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9歲的小吳(化名)最近感到腹部有些脹痛,還伴有排便不暢的癥狀,于是去往醫院就診。經檢查,其肛門指檢和肛門鏡檢查顯示肛門存在明顯的腫瘤病變,確診為肛門癌。據小吳描述,他是名男同性戀者,在上大學和工作期間經常通過社交網絡“獵艷”。而且他喜歡追
29歲的小吳(化名)最近感到腹部有些脹痛,還伴有排便不暢的癥狀,于是去往醫院就診。
經檢查,其肛門指檢和肛門鏡檢查顯示肛門存在明顯的腫瘤病變,確診為肛門癌。
據小吳描述,他是名男同性戀者,在上大學和工作期間經常通過社交網絡“獵艷”。而且他喜歡追求刺激,常常不做安全措施。此前有被查出患有肛門息肉,經過治療病情穩定后,他忍不住又開始了他的“艷遇之旅”,沒成想會發生這樣的事。
就診醫生表示,此前的肛門息肉因為頻繁刺激,已經轉為癌變,可能需要手術。
一、什么是肛門癌?常被誤認為痔瘡?
肛門癌,在我國是非常罕見的疾病,患病率比較低。但是近年來,我國肛門癌的發病率在逐漸升高,在全球范圍內這一疾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斷增加。根據數據表明,這種疾病在美國的發病率相對較高,約500人當中就存在一例肛門癌患者。
肛門由肛管區和肛周區組成,這種疾病主要是發生在肛管部分,也叫肛管癌。部分的癌變會發生在肛周區域,也被稱為肛周癌。
醫學檢查常會發現患者的肛門區域會出現細胞癌,外觀類似痔瘡。其癥狀和痔瘡也存在很多重合的地方,所以容易被誤認為痔瘡。但是肛門癌和痔瘡有著本質的區別,痔瘡屬于軟組織,容易感染和發炎,發作時會有明顯的痛感,而肛門癌細胞是硬組織,會隨著病情的發展,慢慢增殖變大。
換句話來說,從質地上區分,肛門癌摸起來手感比較硬,痔瘡比較軟。
不少患者在患病之初,因為缺乏對這種疾病的了解,常會誤認為這種疾病主要是由痔瘡發展變異而來。其實痔瘡在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變異,大多數的痔瘡即使不進行治療,也可以慢慢自行恢復。只有極少數的患者存在癌變的風險,但是這種幾率極低,也不是使肛門癌發病的主要誘因。
所以,痔瘡患者大可不必擔心會發展為肛門癌,只要我們積極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預防,就能有效阻止癌變的發生。
二、出現這4個癥狀可能是肛門癌,請及時就醫
肛門癌在發生時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癥狀,當我們發現自己出現了以下4種癥狀,有可能是肛門癌,請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1、肛門出血、有異物感
肛門出血是肛門癌比較常見的癥狀,這也是痔瘡的癥狀,如果您之前沒有得過痔瘡,且感到肛門處有明顯的異物感,就要注意警惕肛門癌。
如果是多年的痔瘡患者,經過治療之后沒有顯著的改善,也可能是痔瘡病變為肛門癌,建議可以做肛門鏡檢查,明確病因。
2、瘙癢
肛門癌在發展過程中,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瘙癢感,且這種瘙癢感會反復出現。大多數的患者的患者還會伴隨有分泌的粘液,一般為稀水樣,且帶有少量的血絲。
3、大便異常
肛門癌是發展性病變,當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堵塞排便口,患者就會出現排便異常的情況。患者會出現排便困難,排便次數增多,且大便會出現變細的癥狀。另外,患者在擦拭時,也能感覺到有明顯的腫塊存在。
4、淋巴結的腫大
肛門癌不斷發展,到后期會導致患者出現淋巴結腫大的情況。在這里提醒大家,如果發現自己首次出現“痔瘡”,最好是去醫院檢查一下,避免是其他疾病。
三、肛門癌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應該如何避免?
