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泰安市2021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2
(時間:120分鐘 滿分:150分)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18分,每小題3分)
1. 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字音正確的一項是( )
A.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tú)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kuāng)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 在很遠
另一邊,有一道懸崖,像一面幾近垂直的墻突兀(wù)地聳立在巖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長著參差(cī)不齊的矮樹叢和臭椿樹苗。
C. 連活活的太陽算著,一切亮光之中,我愛皎(jiāo)潔的月華,如沸(tèi)的繁星,同一支夜晚來挑著照路的燈籠。
D. 每逢驟雨猝(cù)至,這兩位物理學家就匆忙把設備搬進棚屋,大開著門窗讓空氣流通,以便繼續工作,而不至于因煙窒(shì)息。
【答案】B
【解析】
【詳解】A.“搽”讀作“chá”;
C.“皎”讀作“jiǎo”;
D.“窒”讀作“zhì”;
故選B。
2.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滿窯里圍得不透風,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B. 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屈鱗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
C. 魯迅先生出書的小樣,都用來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D.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答案】B
【解析】
【詳解】B.盤屈(曲),鱗峋(嶙)。故選B。
3.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
B. 他們怏怏不樂地在阿蒙森的勝利旗幟旁邊插上英國國旗。
C. 不言而喻,在創造的宇宙里,這些人是光輝燦爛的明星。
D. 整個游泳場都沸騰了,如夢初醒的觀眾用振聾發聵的掌聲和歡呼聲,來向他們喜愛的運動員表達由衷的贊賞。
【答案】D
【解析】
【詳解】A.“低眉順眼”形容馴良、順從。符合語意;
B.“怏怏不樂”心中郁悶,很不快活。符合語意;
C.“不言而喻”用不著解釋就可以明白。符合語意;
D.“振聾發聵”喻指言論、文章有使人醒悟、啟發愚蒙的作用。不能用于形容掌聲,對象使用錯誤;
故選D。
4. 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 世紀遺產系列紀錄片《泰山》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名山——泰山,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
B. 青年作為社會變革中最新銳而敏感的群體,其價值觀變化最能反映社會變化,也最能影響社會發展進程。
C. 北京三聯韜奮書店24小時營業,讓“不打烊”書店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
D. 這群懷揣著城市夢的青年,難道就不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地嗎?
【答案】A
【解析】
【分析】
【詳解】A.搭配不當,把“提升”改為“體現”。故選A。
【點睛】
5. 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B. 街頭到處都擺著枇杷、櫻桃、桃子……走到哪里都聞得到誘人的香味兒。
C. 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系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D. 那一天,我學會了不少詞,譬如“父親”(father),“母親”(mother)、“妹”(sister)、“老師”(teacher)等。
【答案】C
【解析】
【詳解】C.本句引號內引用的是完整的一句話,問號應該在引號內。故選C。
6. 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 《水滸傳》以農民起義為題材,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
B.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是一則童話故事,啟示我們要敢于說真話。
C. 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劉姥姥進大觀園等故事都選自經典小說《三國演義》。
D. 《儒林外史》一書中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做了深刻的批評。
【答案】C
【解析】
【詳解】“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一故事出自《紅樓夢》,不是《三國演義》。故選C。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不求甚解》中節選的文字,完成小題。
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說的。他在《五柳先生傳》這篇短文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后一句話,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后兩句話緊緊相連,交互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應該承認,好讀書這個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讀書或者不喜歡讀書,那么,無論說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無意義了。因為不讀書就不了解什么知識,不喜歡讀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書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讀書,這才有起碼的發言權。真正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慢慢( )書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讀懂所有的書,特別是完全讀懂重要的經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誰也不敢這樣自信。而讀書的要訣,全在于會意。對于這一點,陶淵明尤其有獨到的(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會意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都忘記吃了。
