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導讀
是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還是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是國家紀律檢查委員會還是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兩會閉幕后,各地各部委都在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媒體也在積極報道。《傳媒茶話會》發現,媒體的一些報道中關于中央和國家機構以及一些群團組織等的名稱使用上存在不準確的問題。
《傳媒茶話會》梳理了一份黨和政府機構、群團組織等全稱、簡稱名單供大家參考。
一、
涉及黨中央,以下機構簡稱前可只加“中央”
(一)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圖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央委員會:
1.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全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簡稱“中共中央總書記”。
2.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全稱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其委員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3. 中央政治局,全稱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簡稱中共中央政治局或中央政治局。
4. 中央書記處,全稱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
中央軍事委員會:全稱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共)中央軍委。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全稱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簡稱中共中央紀委、中央紀委或中紀委。
注意:2018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的職責,最高人民檢察院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反腐敗相關職責整合,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合署辦公,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
(二)黨中央機構
圖源:中國機構編制網
1.黨中央各部門:
(1)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機關,簡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中間沒有頓號)。
(2)中共中央辦公廳,簡稱中央辦公廳。
(3)中共中央組織部(對外加掛國家公務員局牌子),全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組織部,簡稱中央組織部。
(4)中共中央宣傳部(對外加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國家電影局牌子),簡稱中央宣傳部。
(5)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對外加掛國家宗教事務局、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牌子),簡稱中央統戰部。
(6)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簡稱中央對外聯絡部。
(7)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簡稱中央政法委。
(8)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簡稱中央政研室。
(9)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簡稱中央國安辦。
(10)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可稱為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
(11)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亦稱作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
(12)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簡稱中共中央臺辦、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國臺辦)。
(13)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簡稱中央財辦。
(14)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簡稱中央外辦。
(15)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簡稱中央編辦。
(16)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
2.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
(1)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2)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3)人民日報社
(4)求是雜志社
(5)光明日報社
(6)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簡稱浦東干部學院。
(7)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簡稱井岡山干部學院。
(8)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簡稱延安干部學院。
(9)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簡稱中央社院。
二、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的專門委員會和相關機構,不可漏掉“全國人大”“全國政協”
(一)全國人大
圖源:中國人大網
1.專門委員會要加上全國人大
如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
2.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要加上全國人大常委會
如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
(二)全國政協
圖源:中國政協網
1.不能單獨稱××界,需加上全國政協、省政協等,如全國政協文化藝術界在京委員、省政協文化藝術界委員。
圖源:中國政協網
2.政協全國委員會不是全國政協委員會。
3.政協全國委員會下面的辦公廳要加上“政協全國委員會”,如政協全國委員會辦公廳。
4.專門委員會要加上“全國政協”,如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三、
國務院機構對外使用可表述為“中國+機構簡稱”
圖源:中國機構編制網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簡稱國務院辦公廳。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簡稱外交部。駐港、澳公署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簡稱國防部。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國家發展改革委。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簡稱教育部。教育部對外保留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牌子。
6.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簡稱科技部。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外保留國家航天局、國家原子能機構牌子。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簡稱國家民委。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簡稱公安部。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簡稱國家安全部。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簡稱民政部。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簡稱司法部。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簡稱財政部。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簡稱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部對外保留國家海洋局牌子。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簡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部對外保留國家核安全局牌子。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簡稱住房城鄉建設部。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簡稱交通運輸部。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簡稱水利部。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簡稱農業農村部。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簡稱商務部。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簡稱文化和旅游部。
2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國家衛生健康委。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簡稱退役軍人事務部。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簡稱應急管理部。
26. 中國人民銀行,簡稱人民銀行。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簡稱審計署。其領導稱為審計署審計長。
四、
國務院直屬機構及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名稱中含有“國家”的,簡稱時不能省略,含有“中國”的,不能改為“國家”
(一)國務院直屬機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簡稱海關總署。
2.國家稅務總局
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4.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簡稱國家廣電總局。
5.國家體育總局
6.國家統計局
7.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8.國家醫療保障局,簡稱國家醫保局。
9.國務院參事室
10.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簡稱國管局。
注意: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保留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牌子。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在中央宣傳部加掛牌子,由中央宣傳部承擔相關職責。國家宗教事務局在中央統戰部加掛牌子,由中央統戰部承擔相關職責。
(二)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
1.國家信訪局
2.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3.國家能源局
4.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簡稱國家國防科工局。
5.國家煙草專賣局,簡稱國家煙草局。
6.國家移民管理局,簡稱國家移民局。
7.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簡稱國家林草局。
8.國家鐵路局
9.中國民用航空局,簡稱中國民航局。
10.國家郵政局
11.國家文物局
1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簡稱國家中醫藥局。
13.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簡稱國家煤礦安監局。
14.國家外匯管理局,簡稱國家外匯局。
15.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簡稱國家藥監局。
16.國家知識產權局
注意: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國家移民管理局加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牌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國家公務員局在中央組織部加掛牌子,由中央組織部承擔相關職責。國家檔案局與中央檔案館、國家保密局與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國家密碼管理局與中央密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的下屬機構序列。
五、
國務院這些機構用固定稱呼
(一)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務院國資委、國資委。
(二)國務院辦事機構:
1.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簡稱國務院港澳辦。
2.國務院研究室,簡稱國研室。
注意: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在中央統戰部加掛牌子,由中央統戰部承擔相關職責,簡稱國僑辦。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與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序列。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中央宣傳部加掛牌子,簡稱國新辦。
(三)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1.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國的國家通訊社。
2. 中國科學院
3.中國社會科學院
4.中國工程院
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6.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7.中國氣象局
8.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保監會。
9.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
六、
其他機構固定簡稱
(一)最高人民法院,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簡稱最高法,其領導稱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二)最高人民檢察院,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簡稱最高檢,其領導稱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三)群眾團體
1.中華全國總工會,簡稱全國總工會
2.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簡稱共青團中央
3.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簡稱全國婦聯
4.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中國文聯
5. 中國作家協會,簡稱中國作協
6.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簡稱中國科協
7.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簡稱中國僑聯
8. 中國法學會,也叫中國法學會
9.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簡稱全國對外友協
10.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簡稱中國記協
11.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簡稱全國臺聯
12.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簡稱中國貿促會
13.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簡稱中國殘聯
14.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簡稱中國紅十字會
15.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可稱外交學會
16.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可稱宋慶齡基金會
17. 黃埔軍校同學會,可稱黃埔軍校同學會
18. 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
19. 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簡稱中國政研會
20. 中華職業教育社
21.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簡稱全國工商聯,又稱中國民間商會
22.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簡稱中國計生協
(四)民主黨派中央
1.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簡稱民革中央
2.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簡稱民盟中央
3. 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簡稱民建中央
4.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簡稱民進中央
5. 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簡稱農工黨中央
6. 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簡稱致公黨中央
7.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簡稱九三學社中央
8.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簡稱臺盟中央
來源:傳媒茶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