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的《觀滄海》,跟《短歌行》同樣出名
一般印象最深的是這兩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忽然想到最后一句“幸甚至哉”的“至”這個字,是什么意思?
現在的翻譯是“甚:極點。至:非常”,“至”翻譯成“非常”。
感覺不妥。“甚”字本身已經是表示程度比較高了,“至”或許也可以表示程度的最高級,不過既然已經有了“甚”來表示程度,那么“至”要是再用來表示程度,明顯就重復沖突了。
那么“至”應該是什么意思呢?
簡單點,其實這里的“至”,就是它的基本意“到”的意思,跟首句“東臨碣石”的“臨”字,是同一個意思,剛好與首句進行前后呼應。首句說來到這里觀滄海,末句也是說來到這里,很高興并且歌以詠志。“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就是說“很幸運我能臨到這里,有這么好的機會,那我就贊歌一首,用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本篇文章,主要目的并不是分析觀滄海,而是發現“臨”這個字,特別有意思。
這位看官說了: 臨,很普通的一個字的一個字呀? 有意思在哪里呢?
臨時, 容易讓人想到短暫、湊合的意思。 然而細看之下,臨字,一點也不臨時、一點也不湊合
且看以下幾個方面:
儒家很重視 “臨” 這個字:
《論語-為政篇》子曰:“臨之以莊,則敬。”
《論語·八佾篇》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論語·述而》:“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也。
《禮記·曲禮上》 :“臨財無茍得,臨難毋茍免。”
《荀子·勸學》:“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佛家很重視“臨”這個字:
臨在,佛家有這個詞
臨在,意味著你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當下,全然成為你自己
臨在,意味著你的頭腦、思維、感受,都始終與你在一起。
這位說了: 頭腦思維感受是我自己的,當然與我在一起啊,其實未必哦
道家很重視“臨”這個字:
“ 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 &34;, 道家九字真言,第一個字就是“臨”。
九字意義:臨(靈)
身心穩定。表示臨事不動容,保持不動不惑的意志,表現堅強的意志。
臨事、 意志、 結合靈力; 三個方面。
臨者,明天地所在,悟萬物本來,人如其中全三才之意。臨者感悟天地,感悟自然,感悟我居其中的真髓。若能時刻感覺天地,萬物的存在,這就達到了臨字的本義(「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應該是臨字作為修行的本義。
《易經》六十四卦,有個專門的《臨》卦
《周易》之“臨卦”:第十九卦
臨 地澤臨 坤上兌下 十二消息卦之一
坤都看得懂 乾三連,坤三斷;兌上缺,巽下斷;上面缺的,就是兌卦;下面斷一個的,就是巽卦;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
從卦體看,臨卦地上澤下,地為至卑,澤更卑于地,澤上之地,在上之地俯臨在下之澤
岸水交際為臨。 臨, 也是兩個東西元素的交接點, 類似于以前說的:際,交際、風云際會。
“序卦傳”說:“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因為發生事端,然后才可以大有發展,所以不能等待,應積極參與。
主方應當緊緊抓住良好機遇果斷地決策,積極行動,切不要錯失良機
為啥他們都重視“臨”這個字呢?
大概因為“臨”有以下這些功能:
臨近,能更好地觀察: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臨,能鍛煉出膽量品德、體現素養: 臨財無茍得,臨難毋茍免; 臨危不懼;
臨的不好, 很危險: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臨的好,建功立業唾手可得: 臨門一腳、臨陣殺敵
幾個主要的作用講完了
那么為何“臨”能有這些功能呢?
真正全面透徹分析,還需要枯燥的意思列舉, 才能真正理解能使用
且看臨字意思列舉,覺得枯燥的可以跳過。
首先, 臨 這個字本身
(1)(會意。金文字形,右邊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眾多的器物。整個字形象人俯視器物的樣子。本義:從高處往低處察看)
本身是會意字 人眼睛往下看東西的樣子
第二個 同本意 視 看
臨,監臨也。從臥,品聲。——《說文》。按,隱幾視下之稱。》
臨,視也。——《爾雅》
臨,跟監, 筆畫數一樣、組成部分一樣,就是結構不一樣,都有仔細看的意思。
不是細看臨字,還真想不到他會跟監字這么相近!