這樣說來,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可見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于勸誡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么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這兩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列寧就曾經多次批評普列漢諾夫,說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而實際上對馬克思的著作卻做了許多( )。我們今天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也應該抱虛心的態度,切不可以為都讀得懂,其實不懂的地方還多得很哩!要想把經典著作讀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確地用來指導我們的工作,還必須不斷努力學習。要學習得好,就不能死讀,而必須活讀,就是說,不能只記住經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須( )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在這一方面,古人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驗。諸葛亮就是這樣讀書的。據王粲的《英雄記鈔》說,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學讀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看來諸葛亮比徐庶等人確實要高明得多,因為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了解問題更全西。
7. 依次填入選文中括號內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 見解 了解 曲解 理解
B. 見解 了解 理解 曲解
C
了解 見解 理解 曲解
D. 了解 見解 曲解 理解
8. 對選文的觀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B. 讀書的要訣在于會意。
C. 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
D. 能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了解問題更全面
9. 下列關于選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 作者在第1段中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B. 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是正確的,值得我們學習
C. 選文第5段作者以普列漢諾夫為例,告訴我們不能死讀經典著作,必須活讀,就是說,不用記住經典著作中的一些字句。
D. 選文舉諸葛亮的例子,說明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了解問題更全面。
10. 下列對選文語言特點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語言犀利,富于氣勢。
B. 平易親切,邏輯縝密。
C. 敘述條理,層次清晰。
D. 正面舉例,反面說理。
【答案】7. D 8. A 9. C 10. B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詞義的辨析及運用。見解:意思是對事理的認識和看法。了解:知道,明白。曲解:指不顧客觀事實或歪曲原意,作錯誤的解釋。理解:意思是順著脈理或條理進行剖析,從道理上了解。
第一空:根據語境,對于一本書,從“越讀越有興趣”到“完全讀懂”,中間必須要經歷“了解書中的道理”的過程。故第一空填“了解”;
第二空:根據語境,對于“讀書的要訣,全在于會意”,而陶淵明做到了“會意”,有了自己的“見解”。故第二空填“見解”;
第三空:根據“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可知,普列漢諾夫對馬克思的著作做了許多“曲解”。故第三空填“曲解”;
第四空:根據語境可知,經典必須“活讀”,“不能只記住經典著作的一些字句”,必須對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進行“理解”。故第四空填“理解”;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觀點的理解分析。
A.結合“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可知,“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這是作者要批駁的觀點,并不是作者要立論的觀點;
故選A。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
C.結合“要學習得好,就不能死讀,而必須活讀,就是說,不能只記住經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須(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可知,選項中“不用記住經典著作中的一些字句”理解有誤;
故選C。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語言特點的分析。
A.本文是雜文,主旨是告訴人們讀書要虛心,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語言平易親切,娓娓而談,用語簡約,而不是“犀利,富于氣勢”;
C.《不求甚解》是一篇駁論文,表達方式以議論為主,“敘述條理”錯誤;
D.選文既有正面舉例,也有反面舉例,所舉普列漢諾夫的事例就是反面事例;舉例之后的說理都是正面說理。選項分析有誤;
