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朱建華劉新摘要:概述了新疆巴州若羌紅棗產業的發展現狀,主要體現在:營銷渠道的缺陷;物流配送體系的不完善;廣大棗農各自為主,紅棗種植區難以管理;市場混亂,價格不統一等。面對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若羌的紅棗產業急切的需要處理好這些問題,為產
作者:朱建華 劉新
摘 要:概述了新疆巴州若羌紅棗產業的發展現狀, 主要體現在:營銷渠道的缺陷;物流配送體系的不完善;廣大棗農各自為主, 紅棗種植區難以管理;市場混亂, 價格不統一等。面對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 若羌的紅棗產業急切的需要處理好這些問題, 為產業的發展提供助力。同時也要促進紅棗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堅持走高端、精品之路, 推動紅棗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建立生態棗園;將若羌紅棗與電子商務產業有機融合;繼續實施品牌整合, 構建一個大型的電商平臺。
1 若羌縣紅棗市場的前景和目標
紅棗具有較強的藥用價值, 號稱果中皇后。若羌縣處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 依傍阿爾金山, 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 氣候干燥, 遠離污染, 病蟲害發生少, 加之當地農民棗果種植時間長, 管理經驗豐富, 干制紅棗均在樹上自然吊干, 由此造就了若羌紅棗優于其他產地紅棗的優良品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 營養、健康、保健、綠色有機林果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若羌紅棗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同時, 世界及我國果林產品貿易量不斷增長。近20年來, 我國果林產品貿易總量和貿易總值都呈現連年上升的趨勢, 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不斷增加, 在世界果林產品市場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紅棗作為我國的特色干果, 長期以來在國際貿易中占有很大優勢。為發展紅棗產業, 近年來若羌縣制訂了《若羌縣樓蘭紅棗地方標準》和《紅棗栽培技術規程 》, 對土壤耕作、植株定植、修剪、施肥、花期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實行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全縣成立了“紅棗科技服務中心”, 鄉、村兩級分別成立了“紅棗技術管理協會”和“紅棗管理技術協作小組”, 為普及紅棗管護技術, 全面推進紅棗產業標準化種植示范區建設, 已建成庫爾貴村紅棗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 以及紅棗標準化種植示范點60個、紅棗標準化種植示范戶60戶 , 加快了先進實用技術在全縣紅棗種植中的推廣應用。為保護“樓蘭紅棗”的優良品質, 提升品牌形象, 若羌縣還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提高和保護若羌紅棗品質的實施意見》, 對農民培訓、技術服務、質量檢測、病蟲害防治、包裝標識、紅棗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有機肥使用等提出了具體措施, 為若羌紅棗產業高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依據若羌得天獨厚的是光熱資源條件, 若羌縣以推進若羌紅棗全產業鏈發展, 建設世界最優紅棗生產加工服務基地, 打造中國紅棗行業的巨無霸、以建設中國最優質的紅棗基地為目標, 確立了若羌縣未來紅棗產業的發展方向。
2 若羌縣紅棗營銷現象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若羌縣紅棗營銷的人為因素
由于周邊地區大面積效仿種植紅棗, 并以若羌紅棗的名義銷售紅棗, 導致近幾年若羌紅棗價格急劇下跌、品牌效應也被拉低, 大多數棗農的紅棗賣不出去, 棗農年年賠錢種地, 雖然政府在大力發展紅棗產業, 但畢竟處在一個剛開始的階段, 受益的只是少部分, 同時由于十年前那幾年若羌紅棗帶動了若羌人民富起來的新聞傳遍了新疆, 吸引了很多外地百姓前往若羌種植紅棗, 而這一批人就處在一個當地政策的邊緣, 并不受益, 年年紅棗豐收季, 紅棗卻滯銷賣不出去。
2.2 若羌縣紅棗營銷的環境因素
