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嚴寒高峻的青藏高原,千百年來,蝙蝠蛾科昆蟲千百萬年自由地生息在這里,與大多數昆蟲一樣,它先后歷經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發育階段,完成整個生命史約需3-5年,其幼蟲歷期最長,約2-3年。
冬蟲夏草菌的孢子彈射出來后,隨風散落在地,在雨水的作用下滲入土層中,如果孢子恰好和這種鱗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屬幼蟲遭遇,便會黏附在幼蟲身上。一旦有適宜的條件,孢子就會萌發出芽管,這些尖狀的芽管通過幼蟲的口腔、氣孔等一切有可能的通道侵入幼蟲體內,并在幼蟲的體內形成真菌菌絲。真菌菌絲充分利用幼蟲體內的有機物質作為營養,直到把幼蟲的生命耗盡,同時吸收自然之精華,成為被菌絲所充滿的皮殼。
來年春天,寄居在蝙蝠蛾幼蟲體內的菌絲冒出地面,逐漸長成一株深棕色的&34;小草&34;,于是冬蟲夏草形成了。
冬蟲夏草在自然界生生息息了上萬年,在沒有人注意的時候,只被當成了雜草,而沒有絲毫的價值,在1500年前藏民藝術上有了記載,于是就開始有人需要而擁有了價值。但是在古代能擁有財富的有限,信息船舶不朝暢,需要驕傲冬蟲夏草的人很少,還不能形成穩定的價格。
冬蟲夏草在中國名聲起來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在改革開放之前,國民的收入比較低,還不太注重養生,也拿不出多余的錢來購買保健品,因此那時的冬蟲夏草只是有價無市。
改革開放以后,國人的收入開始多了起來,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開始注重自己的養生了,于是冬蟲夏草成了高檔的保健品。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人的收入進一步的提高,能夠支付起冬蟲夏草的人越來越多,需要冬蟲夏草的人也多了起來,而這么多的人需要冬蟲夏草的結果就是刺激了冬蟲夏草的產出,參與采摘冬蟲夏草的藏民增加了,誰不想多掙點錢呢?但是冬蟲夏草屬于天然物品,不能人工大量的培育,制使冬蟲夏草的產量維持在一定水平上。由于天然產品的特性,使得產量變化不大,而需求卻在不斷地增加,結果就是稀缺性的飆升,導致價格的提高。
商品價格的波動,其他經濟理論是如何解釋的呢?
為了使價值規律具有更大的解釋力,馬克思把價格偏離價值的現象也歸結為價值規律的作用范圍。比如具有價值10元的一個物品,它的價格有時是12元(甚至更高),有時是8元(甚至更低),這些,都不過是價值決定價格的一種波動性的體現----盡管人們對此充滿疑問,特別是波動過大的時候。
但馬克思除了指出價格可以在價值的周圍作一定程度的偏離波動外,似乎并沒有對此作更深入的解釋,即為什么價值規律會體現為這種波動?而有許多人,則因價值規律容許這種波動而干脆拋棄它,想以純粹的供求關系(供求規律)來說明價格的變化。
價值規律中的價值意義實際上是“代價耗費”,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抽象勞動的凝結”,它實際上就是通常所謂的“成本”,耗費越大,成本就越大。因此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便變成價格圍繞其產品成本的大小上下波動。由此我們可以獲得對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最合理又最令人感興趣的解釋。
當產品價格大于其成本耗費(包括活勞動實際耗費所構成的成本)時,便產生超額利潤,這一超額利潤的存在會刺激供給的增大,從而使價格趨向下降。相反,當產品價格低于其成本,產生虧損時,供給減小,使價格上升。
用古典經濟學解釋價格的波動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有勞動參與的情況下,通過勞動的增加或減少達到價值量的提高或減少來解釋價格的波動沒有問題,似乎很有道理。但是遇到像冬蟲夏草這樣的勞動量的增加和減少對產出量影響不大而價格卻在不斷波動的經濟現象就解釋不了了,看來價值確實與勞動量的多少無關。
解釋價格波動的理論是供求關系,認為引起價格波動的只有供需關系,這樣的解釋雖然比古典經濟學更近了一步,但是并沒有說清其中的肌理。稀缺經濟學與供求關系很像,不同點在于試圖探討其中的形成機理,打通了經濟學的最后一公里。
那么形成商品價格波動的肌理是怎么樣的呢?首先產生商品價值或價格的決定因素是稀缺性,而影響稀缺性的因素是供給與需求量的變化,人類社會大機械化生產的形式使得人們可隨意增減勞動量,以平衡供求關系的平衡,維持價格的穩定,但是人類的商品生產包含了兩種狀況,一種是可機器化生產的商品,可以人為地調整供求關系,維持你價格的穩定,另一種就像冬蟲夏草一樣,人類對商品所包含的勞動量,不可調節,其價格的波動是不可控的,那么這樣的價格波動的原因和肌理又是什么呢?