故選B。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岳陽樓記》,完成下面小題。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幕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子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毒,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1. 對下列各句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屬予/作文/以記之。
B.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 至若/春和景明。
D.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1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與例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屬于作文以寄之
A. 不以物喜 B. 自以為大有所益
C. 以刀劈狼首 D. 河曲智叟亡以應
13. 下列句子的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 “越明年,政通人和。”譯文:超過明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
B.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34;譯文: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C. “或異二者之為。&34;譯文: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譯文: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
14. 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是實寫之景,渲染出一種悲涼凄慘的氛圍,烘托了登樓者的感傷之情。
B. 選文第3、4段采用對比的寫法,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兩相對照,傳達出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C. “遷客騷人”情感變化的原因是個人的不同遭遇和外物的觸發。
D. 文中寫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圖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友人。
【答案】11. D 12. D 13. A 14. A
【解析】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劃分朗讀節奏
能力。理解句意是正確劃分朗讀節奏的前提。此句的意思是: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古仁人之心”不能斷開,正確的節奏劃分應是: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意義及用法的能力。題干中的“以”是連詞,來,用來。
A.選項中的“以”,介詞,因為;
B.選項中
“以”,動詞,以為,認為;
C.選項中的“以”,介詞,用;
D.選項中的“以”,連詞,來,用來,和題干中“以”用法和意義相同;
故選D。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越(到)”是句中的重點詞,正確的翻譯是:到了第二年,政務順利,百姓和樂;
故選A。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是虛寫之景,渲染出一種悲涼凄慘的氛圍,烘托遷客騷人的感傷之情;
故選A。
【點睛】參考譯文: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務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展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寬闊無邊,清晨湖面上撒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陰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雄偉壯麗的景象。前人對這些景象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這樣,那么這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江,被降職遠調的人員和吟詩作賦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這里的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日月星辰隱藏起光輝,山岳也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只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官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湖面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有時湖面上微波蕩漾,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有時湖面波瀾不起,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響起了,一唱一和,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飲,那心情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四、(6分,每小題3分)
閱讀《春望》,完成下面小題。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5. 對&3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兩句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這兩句詩寫春望所見,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詩人的感情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
