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是養生的一種非常簡單、方便 的方法,泡腳能加快血液循環,改變足寒癥、上熱下寒的體質、失眠等;在足底部有很多反射區穴位,刺激它們對很多疾病都有好處。泡腳雖好,但如果方法不當,不但起不到效果,還會引起一些傷害。如何科學泡腳呢?

選擇合適的泡腳工具:
泡腳時要求水溫能長時間保溫,普通的塑料盆子是不具備保溫效果的,所以泡腳最好選擇木制腳盆,腳盆要高點,最好能泡到足三里穴位,木質以柏木的為佳。柏木,本身具有一股香味,這股香味可以入藥,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泡腳的水溫:
泡腳的水需要一定的溫度,溫度太低,起不到泡腳的作用;溫度太高,容易燙著皮膚。怎么辦呢?在泡腳時,先倒入熱水,然后再緩緩地倒入冷水,溫度以不會燙著皮膚,又盡量燙點為佳,泡腳后腳要發紅,沒有發紅通常說明水溫不夠,也就沒有效果。在泡腳時,邊上準備一瓶開水,隨時加入調整水溫。
每次泡腳的時間長短:
泡腳的時間以一次20-30分鐘為宜,其實時間也不用太精確,可以以自己的感覺為判斷依據,后背微微出汗、雙腳發紅、渾身熱乎乎的就行啦!此時,說明上下經經絡已經接通,起到效果啦!對于身體虛弱的人,如果泡到全身出大汗,很可能會產生虛脫的情況,所以”微微“出汗就行了,以免心臟出現不適。
何時泡腳最好?
泡腳最好選擇在臨睡覺前,泡完后剛好昏昏欲睡,泡腳之后,人會感覺到勞累,睡覺會特別香沉,泡腳能改善失眠現象。
泡腳加中藥:
為了讓泡腳效果更好,可在泡腳水中加些中藥,比如紅花、艾葉,如果身體濕氣嚴重,可加點花椒去濕,這些在最初時就得加入水中,讓藥物的成分充分浸泡水中。
泡腳時刺激腳部穴位:
泡腳的目的是養生,泡腳時雙手剛好空閑著,可按摩一下腳部的反射區穴位,腳部穴位眾多,可找一張腳底穴位圖查看,根據自己的身體按摩對應之處。如腎不佳的,就按按腳底的涌泉穴;有肝氣不舒的人,揉揉”地筋“;心臟不好的,按按腳底的心臟反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