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曾經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奮斗征程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革命偉人,他們披荊斬棘、奮勇無畏,前仆后繼地為了革命事業英勇獻身,如此豪情壯志才造就了當下的盛世中華。回顧偉人們的一段段奮斗過往,不難發現一支支香煙的影子,這些小小的香煙見證了偉大,也促
在曾經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奮斗征程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革命偉人,他們披荊斬棘、奮勇無畏,前仆后繼地為了革命事業英勇獻身,如此豪情壯志才造就了當下的盛世中華。
回顧偉人們的一段段奮斗過往,不難發現一支支香煙的影子,這些小小的香煙見證了偉大,也促成了偉大。而偉人和香煙之間,也發生了許多吸煙的趣事,例如毛主席、鄧小平和劉少奇。
嗜煙如命的毛澤東
毛澤東平生沒有太多的愛好,唯有三個眾所周知的:讀書、游泳、抽煙,其中最為特別的便是抽煙。抽煙歷史長達六十多年之久,自青年18歲始,直至生命最后兩年止,可以說小小的香煙貫穿了毛澤東傳奇而又偉大的一生。
煙癮時常圍繞著他,他也放不下手中夾著的香煙。長期待在毛澤東身邊的人,都見過他抽煙得厲害,一根接著一根,一包接著一包,但是他們同時也都知道,只要點起了煙,他便開始思考重要的事情了,這時便不要打擾他。
長久的習慣,使得他身邊最為親近的人通過他抽煙時的動作,便可以從中獲得信息,了解毛澤東當下的狀態。
如若他深吸一口手中的煙,并將煙向著煙盒一丟,大多這種行為便表示思考的問題已經有了答案;
如若再推了推手邊的煙灰缸,即刻又點上了一只,便代表不僅問題沒有答案,而且還帶有著一定的情緒,亦是對于所思不滿又或是還無頭緒;
若是問題越為的重要難懂,毛澤東的煙癮便越發的嚴重,自然而然抽的煙也就越發的地多。
毛澤東愛煙,愛得深沉,即便在當時那個戰亂頻發,物資匱乏的年代,對其愛也不減半分。對于煙的種類,毛澤東沒有特殊的嗜好,只要是煙便可。
在中央蘇區進行農民調研時,接過農民自制的“生煙葉”,這是一種農家自種自曬的農家土煙;
在東奔西走的戰爭時期,也嘗過五花八門的上等煙,這些大多都是來源于國民黨軍隊的繳獲戰利品或是東拼西湊的一兩只;
在物資急劇匱乏的時候,也抽過簡制煙,那是一種用大煙葉與紙卷在一起而制成的簡煙...
曾有外國友人在《毛澤東傳》中寫道:
如若可以找到香煙,毛即便在最艱難的日子里也能夠重新振作起來,在沒有香煙的時候,也要用帶有刺激性的樹葉當作煙草的替代品。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毛澤東對于煙的需求始終如一,只要能抽便可,其對于煙的愛之深,可見其間。
毛澤東愛煙,愛得有度。歷史上著名的重慶談判期間,曾傳言一天要抽五十多支煙的毛澤東,竟在談判中一支煙未抽,問其原因,知道蔣介石不喜歡煙味。
蔣介石聽聞,當即便對陳布雷說道:“毛澤東此人不可小覷,他嗜煙如命,據說每天要抽一聽。但他知道我不抽煙后,在同我談話期間絕不抽一支煙,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啊。”
可見對于民族大義,國家大事面前,毛澤東能夠做到愛之有度,以大局為重。
以煙會友的鄧小平
相較于毛澤東的愛煙如命,鄧小平對于抽煙的喜愛程度也毫不遜色。雖沒有毛澤東抽煙的時間長,但也確實可以算得上是個資深抽煙愛好者。
在當年的中國國際外交場合里,不乏鄧小平夾著香煙與國際外交友人親切談論外交事務的場景,以香煙開場,以香煙作為結束,可以說造就了一位以香煙會友的奇特中國外交形象。
如在1972年中美關系緩和的那段期間里,為促進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兩國互派代表相互訪問,以此增進友情,于是在1974年的夏天,美國議員杰克遜前來中國進行友好國際交流,鄧小平作為中國外交代表對其進行接待。
雖然兩國關系已趨向正常化,但是前來社交的議員對于兩國之間的交際還是處于較為謹慎且拘束的狀態,鄧小平深知來訪議員的這種心理狀態,因此為了緩解氛圍,在兩方落座之前,鄧小平指著席上的煙盒風趣地說道:
“我這個人愛抽煙,你們的記者也常常以此為話題,我今天要是不抽煙,豈不是對不住了?”