B. 這兩句詩對仗工整,圓熟自然, “國破”對“城春”,兩者意思相反,“國破”的殘垣斷壁同富有生機的“城春”形成強烈的對比。
C. “國破”與“山河在”,前者寫國都淪陷,城池殘破,后者寫山河依舊:“城春”與“草木深”,前著寫明媚春景,后者敘荒蕪之狀,這種詩意的變化,突出了山河破敗的景象。
D. 這兩句詩以寫景為主,句中的“國”“山河”“城”“草本”都是詩人親眼所見的景物。
16. 對該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含蓄蘊籍,耐人尋味
B. 這首詩的首聯表面描寫都城破敗、人煙稀少、草木雜亂幽深的荒涼景象,實際深藏詩人的無限感慨。
C. 這首詩的頷聯借對花、鳥的感慨,將詩人抑制不住的傷感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D. 這首詩的頸聯、尾聯極力抑染詩人在戰火連綿時期收到家書的無比喜悅之情。
【答案】15. D 16. D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分析。作者由眼前亂草遍地,林木蒼蒼的荒蕪景象,想到雖然山河依在,但國都淪陷,城池殘破,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憂慮。并不都是親眼所見。詩句表面寫景,實則抒感,寄情于景。故選D。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詩歌的賞析。詩人并沒有收到家書。這首詩的頸聯、尾聯極力渲染詩人在戰火連綿時期家書難得,表達了強烈的思鄉之情。故D項中的“收到家書的無比喜悅之情”的說法是錯誤的。故選D。
第Ⅱ卷(表述題共102分)
五、(17分)
17. 古詩文默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學則殆。(《<論語>十二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攔。(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3)夕陽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飛來峰》)
(5)遙憐故園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6)江山如此多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澤東《沁園春·雪》)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上賞。(《鄒忌諷齊王納諫》
【答案】 (1). 學而不思則罔 (2). 正入萬山圍子里 (3). 斷腸人在天涯 (4). 自緣身在最高層 (5). 應傍戰場開 (6).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7).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解析】
【詳解】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罔、天涯、傍、競、刺、寡”等字詞容易寫錯。
18. 托物言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如《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便是托“蓮”言志,請從“青山”“白云”“旭日”中任選一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我選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白云 (2). 看那天上的白云來去自由,無欲無求,閑適愜意,令人生羨。
【解析】
【詳解】此題解答,可首先讀各詞,然后找出有創作靈感的詞語構思,注意語意通順,語句簡潔。如,青山是堅定沉著的,它以其魁梧的體魄,堅定地站在大地上,牢牢地扎根于土壤里,風吹不倒,雷打不折,雨淋不散,水沖不垮。
19.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
把青年一代培養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
材料二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讓青春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出勇敢奔跑的英姿。
時間之河奔騰向前,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的十九大孹畫的宏偉藍圖,同廣大青年的成長期和奮斗期高度契合。新時代中國青年,既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也恰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廣大青年肩負“天將降大任于是人”的時代使命,就當立下“少年心事當拏云”的高遠志向,在“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艱辛磨礪中_________________,以“長風破浪會有時&34;的必勝信念實干擔當,才能在新時代____________、建功立業,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
(1)在文中兩處橫線上分別填上一個四字短語(或:成語)。
(2)細讀上面兩則材料,將下面的語段補充完整。
百年前,李大釗先生大聲疾呼:“人人奮青春之元氣,發新中華青春中應發之曙光。”百年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莊嚴宣暫: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50字)
【答案】示例:(1)自立自強 奮發有為 (2)不負重托,不辱使命;青春萬歲,強國有我;時光不老,奮斗不止;立志于千秋偉業。
【解析】
【詳解】(1)考查根據語境補充詞語。解答此題,結合對詩句的理解和具體語境分析補充。
橫線一,“梅花香自苦寒來”意思是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比喻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根據對詩句的理解,橫線處應該補充表達青年自立自強的短語或成語,如:自立自強、堅持奮斗等。
橫線二和“建功立業”之間運用的是頓號,頓號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詞語,所以橫線二要補充的詞語與“建功立業”意思相近;再結合“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分析,可補充:奮發有為,奮發圖強等。