若羌境內缺少紅棗加工廠以及收購紅棗的商販, 若羌紅棗基本都靠內地來的棗販子收購紅棗, 以至于每年棗的價格越來越低, 棗農不愿意賣, 導致紅棗滯銷在家中, 同時, 若羌縣城周邊也無紅棗加工廠, 導致紅棗原產品也無法銷售。
2.3 若羌縣紅棗營銷的地理因素
若羌縣地處偏僻, 交通不便, 內外聯系不方便, 導致紅棗很難向外輸出。
2.4 若羌縣紅棗營銷的政策因素
若羌縣政府在輔助棗農銷售紅棗上的力度不夠大, 有電商平臺卻如同擺設, 并沒有給棗農們帶去幫助。同時也由于新疆近年工作重點在社會維穩上面, 對于經濟的發展有些靠后, 紅棗產品也很難走出去。
2.5 若羌縣紅棗營銷的市場因素
是產品包裝雜亂無章, 規格大小不一, 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紅棗包裝都有, 全縣沒有統一的標準, 有的棗農從網上購買設計好的包裝袋, 這就造成了若羌紅棗品牌打不響, 年年紅棗滯銷積壓, 也給全縣的紅棗銷路造成阻塞。
2.6 若羌縣紅棗營銷的媒體因素
先前不注重宣傳, 廣告意識差, 若羌紅棗的質量在全國是出類拔萃的, 有中國紅棗之鄉的稱號, 但是由于不注重宣傳, 知名度不是很高, 銷售市場也很狹窄。
2.7 若羌縣紅棗營銷的渠道因素
棗農們都是坐等銷售, 等收購商到門前來收購棗, 開拓精神不強, 走不出去。有的棗農可能走出去了, 但都是小打小鬧只解決自家的困難, 縮手縮腳的也打不開市場, 大老板自然也看不上。
3 若羌縣紅棗的營銷策略
根據了解的實際情況, 若羌地處偏僻, 交通不便等原因, 棗農們認為想把紅棗賣出去, 需要的是擴展銷售渠道, 增加銷售渠道, 認為這是解決紅棗滯銷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而在如今的社會, 銷售的渠道有很多, 但缺的就是資源、人脈、資金支持等等。
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指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 也是第一次在國家層面上提出關于“互聯網+”的概念, 借勢“互聯網+”的潮流, 根據家鄉各方面情況, 回鄉大學生設想搭建一個具備收購、銷售、包裝、物流、宣傳為一體的電商平臺來解決棗農的紅棗難賣的問題。
3.1 若羌縣紅棗產品策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改變, 提倡有機食品、綠色產品等, 因此人們趨向于高價格消費綠色產品, 也使得企業、政府積極展開綠色營銷。因此在紅棗產品上要加強科學管理, 引進先進技術, 積極推廣優良品質, 提高紅棗品質, 生產符合綠色無污染的綠色紅棗, 占領紅棗市場。同時要加大對紅棗的深加工, 引進企業和工廠, 提高紅棗的利用率, 創新新產品等, 打造紅棗產業鏈。要提高保鮮技術, 建立和完善相關體系, 延長紅棗的保鮮時間, 延長紅棗市場的供應時間。建立大型紅棗晾曬基地, 提供晾曬場地。
3.2 若羌縣紅棗渠道策略
要解決無渠道、銷售難這樣的難題, 如果在各方面資源都具備條件下, 可以在淘寶、天貓、京東等服務網站開設網店, 通過網店向外宣傳, 也可以在各宣傳媒體開設直播間, 如快手、抖音、微博等來宣傳擴大銷售渠道, 開設電商平臺分店、品牌代理店、實體店等來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 同時隨著“一帶一路”經濟帶的建設, 若羌縣將是必經之地, 在掌握政府動態的情況下, 將來還可以搭乘“一帶一路”的順風車將紅棗產品帶出國門, 走向中歐的深處。還要完善當地的物流配送體系, 能夠支撐紅棗輸出的正常運轉。
3.3 若羌縣紅棗促銷策略
通過網絡、媒體、電視手機等等方式進行宣傳, 加大廣告的宣傳, 將產品信息準確、快速的傳遞給顧客, 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加強對紅棗營銷人員的推廣和培訓, 強化營銷能力。同時要獲取當地政府的幫扶, 讓紅棗產品以官宣的方式走出去, 這樣就會更加有影響力。
3.4 若羌縣紅棗的價格策略
若羌縣往年的紅棗價格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因為紅棗的果肉大小不同導致紅棗的價格是不同的。另一種是有普通灰棗和特級灰棗。普通棗一般賣在25-30左右一公斤, 特級棗一般在40-50左右一公斤。但近幾年隨著各地紅棗逐步推出, 導致供過于求, 紅棗價格逐漸下降, 普通直降10左右一公斤, 特級直降20多左右一公斤。為此, 現如今為了讓若羌紅棗能夠繼續延續發展下去, 棗農們不斷努力打造良好的品牌, 建立良好的市場形象。為紅棗的價格進行了品質標準定位、消費習慣定位, 實施紅棗價格差異化。
參考文獻:略
作者:朱建華 劉新 西安翻譯學院
基金:西安翻譯學院創新創業項目 (X201812714024);
來源:《現代商貿工業》期刊
陳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