造成肛門癌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兩種病毒的感染。一種是HPV,另一種是HIV。
HPV,是人乳頭瘤病毒的簡稱。這種病毒可感染肛門,使得肛門出現上皮內瘤變,當病變逐漸發展擴散,最終就會發展成為侵襲性癌癥。這種病毒有近100多種亞型,根據其危險程度可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十幾種亞型可致癌。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約90%的肛門癌和HPV感染有關。
這種病菌主要通過性接觸來傳播,一個正常人如果與HPV病毒攜帶者肛交,就可能感染HPV,從而誘發肛門癌。肛門本身和性器官距離較近,也容易感染HPV病毒。另外,肛門部位相對潮濕,分泌物多,容易造成真菌細菌感染,十分適合HPV病毒繁殖。
根據美國癌癥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美國25到44歲的人群中,有四成的男性有過肛交的經驗;女性則有三成左右的人群進行過肛交,這也是為何美國肛門癌高發的原因。
另外,肛交的人容易出現HIV感染的情況,繼而也可能因此誘發肛門癌。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Meredith Shiels博士和他的同事發現,在采樣的20533個肛門癌病例中1665(8.1%)例存在HIV感染的情況;比對兩個時間區間的肛門癌和HIV的發病率發現,兩者的發病率增長是同步的,存在關聯。
在1980年至1984年和2001年至2005年期間,女性肛門癌的發病率從0.68例/10萬上升到1.29例/10萬,HIV陽性的女性肛門癌發病率從0%上升到了1.2%。
所以肛門癌也常發于性生活頻繁、男同性者,生殖器得過疾病的人群。據此我們可以知道,想要避免肛門癌,在進行性生活時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保持私處的清潔,尤其是同性戀者。
除此之外,建議男性和女性同性戀者以及雙性戀者接種HPV疫苗和HIV,它可以有效降低這些人群出現HPV和HIV感染的風險。
四、肛門癌可以治愈嗎?有哪些治療手段?
肛門癌目前來說,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通過手術或放療、化療的進行治療,且有一定的幾率可以治愈。
放療和化療可以殺滅大部分的腫瘤細胞,阻止癌細胞擴散,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另外,一些肛門癌患者也可以選擇用手術切除的方式進行治療,當前的手術切除可以去掉大部分的癌細胞,但手術后難以保留原來的肛門,需要構建永久性人工肛門。
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年齡較大的患者或自身免疫力較差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手術的風險較高,可能無法耐受。
而且肛門癌的侵襲轉移的能力相當高,患者五年生存率并不高,單純的手術切除,容易出現局部病灶復發的情況。
所以目前,對于肛門癌的治療,不少醫生會推薦放療加手術的方式。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癌細胞的擴散,為切除手術的可行性創作條件。
另外肛門癌的患者也可以采用服用藥物的方式進行治療,比如美國指南推薦的卡鉑加紫杉醇聯合療法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但是總的來說,不管采用哪種治療方式,都要謹遵醫生的指導進行。需要明確,疾病產生的原因和疾病的嚴重程度,各人的情況各有不同,文中提到的方式只是供大家參考,并不能作為治療的依據。具體選擇何種治療方式,還是要聽醫生的。
五、寫在最后
肛門癌雖然發病率并不高,但是近年來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卻在逐漸升高,而且畢竟是癌癥,一旦患上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同性戀者、有過肛交行為、免疫力低下等高發人群要特別注意預防,如果發現自身存在類似肛門癌的癥狀,要及時就診,不要拖延。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幾點預防措施,還要注意日常生活保持衛生,勤洗衣物。我們的衣物是容易出現細菌和病菌感染的地方,如果長期不清洗,也容易讓我們誘發疾病。
家族中有患有肛門癌的人群,則應當定期篩查,做肛門指檢或肛門鏡檢查,以防誘發肛門癌。
參考資料:
“長期HPV感染可增加肛門癌和生殖器癌風險” [J].醫脈通
“JNCI:HIV感染是男性肛門癌主要誘因” [J].醫脈通
“難以啟齒的癌:9成肛門癌和HPV有關,“行事”別胡來” [J].轉化醫學平臺
“預防肛門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居然是它!”[J].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
“瘋狂的同性生活:患上癌癥,失去肛門!出現這4個癥狀請警惕!”[J].急診醫學資訊
“肛門癌的方法是?一文讀懂肛門癌的診治”[J].譯程健康
趙昌,王倩,陳繼貴“肛門癌癌前病變篩查與預防進展”[J].中國肛腸病雜志2021
丁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