(2)考查補充語段。結合材料內容和具體語境補充。材料一點明培養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材料二,主要敘述了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青年人要有使命感和擔當精神,努力奮斗,建功立業,在奮斗中實現中國夢。結合語境,“百年前,李大釗先生大聲疾呼‘人人奮青春之元氣,發新中華青春中應發之曙光’”,李大釗指出青年要有奮斗精神;下句,百年后,青年的誓言中要體現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奮斗,實現強國的夢想。綜上分析補充橫線處的宣誓語,注意語言要簡潔明了,有感染力和號召力,表明自己的態度、志向等。字數不超過50字。如:不負重托,不辱使命;風華正茂,奮斗正好;強我中華,責無旁貸。
六、(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薛居正,字子平,開封浚儀人。父仁謙,周太子賓客。居正少好學,有大志。清泰初,舉進士不第,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儻,識者以為有公輔之量。逾年,登第。
漢乾祐初,史弘肇領侍衛親軍,威權震主,殘忍自恣,無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鹽禁,法當死。獄將決,居正疑其不實,召詰之,乃吏與民有私憾,因誣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雖怒甚,亦無以屈。周廣順初,遷比部員外郎,領三司推官,旋知制誥。周祖征兗州,詔居正從行,以勞加都官郎中。顯德三年,遷左諫議大夫,擢弘文館學士,判館事。六年,使滄州定民租。未幾,以材干聞于朝,擢刑部侍郎。
宋初,遷戶部侍郎。太祖親征李筠及李重進,并留司三司,俄出知許州。建隆三年,入為樞密直學士,權知貢舉。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會亡卒數千人聚山澤為盜,監軍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黨,議欲盡捕誅之。居正以計緩其事,因率眾翦滅群寇,擒賊帥汪端,詰之,僧皆不預,賴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車駕將親征太原,大發民饋運。時河南府饑,逃亡者四萬家,上憂之,命居正馳傳招集,浹旬間民盡復業。以本官參知政事。六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八年二月,上謂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豐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濟物,或有闕政,當與振舉,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興國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覺疾作,遽出。至殿門外,飲水升余,堂吏掖歸中書,已不能言,但指廡間儲水器。左右取水至,不能飲,輿歸私第卒,年七十。居正氣貌瑰偉,飲酒至數斗不亂。性孝行純,居家儉約。為相任寬簡,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參政至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終不替。
20.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逾年,登第。 逾:
②其部下吏告民犯鹽禁,法當死。 法:
③僧皆不預,賴以全活。 預:
④輿歸私第卒,年七十。 輿:
21. 翻譯下列句子。
①獄將決,居正疑其不實,召詰之,乃吏與民有私憾,因誣之。
②會亡卒數千人聚山澤為盜,監軍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黨,議欲盡捕誅之。
③性孝行純,居家儉約。
相任寬簡,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
22. 請用自己的話概括最能體現薛居正“體物民情”的兩個事例。
【答案】20. (1)超過、越過 (2)按照法律 (3)參與(4)用車、乘車
21. ① 案件將要判決,薛居正懷疑其罪不實,招來百姓詢問。原來官吏與百姓有私怨,于是誣告百姓。
②正遇逃兵數千人聚結山澤為盜,監軍使懷疑城中僧侶一千多人都是盜賊的同伙,商議準備全部捕殺。
③他性情孝順,行為純正,持家講究節儉。任宰相時能處事寬厚,不喜歡苛求細察,士大夫因此都稱贊他。
22. ①史弘肇的部下誣陷百姓違犯監禁,薛居正不畏權暴查實案情,將違法官吏繩之以法,為百姓主持了公道。
②河南府鬧饑荒時,有四萬家流亡。薛居正奉皇帝旨意召集百姓,很快就讓他們恢復了生業。
【解析】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注意:“逾”,本義,超過;“法”,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按照法律;“預”,古今異義詞,參與;“輿”,詞類活用,名詞用作動詞,用車。
【21題詳解】
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注意重點詞的解釋:
①獄:古今異義詞,案件;決:判決;詰:詢問;私憾,私怨;因:于是。
②會:正好,恰巧;亡卒:逃兵;皆:全,都;盡:全部;捕誅,捕殺。
③性:性情;純:純正;好:喜歡;苛察:苛求細察;一:因為;多:古今異義,稱贊。
【22題詳解】
考查對故事情節的概括。解答此題,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內容,確定答題區間,找到關鍵語句,提煉概括。閱讀全文,找到敘述薛居正“體物民情”的段落,提取關鍵要素概括。第二自然段,從“史弘肇領侍衛親軍,威權震主,殘忍自恣,無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鹽禁,法當死。獄將決,居正疑其不實,召詰之,乃吏與民有私憾,因誣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可知,史弘肇的部下誣陷百姓違犯鹽禁,薛居正不畏權暴召來百姓訊問,查實案情,將違法官吏繩之以法,為百姓主持了公道;第三自然段,從“會亡卒數千人聚山澤為盜,監軍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黨,議欲盡捕誅之。居正以計緩其事,因率眾翦滅群寇,擒賊帥汪端,詰之,僧皆不預,賴以全活”可知,薛居正在朗州為官時,有幾千人逃到山澤中為盜。監軍使懷疑城中的千余名和尚都是強盜的同黨,打算把他們捉來處死。薛居正經過調查發現和尚們是清白的。于是保全了千余人的性命;第四自然段,從“時河南府饑,逃亡者四萬家,上憂之,命居正馳傳招集,浹旬間民盡復業”可知,河南府鬧饑荒時,四萬家流亡。薛居正奉皇帝旨意招集百姓,十天后百姓都恢復生業。按照題干要求概括兩個事件即可。
