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現在的健身業競爭激烈,于是所謂的各種健身卡的促銷優惠,便層出不窮。健身房的會籍顧問一定將他賣的卡,說成是“史上最便宜、最優惠”的健身卡。比如“4個月988元的健身卡”,算便宜嗎?拿出計算器,算算看。我們先來做簡單的數學計算:988/4=24
現在的健身業競爭激烈,于是所謂的各種健身卡的促銷優惠,便層出不窮。健身房的會籍顧問一定將他賣的卡,說成是“史上最便宜、最優惠”的健身卡。比如“4個月988元的健身卡”,算便宜嗎?拿出計算器,算算看。
我們先來做簡單的數學計算:
988/4=247元,這是每月的平均價格。
247/30=8.23元,這是每天的平均價格。
一天只需要8塊多錢,看起來好像并不貴。注意哦,這個計算是非常理想化的,是以你“每天都去健身房鍛煉”而計算得出的。
事實上你根本做不到,對不對?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即便是資深的健身達人們,包括酷愛運動的健身者,也不會這樣做。因為身體需要休息,身體也只有在休息中才能恢復和再成長,從而變得更為健康和強壯。
所以,上述這種理想化的計算方式,并不能確定健身卡是便宜還是貴。我們必須以“鍛煉者能夠去鍛煉的次數”為基礎來計算,才能得出更為準確的結果。
次數(運動頻率)決定“實際的每次健身價格”
通常來說,一個比較積極的普通健身愛好者,一周的健身次數(即每周運動頻率)基本上可以達到3~4次。
以每周運動3次計算,可知4個月總共需要鍛煉48次(每周3次*每月4周*4個月),那么每次的平均價格就是20.58元(988/48)。
同理,以每周運動4次計算,則一共需要鍛煉64次,那么每次的平均價格就降低到15.44元。
如果你能夠堅持每周3~4次健身,那么平心而論,去一次健身房可以使用那么多器械,還可以淋浴桑拿,才花費15~20元,真不算貴。問題的關鍵仍舊在于,你是否能夠長期堅持規律鍛煉,保持足夠好的健身出勤率。
調查情況是令人遺憾的,根據2018年的一個統計數據:中國健身房會員中,每周能夠達到“兩次鍛煉”出勤率的會員,只有12%。
每周去兩次健身房,因為鍛煉次數過少,所以健身效果是無法累積的,所以頂多只具有休閑娛樂的意義,本質上和去浴場洗個澡差不多。
如果將這個出勤率的統計標準提升到“每周三次”,那么活躍健身者的出勤率水平,還將進一步降低。
兩個明智的決定
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健身房新會員,第1個月的出勤率是最高的。然后,隨著運動新鮮感的消失以及運動枯燥感、艱苦感的上升,將會使大多數人,在接下來的2~3個月里逐步減少出勤次數,甚至有些人再也不會去健身房。
因此,一張原價3000元的年卡,現在賣1000元,大多數人會覺得很便宜。但是如果你只去了10次,那么每一次的消費就高達100元。健身房的老板們,實際上就是等著這樣一群“買了卡卻不鍛煉的人”去給他送錢,賭的就是你無法堅持鍛煉。不得不承認,老板們的?面很大!
如果能夠認清這一點,我們在辦理健身卡時,在看待價格貴不貴這個問題時,就可以做出2個明智的決定:
第一,不要被所謂的“優惠”所迷惑。因為實際上這張卡的是否優惠,最終取決于你去了多少次。
第二,如果你對自己“能否長期堅持健身”并沒有信心,那么就不要辦長期卡,辦月卡或季卡就可以了。雖然看起來短期卡的單位價格有點高,但實際上卻可以降低你的持卡風險,長期來看反而節約了大量金錢。
訓練質量不可忽視
問題到此還沒有結束!因為一個東西便不便宜,并不僅僅在于它的價格,還在于它的質量。
假設你每周都去健身房鍛煉3~4次,但是訓練不得法,結果想減肥也沒減成,想增肌也沒什么效果。那么,你只是浪費了時間,卻沒有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也就是說,訓練質量不高,訓練結果不讓人滿意。那么,這錢花的,也會有點冤!
所以,去健身房訓練,你還得想盡辦法努力訓練,提高訓練質量,不斷看到身體的積極變化。有些人之所以喜歡去健身房鍛煉,并且最終愛上運動,正是因為他們訓練效果好,有明確的獲得感,這讓他們覺得“這錢花的值”!
歸根到底,看到一張健身卡是否便宜?不在于表面的價格或優惠,而應該關注只有鍛煉者自身才能控制的兩個關鍵:一是多去鍛煉,次數越多、單位價格越低;二是訓練要有好的質量和結果。如果這兩點都能達到,那么這張卡一定是有價值的、便宜的!
【延伸閱讀】
11個彈力帶健身動作,能減肥能塑形!這下健身房會員費省了
幾千塊辦健身卡只是為了跑步和洗澡?玩好健身房兩課兩機減肥不愁
丁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