的姐夫開車把我接到了Casa。Casa的位置有點尷尬,在一個走路無法到達的僻靜位置。房東Mirandas是一年輕的古巴妹紙,個不高,面部有小雀斑,偏白的膚色我猜想應該是西班牙的后裔。她家的房子其實挺不錯的,很大很干凈,空調冰箱洗衣機都有(古巴普通人家的房子雖然不豪華,但都很干凈,很多帶獨立的衛生間,唯獨床墊比較軟,像壞了彈簧的席夢思,這點弄的我開始幾晚都睡的不好)
Mirandas不說英語,偶爾能蹦幾個單詞,就這樣我說英語她說西語,簡單的肢體語言,再偶爾畫個圖就是我們的溝通方式。她看到我盯著飯桌邊放著Havana Club,很是時機的問我要不要來上一點。我問她有沒有雪茄可以配著抽,她點頭,蹦蹦跳跳地跑到里屋拿來一支。我逗她說是不是免費,她趕緊搖頭,臉刷地紅了。我表示沒問題,不過等Walking Tour回來再抽,心想妹子真是單純可愛,應該剛經營民宿不久。
房東和姐姐
Walking tour 和古巴燒豬
我們定了下午3:30的Sunset Tour,15cuc/人,包括參觀煙草地,曬煙草的茅房,學卷煙和看日落,同行的有幾個法國女人加一個英國老,再有就是我們三個中國人。我們有個很外向的向導,玩笑說寂靜的Vinales山谷有了他就不再安靜。全程他不停的切換在法語和英語兩種語言之間,手舞足蹈的表示他很喜歡中國,喜歡武術,并且他父親的畢生心愿就是去中國看看,不過可能沒有機會了。這是頭一次,感到古巴人民對國人的偏愛。
煙草地沒有想象中的驚艷,可能是年份不好的關系,但還是從農民這里了解了很多。比如90%的煙草必須賣給政府,留下10%自用;這里的煙草全部是organic,尼古丁即是殺蟲劑,百分之百純天然;發酵需要用到檸檬汁,肉桂,蜂蜜等,還有最重要的維他命R - 即朗姆酒。古巴真的是嗜好品的天堂, 幾個大類它占據其二。農民們每個都是雪茄高手,自己都有自己獨特的品嘗習慣,我們的煙農就喜歡在煙嘴處涂蜂蜜,惹的就連不抽煙的妹紙也愿意抽上一口。
Inside Tabacco House
煙草地
古巴燒豬十分的美味,這可能是整個古巴之旅最難忘的一頓飯。不是因為最貴,而是在最累的時候,吃到了期待已久的美味,伴著日落美景,這一餐就連米其林三星也抵不過啊。(古巴燒豬是他們的傳統美食,需要前一天晚上開始準備,所以沒有預定一般是很難吃上的。)話說我們的運氣真好,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吃到了如此美味,就連挑剔的同伴在行程后半多次提出想要再回山谷吃一次燒豬,那時我們已遠在古巴長島。(好吃到忘記配圖)
哈瓦那
哈瓦那留給我的印象有如這殖民地建筑 - 殘破不堪
圣弗朗西斯科廣場
教堂
老城小巷
坐在門廊上孩子
孩子們的游戲
街頭
冰淇淋
家喻戶曉的Coppelia冰激凌,以當下的口味來講,不要抱太大希望,口味有點像小時候吃的三色杯。走在哈瓦那街頭的時候,幾次發現當地居民排著長隊(Hotel Libra附近就有好幾家),期初以為他們在排隊等著換食物券或是什么,后來才知他們全都在等著購買Coppelia。當地人和外國人購買的價格不同,本國人用CUP購買(相當于幾美分),外國人則不用排隊,但是要花上好幾倍的價格(3.5cuc如果記得沒錯)
民宿和職業的杯具
隨著近些年旅游市場的開放,本國人能更多的接觸到CUC。民宿,或是小生意更多的時候收的都是CUC。當地人說,他們生活中能用到CUP的機會越來越少,除了買菜,乘公交車等,幾乎跟外國人一樣花的是CUC。這也倒逼他們不能守著每月30CUC的死工資,需要到市場上尋找更多的機會。但隨之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社會的中堅力量比如教授,醫生等,不再專注于自己的領域,而是盼下班回家忙活自己的民宿生意(以普遍的兩間出租房來算,民宿每天能產生近100CUC的收入)經歷過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我其實會為古巴感到惋惜的。雖然人們掙到了錢,但盡職的好醫生,好教授的數量越來越少。如果政府沒有相應的措施來挽救這一現象,那到頭來他們會即使社會積累了財富,丟失的東西也很難再找回了。
關于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羅
這里的大街小巷寫滿了他倆的故事。一位是革命精神領袖,另一位則是國家領導人,兩人基情四射地相互扶持,神一般的存在。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簡直就是在訴說古巴這個國家的命運和遭遇。理想和現實:推翻美帝的傀儡政府,讓更多人接受平等的醫療和教育,但代價就是半個世紀的經濟封鎖,讓哈瓦那這個原本繁華的世界五大城市寫滿了落魄的滄桑。老卡斯特羅(菲德爾)是有堅持的,直到今日也不愿意見美國總統奧巴馬,但弟弟勞爾似乎還是嗅到了金錢的味道,堅持要逐步開放古巴。嘗到金錢甜頭的古巴人還能堅持他們的理想嗎?