【點睛】參考譯文:
薛居正,字子平,開封浚儀人。他的父親薛仁謙任后周太子賓客。居正年輕時好學,有遠大志向。清泰初年,參加進士考試未被錄取,寫了一篇《遣愁文》來自我解嘲,文章寓意不同尋常,了解的人認為他有公輔大臣的器量。一年后,登進士第。
后漢乾佑初年,史弘肇統率侍衛親軍,威權震動皇上,為人殘忍放縱自傲,沒有人敢忤逆他的意愿。他的部下官吏控告老百姓違犯鹽禁,論法當死。案件將要判決,薛居正懷疑其罪不實,召來百姓訊問,原來官吏與百姓有私怨,于是誣告百姓,逮捕那個官吏來訊問,他供認不諱,受到了處罰。史弘肇雖然很惱怒,也沒有辦法救助。后周廣順初年,遷升為比部員外郎,統領三司推官,不久任知制誥。周太祖征伐兗州,命令薛正居跟從前往,因為功勞加任都官郎中。顯德三年,遷升為左諫議大夫,被提拔為判館事。六年,出使滄州核定民租。不久,他因為有才干揚名朝廷,被提升為刑部侍郎。
宋朝初年,薛居正升任戶部侍郎。太祖親自征討李筠及李重進,管理留司三司,不久出任許州知州。建隆三年(962),到朝廷任樞密直學士,代理知貢舉。湖湘剛平定,朝廷任命居正出任朗州知州。正遇逃兵數千人聚結山澤為盜,監軍懷疑城中僧侶一千多人都是同伙,商議準備全部捕殺,居正用計遲緩捕殺,于是率軍隊消滅群寇,擒俘盜賊主帥汪端,訊問他,得知僧侶們都沒有參與,僧侶們得以存活下來。
乾德初年(963),加任兵部侍郎。皇帝將要親自征伐太原,大量發動百姓運送糧草。當時河南府鬧饑荒,逃亡的有四萬家,皇上為此感到憂慮,命令居正乘驛馬招集百姓,十天后百姓都恢復生業。朝廷命居正以本官參知政事。六年(973),任門下侍郎、平章事。八年(975)二月,皇上對居正等人說:“年歲豐登,萬物豐盛,如果不是上天保佑,哪里能這樣。應當一起想著利眾濟人的事情,如果政事有閃失,應當予以拯救,來實現我的志向。”居正等愈發勤修政事,來符合皇上的意愿。
太平興國六年,薛居正因為服用丹砂中毒,正在上奏事情,發覺疾病發作,立即出來。走到宮殿門外,喝了一升多的水,宮堂中的官吏攙扶著他回到中書省時,他已經不能說話,僅指著里屋盛水的容器。左右的侍從把水拿來,他已經不能喝了,被用車送回自己的府第就去世了,享年七十歲。薛居正氣質容貌偉岸,喝酒喝到幾斗還能不醉。秉性孝順,行為善良,居家生活節儉。任宰相時能處事寬厚,不喜歡苛察,士大夫對此很為贊許。從參政到任宰相,一共十八年,皇帝對他的恩寵始終不減。
七(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云和梯田
張抗抗
傳說中“中國最美的云和梯田”,隱匿于浙西南括蒼山脈霧氣迷蒙的群峰深處,彎彎繞繞的盤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開闊谷地望去,錯落有致的梯級田畔,覆蓋了周圍山坡,似一個碩大的環狀天池,嵌于青蔥滴翠的崇山峻嶺之間。
陽光迎面撲來,俯視崇頭鎮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對著一座寬大露天體育館。若是早幾個時辰,此處可見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無論冬夏——太陽每天都攀著濕淋淋、銀閃閃、綠油油或是金燦燦的梯子,從山間的水田里升起來。
此時,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遞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長或短,依山就勢形狀各異,順著山坡一塊塊不規則地蜿蜒開去。一層層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墻的小村落;一層層升高,則通往山頂的云端去了。
遠眺層層梯田,猶如面對著一座盤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時節,梯田已開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聲箜箜作響,猶如節律均勻的彈撥樂。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邊緣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滿,便自動流向下一層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級級的“梯級電站”。田畔蓄滿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靈夜半在山上置放了無數面鏡子。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個鏡子創意博覽會——弧形橢圓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無數面鏡子,順著山坡,妥妥帖帖地鋪展開去。田埂上剛發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為鏡子鑲上了翠綠的鏡框。鏡面朝天,映出藍天里朵朵浮蕩的白云……
尚未到開犁節,幾頭水牛悠然在田間啃著嫩草,田畔里盛滿明晃晃的清水。這個時節,梯田是透明而寧靜的,給人遐想的空間。水孕萬物,水氣氤氳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現:
梯田在濕潤的微風中蘇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壯的水稻秧,齊刷刷地搖曳,綠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閃過熒熒的波光,銀水綠影——那是水靈靈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軸淡淡的水墨畫。
梯田的夏季從綠色中來。由嫩綠而碧綠再墨綠……濃濃的綠、重重的綠,綠得綿密綠得厚重,猶如一針針一線線的刺繡,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層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織成綠色的絨毯。
夏梯田,是一幀精美絕倫的繡品。
秋季稻熟時,飽滿的稻穗灑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滿山金池塘。一層絡黃一層褐黃一層澄黃,稻浪的金色漣漪從山腳一波波升上山頂,又從山頂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濃郁的油畫。
落雪了。梯田在飄飛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換妝。白雪覆蓋了層層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寬大的銀色緞袍,瞬時有了一種雍容華貴的氣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動、最美的時刻——
