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期間,想必有很多朋友在旅游的路途中難免會遇到手機流量不夠用、路上沒有WIFI等等網絡方面的煩惱。想到曾經有小伙伴在在后臺私信我:教授,隨身WIFI好用嗎?

要回答這個答案,還是從我的實際體驗來說起吧。
設備選擇
移動WIFI的設備一般是做成U盤的樣子,通過SIM卡接收信號,然后發射WIFI信號。工作原理和手機開熱點分享給別人一樣,都要依賴三大運營商的基站信號。

在設備選擇上,移動WIFI分為插卡版和免插卡版,其實免插卡版也是將SIM卡集成在電路板上。還有電池版(有續航時間)和無電池版(需要供電)。
如果你是出行旅游,步行觀賞風景,建議選擇有電池版;如果是辦公人士需要出差,可以選擇無電池版,插在筆記本上或插座上。
套餐資費
接下來說說大家最關心的費用問題。隨身WIFI的設備售價在30~300元之間不等,建議大家選擇中間的檔位,也不需要選擇太好了,后面會說明原因。

WIFI套餐也分很多種,先說免插卡版本,有包年的也有包月的。
雖然包年的看起來十分劃算,但為了穩妥起見,還是建議大家先選擇1個月的套餐試試效果,如果體驗符合自己預期要求,就可以考慮多買點套餐。


插卡版可以選擇的套餐范圍更多,因為你可以把它當作普通SIM卡來用,甚至可以插物聯網卡(純流量卡)。關于物聯網卡套餐的介紹大家可以翻看之前的文章了解一下。
優點和缺點
教授經過長時間的體驗發現,無論是什么版本的隨身WIFI,它的本質還是一款依賴于運營商信號的設備。所以在某些信號薄弱或者建筑物密集地區,如果你的手機信號很差,隨身WIFI也是一樣的。
所以它其實并不適合登山者、游園群眾、跑高速的司機朋友,要想體驗好,它的使用場景是非常苛刻的。

其次,由于很多隨身WIFI的散熱功能并不強大,有些甚至都沒有散熱措施,設備發熱嚴重后降頻也會導致信號變差。所以教授才說不要選擇太便宜的,使用起來體驗非常差。
當然它也有優點,主要就是便攜。應對一些突發情況,比如辦公時任務緊急卻突然寬帶網絡故障,可能用隨身WIFI來應急。
看完了對隨身WIFI的介紹,假如你有需要會去嘗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