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一個跟這首歌一樣流傳久遠的段子:
我弟特別喜歡周杰倫,通訊錄里都是用的周杰倫的歌名做備注,比如給老媽的是“聽媽媽的話”,給老爸的備注是“以父之名”,給他女朋友的備注的是“可愛女人”,我很好奇他給我的備注是啥,就去翻了下他的手機,發現他給我的備注是“印第安老斑鳩……”
哈哈哈,我想,哎喲還不錯喲,得虧不是“半獸人”呢。
2001年,周杰倫第一次上《快樂大本營》,帶著藍色鴨舌帽,他對何炅說:“可不可以少講話,多唱歌?”
然后就邊彈電子琴邊唱這首《印第安老斑鳩》,或許這也是一些大陸歌迷聽到的周杰倫的第一首歌。
當時并未有太多人認識他,據說當時他唱時,攝像師用長沙話抱怨說:“這唱的是么子?”
其實那時大家都說聽不清他在唱什么,甚至以此認定他的歌不好聽。但只要看過一遍歌詞,就會有不同的想法。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第一張專輯別說普通人,連很多資深音樂人都聽不懂周杰倫的歌在搞什么。因為那時的流行,還是抒情歌的樣式。
我當時倒覺得這種天馬行空,無關情愛的歌,聽上去風趣幽默,曲調歡快。
不過,一年后他再到芒果臺做節目時,已經是另一番轟動的局面了。
現在,這首歌過去20年了,時間已從爸媽口中的“周杰倫唱的什么東西”變成了“你看看人家周杰倫”,聽上去依然不會有過時感。
只能說太前衛了,周杰倫的牛逼之處在于你聽出他音樂的年代感,既像遠古歌曲又像未來歌曲的一種跨時代感,他的音樂世界真的沒有疆域。
回到開頭,當時面對何炅的疑問“為什么會想寫這樣的歌?”
“我覺得有太多歌曲在講一些情啊愛的東西,所以寫一些關于小動物的歌會比較有趣一點。” 周杰倫如是答道。
顯然,可以看出,別人在唱歌,他是在玩音樂。
這首歌聽上去很有那種美國印第安的西部風情,開場的馬蹄、各種真實的、模仿的動物的聲音,英文、薩克斯、鋼琴等各種樂器的曼妙旋律穿插到整個歌曲,rap、斷句搞怪、和聲,歌曲首尾呼應的馬的嘶鳴讓單曲循環產生連貫性,簡直停不下來!就感覺50多度的熱風吹起沙漠的沙子拍在臉上,還有遠處大仙人掌旁邊的石頭上趴著一只蜥蜴......真是太有畫面感了。
是什么樣的靈感才會有如此多天馬行空的音樂元素呢?聽著雜而不亂,似紛擾卻又悅耳,這首歌的高度簡直被忽略了,只能說是神作!
我想,這該不會是看了三天三夜動物世界寫出來的歌吧?
不信你仔細數一下,歌里一共有13種動物,分別是泥鰍,海鷗,響尾蛇,灰狼,水鹿,禿鷹,野牛,白蟻,斑鳩,烏鴉,蜥蜴,貓,狗。
印第安老斑鳩的世界,真是瞎透了什么都有,這才是他心馳神往的。
那時聽完,我就一直好想找MV看看,結果沒找到,后來才明白,這歌就沒拍MV.
這是第一張專輯里音樂性最強的一首歌,記得周杰倫以前說過,“我十五年前就寫出音樂性這么豐富的音樂了”。
編曲是洪敬堯,單調的維度,逼仄的格局,凝固的定勢,連連斷句、換氣也都怪得很。
詞是方文山,據說文山寫了三個版本,最后杰倫選了這個搞怪版本的,有個諷刺版本的因為太激烈了,最后沒敢用。
杰倫作曲,唱得隨性放縱,毫無做作,唱功真假音轉,一直圍繞著印第安老斑鳩展開,又唱出饒舌的個性。
在此插一句,一般認為這首歌不是情歌,但我又感覺也可以算作情歌,因為里面分明有一只令他心怡的母斑鳩呀。哈哈哈
“呃我休息一下”
“你笑屁啊”“哈哈哎呦”
“母斑鳩 jiujiu~”
(4分30秒,很小聲的&34;啾啾&34;,我敢打賭聽到的人并不到。)
是不是很可愛?
整首歌是ACID-JAZZ(酸性爵士)曲風,以R&B及New Hip-Hop為主,加上古典巴洛克式弦樂伴奏及Band的加入,形成一種英國式的復古風格,再加上西班牙式風格的弦樂演奏,意境出忽意料地極度逼近電影配樂。
據說制作這首歌曲時,杰倫更是以即興方式灌錄。
這種美式嘻哈風格的音樂,如果單放伴奏帶,分明就是美國黑人音樂。
現代普通話的發音本身缺少節奏感,而杰倫可以唱的如此有節奏感、有韻律,真是少見的天才。
我覺得這種歌是腦子里面有耶穌才能寫出來的,我相信杰倫腦子里當時有個神!
老周除了不能夸他眼睛大,其他的沒有不能夸的。
所以說聽周杰倫的歌往往要經歷“這特么是什么鬼”到“臥C太屌了”的過程。
他剛出來時很多歌手不愿意用他的音樂,很多人聽不慣他的歌,嫌稀奇古怪。
或許這只斑鳩當時是在說他自己吧?
借物喻人這只斑鳩就跟當時那些不起眼,但卻有著執著的信念而一直努力的那些人。
不過當時也有很多音樂人都表示杰倫的歌非常驚艷,他在爭議和贊美中一路走到今天,沒有迷失也沒有墮落,確實不容易。
最后,來聽聽《新歌聲》里杰倫和陳奕迅混唱的“謝謝儂+印第安老斑鳩”吧,說不定會聽得你全身發麻。
王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