如果要解釋這樣的問題,其實很簡單,稀缺經濟學認為稀缺在決定,這與供求關系并不矛盾,像冬蟲夏草啊這種特殊的情況就是供應的商品量不變化產生的,由于供給量不變,那么影響稀缺性的就只有需求量,也就是價格的取決于需求,簡單的供求關系就能很輕松就可以解釋,而且把供給量排除在外的需求量的波動就可以解釋。而對于價格的波動是由供給量和需求量雙重作用產生的價格波動,解釋起來比較復雜,因為其中包含了供給與需求兩個因素,而使得價格的波動的影響因素多了起來。
第二種的價格波動,我以手機為例,所以本篇論文的題目就是冬蟲夏草和手機的價格波動,也就是尋找他們之間的機理。
那么稀缺經濟學是如何解釋批量商品的價格波動的呢?既然稀缺性決定了價格,那么任何的能導致稀缺性變化的都將引起商品價格的波動。我們從事商品生產除了滿足需要之外,還想通過完成生產—消費的循環從中獲得自己最大化的利益,實現價值最大化的途徑就是盡可能的提高價格,怎么才能把一件商品以盡可能高的價格銷售出去呢?這個決定權不再商品的生產者手里,而在消費者手里,商品價格的高低不是生產者想就能決定的,而要看消費者是否買賬,是否對該商品趨之若鶩,形成足夠大的稀缺性,稀缺性足夠大,價格自然就是高的,生產者所獲得的利潤也就高。
如何能吸引消費者成為忠實的粉絲呢?生產者所能做到的只是質量和性能的高低,以此來吸引消費者,而提高質量和性能的關鍵因素是科技和工藝水平的高低。
工業產品的價格高只有在性價比高并被消費者知曉和認可的條件下才能形成,于是我們會看到現在所有知名品牌的廣告費都是天價,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進而成為忠實的粉絲。這樣的作為的前提條件就是其性價比足夠優越,因為批量生產的任何商品都存在著競爭,也就是商品的先進性是動態的,今天是你的商品在這一方面取得優勝,明天就可能有另外一家公司的商品在其他的方面領先,而性價比造成你的稀缺性總是存在不斷地變化,因為商品性價比的不斷變化,導致了興趣的不斷變化,消費者會根據商品性價比的變化而改變對該商品的支持度,而形成波動的支持率,而產生價格的波動。
華為手機在幾年前還能夠取得銷售世界第一的成績,因為在幾年前華為手機的性能在是世界上你最先進的,形成足夠大的稀缺性就是必然的,華為手機出貨量第一就順理成章了。使得美國對華為公司的打壓,華為的芯片供應遇到了困難,華為手機的先進性就降低了下來,華為手機及的出貨量自然而然地降低了下來,華為不再能夠坐上全球銷售第一的位置。
稀缺性也取決于人們常年形成的關注度,北京烤鴨是一個有著上百年的歷史的老店,常年的經營使得北京烤鴨產生了良好的口碑,形成了人們對北京烤鴨強大的粉絲群,使得北京烤鴨的經營狀況一直很好。與北京烤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天津狗不理包子,天津狗不理包子出了名之后的價格一路飆升,已經脫離了其親民的本質,由于價格的因素破壞了人們對天津包子的忠誠度,人們開始遠離天津包子,天津包子的經營狀況開始一落千丈。
劉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