伙伴說,以前,人們向往古巴是因為這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還未被美國人那一套游戲規則玷污的國家,但今天的首都哈瓦那,顯然已經不是。古巴的年輕人在用上了互聯網,嘗過外面的花花世界之后,是否還會留戀曾今的他們引以為傲的革命理想?還是切格瓦拉已經成為老城街頭販賣的一張張油畫和紀念品的主題?
Los Narodos
隨后去了很多人推薦Los Nardos,他家的羊肉確實好,量大入味無膻味。在古巴的那些時間里,除了山谷的古巴燒豬,Yoan媽媽的家庭料理,就數這頓的味道最好了。(哈瓦那旅游業很興旺,餐館其實已經遍地開花了,味道好的真的不多,至于在美國那些個廣受好評的古巴餐廳,和古巴當地的餐飲水平根本不是一回事)而在我的美食字典里,除了食物本身的色香味意外,最好再帶上一點不期而遇;慕名前往,失望大于期望的偏多。
駐唱歌手
Cayo Largo古巴長島
Cubatur: 凌晨4點的哈瓦那街頭
正如其他攻略的敘述,Cubatur要求在凌晨4點(5點?反正非常早)在Hotel Libra 大堂集合,所以我們才有機會領略了凌晨4點哈瓦那的街頭。4點的C23大街上仍舊有不少人在走動,不知道是剛準備回家還是外出工作,反正是比想象中的熱鬧。領隊準時出現在大堂,把我們接上大巴遍出發去其他酒店接人。整個接人過程大約用了1個小時左右,這才終于出發把我們往機場拉。
Playa Baracoa Airport
這個機場并不是Jose Martí機場,而是一個叫Playa Baracoa Airport的小機場,承運的航空公司叫Aerogaviota, 做的都是國內短途航班。我在候機大廳無意中看到了傳說中前往Playa Santa Maria的航班(古巴當地人介紹說這是近些年開始流行的海灘,據說比Cayo Coco, Cayo Largo都要好)登機的只有寥寥幾人,包機的節奏(相比我們去Cayo Largo的幾十人),其實我很好奇他們是如何買到去Playa Santa maria的機票的(可能是通過官網或是加拿大旅行社提前訂的,在古巴當地因通訊不遍操作難度有點大),因為之前通過當地社都不賣這條航線,想必去的人也不會是第一次來古巴。查了資料會發覺santa maria的設施應該新一些,私密性更好些,海水應該都差不多。
去Cayo largo的飛機很小,很破,但應該不至于危及安全。飛機上也就能坐二三十人,座位倒是寬敞。總而言之,這次飛行很“古巴”。
Cayo Largo出海
每個酒店都有代理銷售各種出海的產品。按時段分可以分為白天的和傍晚看夕陽的,最好提前一天預定,基本上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反正賣的好和差那些工作人員也無所謂)選擇Catameran(雙體帆船)會比較有意思,船長會包吃包喝,味道么。。。碰運氣吧。
到出發的時候,有大巴把你拉到Marina(碼頭),然后集體出游。雖然個人更偏向靈活的私人包船,但是在這個語言不通的地方,當時也不能奢求更多。出海的安排都是套餐式的,浮潛,看蜥蜴,和海豚游泳,船長會吧當地特色都安排上,也會留出足夠的時間讓你曬日光浴和拍照。后悔當時沒有帶上gopro的防水殼,這片水域下的魚類和珊瑚還是很美的。
廣場舞
在Cayo Largo的某一天下午,酒店游泳池邊的躺椅上,旅途中結伴的伙伴說他打聽到晚上海邊有個派對,但需要坐車。沒多想我答應了,考慮到前一晚海島上的夜晚確實有些無聊。
