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集注》卷十二《告子章句下》有一條廣為人知的論述: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孟子這里首先明確地提出了憂患意識的命題,有著深刻和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這個幾乎人盡皆知的經典,卻存在著嚴重的誤讀,增加了理解的困難。這就是“空乏其身”四個字。我們知道這一段經文排比嚴謹,對仗性強。它一連用五個“其”字,其中四個都帶有二字結構的賓語。如“心志”、“筋骨”、“體膚”乃“所為”等。獨“空乏”后只帶一個“身”字,顯然與文體不合。下句“行拂亂”三字語意含混,令人費解。
正確的句讀應作:“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不僅文從句順,而且語意文法纖悉相合。怎么能在“拂亂”上加個“行”字呢?
造成誤讀的原因是沒懂“空”字含義。這里的“空”當“困”講,“空乏”即“困乏”。它與“身行”是一對密切相關的概念范疇?!渡袝髠鳌吩疲骸靶卸鵁o資謂之乏,居而無食謂之困?!奔淳蛹覜]吃的,外出無旅資之意。把“行”字挪到下句,就簡直不成話了。《左傳·燭之武退秦師》中云:“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迸c此完全相同,是有力的鐵證。
那么“空”作“困”解,在訓詁上有無依據呢?當然有?!对娊洝す澞仙健分小安灰丝瘴規煛保⒃疲骸安灰耸剐∪死ЦF民也?!薄都崱纷鳌翱嘭暻?,音控,窮也”?!翱铡迸c“困”原來二者是一聲之轉的。這條習非成是的誤讀,的確應該加以糾正了。
本文原載于北京日報2014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