梯田的平面上,一層層落滿了白雪,而每一級梯田的側面土墻,則是一道道背風少雪的立面。梯級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顯濃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條條層次分明的黑色弧線。滿山的梯田在純凈的白雪映襯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線驟然凸顯。那阡陌縱橫婀娜多姿的線條,如此灑脫流暢、隨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傳揚的無聲旋律,淺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輪廓分明、莊嚴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變幻著炫示著迥然相異的色彩與風景。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觀,而是農耕文明積淀千年的人文極品。
那一刻,腦中跳出一句俗語: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
相傳,云和梯田已有千年歷史。由閩北遷徙浙南的畬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墾殖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田地最為寶貴。聰明勤勞的農人先祖,用鋤頭鐮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與荊棘,挖去亂石揀盡雜礫,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經年累月日復一日,開墾出一小塊一小塊、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或寬或窄的梯田,一長條一小塊,不規則地依山勢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稱為“巴掌田”,即便春種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會輕易放棄。歷經千百年實踐,先人積累了墾種梯田的豐富經驗。無論何樣貧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跡所至之處,就有了人造的梯田。梯田以水田、樹木、竹林調節氣候,保持四季的氣溫與濕度,建立起一個自我循環的生態環境,具有固化山體植被、保護水土流失之功。
曾有疑問:水往低處流,而梯田逐級升高。古代無水泵,水梯田之水,從何而來?
人說: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恍然,凡是適合開墾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霧氣雨水……農人根據不同的地形土質,修堤筑埂,通過水筧溝渠,將水流引入梯級田畔。自古以來,墾種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約,根據每塊田的面積,協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進入21世紀的現代社會,梯田用水則有了更為合理、科學的調配機制。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水梯田是用水養出來的。
梯田自成一體的耕作方式,梯田獨創的灌溉系統,為中國及東亞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燦爛的一筆。
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級層次清晰,如同一部刻錄著中國千年農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立體史冊。
在這個以“移動”為時尚的時代,尚有一種“不可移動”的物體——“梯田”,默默守望著人類共同的家園。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23. 文中畫波浪線的段落有何作用?
24.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疊音詞的運用有何效果?
25. 結合全文內容,簡述云和梯田的“魅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26. 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號有什么作用?談談你對該段的理解。
【答案】23. 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總結上文對云和梯田美妙自然風光的描寫,引起下文對農人先祖的勤勞智慧的贊美。
24. 比喻、擬人。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增強形象感。
25. (1)依山就勢,形狀各異;(2)四季變換,色彩紛呈,景象迥異;(3)山水與耕地完美交融,體現中國農人的智慧;(4)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體現千年農耕文明成果。
26. 引號有強調、突出的作用。加上引號以后梯田就不僅是一種具體事物,更是一種象征。“移動”是現代文明的代表,“梯田”是傳統文化的象征。在現代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仍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解析】
【23題詳解】
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句段的作用要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來分析。一般來說,文章中的段落,在結構上,往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內容上,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原因等;為下文埋下伏筆或做鋪墊等。文章中畫波浪線語句的前句“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變幻著炫示著迥然相異的色彩與風景”,是對云和梯田美妙自然風光的描寫的總結;后一句“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觀,而是農耕文明積淀千年的人文極品”則引出下文對農人先祖的勤勞智慧的贊美。在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據此分析作答。