11點,一輛大巴把我們拉到一個碼頭邊的廣場,大屏幕,燈光音響,冰桶和啤酒。這分明是露天公園派對嘛。時間尚早,只有星零幾個古巴人和白人姑娘已經在跳舞。我把伙伴拉到了吧臺喝上幾杯。不知道哪里來的雪茄,他遞了一支給我,酒保很識趣地問要不要rum,他們剛到幾瓶Santiago anejo(古巴近幾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朗姆)。在古巴,這是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雪茄+朗姆,幾乎是每天醉生夢死的必需品,同伴開玩笑說來了古巴幾乎就沒有一天是清醒的,那一晚也不例外。
一小時后,我們回到舞池,已經人滿為患。古巴小伙子見我們放不開,熱情地一把把我們拉入他們圈子里。大多數古巴男生都很會跳,伴隨David Calzado(古巴的流行音樂人)的音樂,身上每一塊細胞都在舞動。我買了幾瓶Cervaza Cristal請他們一起喝,他們欣然接受。借一些酒精,我這個門外還覺得Salsa特別容易。雖然大家語言不通,但光是節奏,舞步,肢體表達,已足夠交流。盡興就好。
7公里的beach walk
到達當天由于沒有約上cruise,索性一個人來了個7公里的beach walk,打車到Playa Sirena,開始沿著沙灘然后這才發覺酒店Sol Cayo Largo前的沙灘弱爆了,這里有一望無際的白沙而且人跡罕至,只有幾個Dingy(小帆船)供出租。古巴政府真會玩,把最好的沙灘留著不開發。走10分鐘左右便是Playa Paraiso(中文應該譯為天堂海灘),后知后覺它的名氣很響(Tripadvisor 把它排到了世界前三是有原因的)深感來了Cayo Largo就該租輛ATV直奔這里,大把的時間值得在這里浪費。這里的海水隨光線的變化和沙灘的深淺,顯現出翡翠般的晶瑩剔透。細到綿軟的沙灘走廊把加勒比海隔出了一個巨大的Largon,走幾步可見海星、小魔鬼魚還有Pelican。簡直不能更美。
天色漸暗,沙灘在光的折射下顯出了粉紫色,海水的藍色逐漸褪去,遠處的天際線,像彩虹一般的色彩完美過渡了大海和天空。
Beach walk的后半階段路卻不好走,我因高低起伏巖石和粗糙的沙粒放緩了步伐,走到酒店沙灘的時候,太陽已經完全下山。
你好奧巴馬
當天下午的Malecon
奧巴馬在我離開之前的幾天訪古了,哈瓦那的空氣里都彌漫著濃厚的政治氣味。新聞鋪天蓋地,酒店爆滿(難怪我訂不到酒店,尼瑪全被奧巴馬的千人代表團給占滿了)。3月21號下午,哈瓦那老城是個大陰天,烏云籠罩,氣氛凝重,全城戒嚴(拍電影啊)感覺上就是要出事的節奏。三點,老城開始封鎖,所有人或車輛只要從里面出來,就別想再進去。期間我們看到各種人試圖用各種方法進入(稱自己內急的,酒店在老城里的,抗攝像機假扮記者的),只要沒有記者證一律不放行。
全城戒嚴
在酒吧中避雨&關注新聞
原本以為這場世紀訪問會給雙邊關系帶來新的突破。很遺憾,至今古美也未能開通主要城市間的直航。據說,老卡斯特羅甚至不愿意待見奧巴馬。
(這期間讀了一些關于菲德爾卡斯特羅的趣聞軼事,其中一篇分享在這里:他的故事比色戒還傳奇:美人來暗殺他,結果給他生了個兒子。)
高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