引申為從上監視著 [keep watch on]
臨長晉國者。——《國語·晉語》。注:“監也。”
今陛下君臨四方。
臨, 不僅僅是臨近靠近,更強調空間區位的自上而下、
面對(上對下,尊對卑) [face;confront]
臨眾發政而治民。——《墨子·尚賢下》
把酒臨風。——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臨表涕零。——諸葛亮《出師表》
執策而臨之。——唐· 韓愈《雜說》
引申意:
到,至。后常用作敬辭[attend]
臨其穴。——《詩·秦風·黃鳥》
東臨碣石(山名),以觀滄海。—— 曹操《步出夏門行》
自往臨視。——晉·干寶《搜神記》
大駕光臨
雖然引申為到,至,沒有明確的上對下的空間關系,不過仍然主要用作敬辭,隱含了上下關系
引申意
攻伐;脅制 [attack]
君臨函谷。——《戰國策·西周策》。注:“猶守也。以臨韓魏。”注:猶伐也。”
既然是上對下, 那肯定既可以監臨、監視,又可以攻伐威脅。
引申意
治理、管理、統治 [administer; govern;rule]。
少欲,則能臨其眾。——《韓非子·十過》
上帝臨女。(治理你們。)——《詩·魯頌·閟宮》
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否?——《論語·雍也》
引申意
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對下,強對弱)[near; close to; approach]
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戰國策·秦策一》
引申意
臨視(指位尊者對位卑者) [visit]。如:臨存(臨視省問。多指地位高的人探問地位低的人);臨問(親臨探問。卑者對尊者之敬辭)
臨幸 嗯 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
臨字的意思, 解釋很多、啟發很大,那么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
我想,看完這篇文章,在以下方面的啟示會很有幫助:
一個是: 能不能臨? 會臨到哪里? 想臨到哪里?
面相上看,有的人五官不靠近邊界, 一生平穩不臨風險。
而劍眉、桃花眼、丹鳳眼、鼻梁連額、嘴巴開闊、顴骨突出, 這些就直接與外界環境相臨,會碰到外界大環境、引入環境變量、并產生互動。
戰點
有些人應該聽過這個詞,就是戰斗拼搏的點。戰斗拼搏才能用功績,所以戰點就是建功立業的點。
日本現在是低欲望社會,因為年輕人沒有戰點,連建功立業的機會都沒有,只能死宅。
臨到戰點,或者臨到某些東西,我們才可能有機會、才可能有收獲。
所以, 臨, 特別重要!
你現在臨到哪里、依現有條件能臨到哪里、以后想要臨到哪里, 直接決定了你以后的機遇和成就的模式和天花板。
臨到多大的機遇,才可能有多大的成就收獲。 不然大運來了,也只賺一點小錢。
第二個: 臨, 要臨機立斷, 緊緊抓住良好機遇果斷地決策,積極行動,切不要錯失良機。
這就要破除以前行為思維模式束縛,明確知道自己想達成的效果,并且知道怎么去做,臨機立斷、積極行動。
臨門一腳: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伸出恰當的一腳,你就贏得了世界杯冠軍。
大人虎變; 君子豹變; 小人革面;
老虎很像貓, 面臨機遇的時候,一定要能變。 大變有大成就、小變小成就。不變,連小人都不如,那到時被小人欺負了可不要怪別人。
第三個, 要多臨
曾國藩名言: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比爾蓋茨說:微軟離倒閉只有18個月
他們就是在多臨、 經常臨
臨是仔細看。 經常臨, 才能觀察多幾次、才能觀察清楚、才能知道怎么準備、怎么應對,才能有機會多練習實操; 這樣才能具備把機會轉化為功績的能力。
多臨了, 即使一次沒成功, 還能有很多機會。 只要成功一次,就功成名就、土雞變鳳凰
多臨了,心態素養鍛煉好了,臨危不懼、坐懷不亂、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 這樣才能有大擔當
另外一方面, 多臨了, 才能看到區分哪些是危險陷阱、 哪些是機會機遇。
別人說的不一定是對的合適的, 只有自己多臨、自己判斷
陷阱要避免或合理應對, 機遇要勇于上前抓住。
臨字 基本說完
主要是我自己臨的少,透徹思考這個,也是為了讓我自己推出去、走出去,不要陷入悲守窮廬
恭喜有耐心看到了這里,那么親愛的你, 打算如何發揮這個臨字的作用呢?
還有關于臨字的應用例子和親身體會,本文已經很長了,關注我,以后的文章中我們繼續分享。
李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