【24題詳解】
考查修辭手法和疊音詞的表達作用。語句“太陽每天都攀著濕淋淋、銀閃閃、綠油油或是金燦燦的梯子,從山間的水田里升起來”,將“梯田”比喻為“梯子”,并賦予太陽以人的情態,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疊詞“濕淋淋、銀閃閃、綠油油、金燦燦”使用,增強語言的韻律感——節奏鮮明,韻律和諧;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據此理解概括作答。
【25題詳解】
考查篩選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審清題意,依據題目要求篩選有效信息,選取原文中詞句作答或對其內容進行概括作答。題干問的是“云和梯田的‘魅力’體現在哪些方面”,應到文中先找到相關的語句,然后再分條概括。文章中“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遞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長或短,依山就勢形狀各異,順著山坡一塊塊不規則地蜿蜒開去”分析,依山就勢,形狀各異;結合“春梯田,是一軸淡淡的水墨畫……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寬大的銀色緞袍,瞬時有了一種雍容華貴的氣度”——依山就勢,形狀各異,四季變換,色彩紛呈,景象迥異;“凡是適合開墾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根據每塊田的面積,協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山水與耕地完美交融,體同中國農人的智慧;“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級層次清晰,如同一部刻錄著中國千年農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立體史冊”——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體現千年農耕文明成果。據此分條概括作答。
【26題詳解】
(1)考查標點符號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號后,這里的“梯田”就不僅是一種具體事物,更是一種象征——中國千年農耕文明。所以這里的引號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
(2)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文章的主旨理解分析作答。語句“在這個以移動為時尚的時代,尚有一種不可移動的物體‘梯田’”中的“移動”所代表的是現代文明,而“梯田”則是傳統文化的象征。作者通過描述云和梯田一年四季優美景色,實際上是為了表達傳統文化的贊揚。再結合“默默守望著人類共同的家園”可知,作者在告訴我們應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據此理解作答。
八、寫作(50分)
27.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長路上有花團錦簇,也有斷壁殘垣;有星月漫天,也有狂風驟雨……這一道道風景,讓你經歷得意與失意,喜悅與哀傷,淚水與汗水……每經歷一處風景,你就會擁有一份寶貴的閱歷,人生將會多一份精彩。
請以《路上的風景》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自選,詩歌除外;(2)書寫規范,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例文:
路上的風景
生活路上有花團錦簇,也有斷壁殘垣;有風和日麗,也有狂風驟雨。是啊!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不如我們所愿的,好的,壞的……但我們要堅信,經歷了這些,我們才能更好的成長。
前段時間在百度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一家四口,父親癱瘓,接著哥哥也得了白血病。看到這樣一個開頭,我的心里感覺是無比沉重。這篇文章來自他們一家四口的妹妹寫的,僅是高中學生,只有16歲,她說,面對這樣的家庭變故,剛開始沒反應過來,覺得生活給她們家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當初得知父親癱瘓時,心里想著還有一個哥哥,可現在哥哥也病了,一家四口淪落到無比艱難的地步,懇求大家幫忙!下面有一個評論是這樣的:小妹妹,你要學會接受意料之外的事,如果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和你預料的一模一樣,你會不會覺得索然無味呢?動畫片《百變馬丁》中的馬丁,它每一天醒來都有著與昨天不一樣的身份,但他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欣然接受自己新的身份,在充滿變數的人生中體味意料之外的快樂。他很勇敢,他不害怕未知的一切,他甚至期待自己不一樣的明天,無論是高貴的爵士,還是跳梁的小丑。就像我進入我就讀的這所學校,在我的意料之外,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給我了無限的快樂。所以,我們要學會去接受意料之外的一切。小妹妹,雖然現在你們家很艱辛,但總會過去的,一切都會慢慢變好,加油!如果事與愿違,請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
看到這樣一個評論,我被他的話所深深震撼。是的,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接受意料之外的事,讓事情,讓自己,讓身邊重要的人慢慢變好。因為在成長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事,很多人,很多物,會看到許多風景,而這些風景,會成為我們一份寶貴的閱歷。
適時欣賞四季花開,勇于面對風云驟變。一切變數皆是人生路上靚麗的風景線!
【解析】
【詳解】這是一道命題作文,題目是“路上的風景”。這個題目中,有兩個關鍵詞語“風景”“路上”。“風景”的淺層意思是可供人觀賞的景象,深層意思是指一些令你感觸頗深的場景。同學們可以通過寫自然界中的獨特風景,也可以寫生活中的一個細節,來發現不一樣的“動人”的“風景”。“路上”,可以是生活中的供人行走的路,也可以是“人生之路”。總之,同學們要能認真觀察生活,學會從生活紛繁復雜的表象中,提煉出富有內涵的內容。在提示性的語段里列舉了幾種寫作思路——得意與失意,喜悅與哀傷,淚水與汗水,我們可以從中選擇來構思作文。體裁選擇上較適合寫記敘類的文章。
張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