以最為普通常見的煙作為開始,這一小小的舉動不但使得原本緊張的議員逐漸放下了緊張戒備的心態,也巧妙地打開了兩國之間交流的話匣子。此次談話的順利,間接地促成了同年冬季的美國第二次來華訪問。
這一次來訪的是美國的另一位議員曼斯菲爾德,因曼斯菲爾德與鄧小平一樣是個資深的吸煙愛好者,因此交際期間一見面曼斯菲爾德便拿著煙斗,向鄧小平抱怨道:“我們衛生部不讓抽煙卷,我只能和斯大林學習抽煙斗了。”
鄧小平見狀風趣幽默地回應道:“禁煙這東西,越是嚴格,那煙就越發暢銷,沒辦法的嘛。”
這兩次的中美交際中,生活里微不足道的煙,在鄧小平的利用下卻發揮著促成中國外交順利的關鍵作用。
鄧小平愛煙,懂得克制,每一次抽煙,他都會照顧到身邊的人。在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因出于習慣,坐在席間的鄧小平習慣性地拿出了一支煙抽了起來。此時的這一幕正好被席間的另一位代表看見了,于是他給鄧小平遞來了一張紙條說道:“請小平同志不要吸煙。”
鄧小平看完,笑了笑以后便立即將手中的煙掐滅在了煙灰缸中,自此以后鄧小平便再也沒有在大會上抽過一次煙。
不但在國內,對于外交場上,鄧小平也極為地照顧來訪的外交友人,在每一次與外交友人交談前,鄧小平都會出于禮貌性地詢問對方是否自己可以抽煙,得到同意后他才會點起一支煙來進行交談。
曾經在一次與英國女王的見面會上,鄧小平少見地一支煙也沒有抽,問其原因,才知道他是出于對女性地尊重,克制住了自己的煙癮。事后女王也寫了一封感謝信,特地感謝鄧小平細致地體貼行為。
節儉愛煙的劉少奇
不同于鄧小平以及毛澤東,劉少奇可謂是一個特別的抽煙愛好者,他雖然也愛抽煙,但是他對于香煙是出了名地節儉。
對于每一個喜愛抽煙的人來說,抽好煙可以提高抽煙的口感同時減少對于身體的危害,以及有煙抽以保證緩解每日的煙癮,這些都是作為每一個資深抽煙愛好者的最大愿望,但是這點對于劉少奇來說卻有些不同。
雖然他也想要抽好煙,但是他對于抽煙有著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與他同期的中央領導人,大多都抽大中華,平均每包價格在0.5元,而劉少奇從始至終堅持抽大前門,每包平均只要0.15元。
這種對于香煙的節儉習慣源于他曾經經歷過的貧困歲月,當時的劉少奇在戰爭年代的上海進行革命運動,雖作為其中的最高領導,但是每月的工資也是微乎其微,除去資助其他工人日常開支的份例,每每等不到下月發工資,口袋里便已經沒有閑錢去買煙了。
嚴重的煙荒時期只得靠朋友一根根地接濟或是湊合著吸平日里搜集在一起的煙頭,卷在一起合著抽。
在這期間養成的習慣,即便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條件得以改善,劉少奇依舊堅守。雖不至于沒有煙抽,但是依舊只抽大前門,不碰好煙。
曾經有一次劉少奇前往周恩來住處商談工作要事,周恩來見狀立即將茶水以及煙具擺放好對其進行招待,只見劉少奇擺手到:“我要尊重你不抽煙的習慣,暫時戒煙。”但是周恩來卻笑著從柜子里拿出了上好的大中華說道:“難得你來一次,破例破例,為你準備著呢!”
劉少奇笑著邊從口袋里拿出大前門回絕到:“你的這個高檔煙留著招待別人吧,我抽這個習慣了。而且我煙癮大,抽大中華,一家老小地吃飯就成問題了。能夠抽大前門,還多虧了光美的精打細算。”于是周恩來至此才作罷。
后來在與毛澤東的一次交談中,毛澤東同他談到了煙的話題時,遞給了劉少奇一支云煙,想要與他一同分享。
然而接過香煙的劉少奇,只是拿著煙仔仔細細地聞了后,說道:是只好煙。便將煙遞還給了毛澤東并幫他點上,而自己卻從袋子里拿出了自己常抽的大前門抽了起來。
毛澤東出于好奇,他問劉少奇道:“倒是難得你進城后一直抽大前門。進城前我也幾條大前門,但味道一般,大眾化,缺少一點勁道。”
劉少奇回答道:“不是不想抽好煙,是怕自己上癮,上去容易下來難。我幾次想戒,可是一熬夜趕材料、文件,就得靠它來提神,欲罷不能。”
可見煙對于劉少奇來說是不可替代以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是對于煙他也有自己不可打破的原則與底線,他愛煙愛的有道。
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