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引讀:中國歷史上曾多次遭到少數民族的入侵,尤其是在宋朝,遼、西夏、大金以及蒙古等少數民族先后崛起。而在這些民族中,以遼朝的契丹族崛起較早,影響也比較大。那么這個曾經占據了半壁江山的契丹族如今還存在嗎?如果存在,又屬于現在的哪個民族呢?
契丹族的發源在史書中有不少爭議,但基本都和匈奴以及鮮卑有很大關系。不過目前可以確認的是,這個民族在唐初時,是一支半農半牧的部落聯盟。最初臣服于盛唐,但武則天登基之后,對契丹族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壓迫。因此契丹轉投突厥,從此于中土敵對。
公元916年,也就是唐朝滅亡的第9年,契丹族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先后統一了契丹八部,隨后成立遼朝。
開國皇帝往往都有著異于常人的能力,耶律阿保機就是如此。他大力招募人才,不論民族,只要是有真才實學者,一律重用。加上他善于管理,對“工農商”等各階層也能做到很好的控制和改革,使得遼朝的實力逐步增強,基本擁有了可以一統天下的能力。
因此,發展壯大后的遼朝,也就正式開啟了對中土的侵略。但想要入土中原,燕云十六州就成為了他們的最大障礙。于是在公元936年,遼朝趁著石敬瑭稱帝之機,迫使其割讓燕云十六州。
有了十六州作為基地,遼朝開疆拓土起來就非常省力,沒過多久,包括東北以及中國北方的大半個中國,都收入了遼朝的版圖。此時的遼朝可謂是四海臣服,威風八面。
然而繼耶律阿保機這位明君之后,就鮮有明君出現。昏君的增多,也就代表著賢臣的沒落。再加上大金的逐漸崛起,遼朝的國力開始下滑,許多領土都被后來居上的大金國吞并。
盡管后期出現了一位蓋世戰將耶律大石,也無法挽救遼國的頹勢。最終,在大金以及南宋的夾擊之下,存在了218年的遼國滅亡。
遼國滅亡之后,蓋世神將耶律大石率領殘部在西域建立西遼。但當他去世之后,西遼迅速衰落,最終被崛起的蒙古帝國剿滅。
國亡之后,契丹人繼續往西逃亡,一直逃到了如今的伊朗地區。奈何蒙古鐵騎過于生猛,在蒙古大軍的西征之下,契丹族也被其沖散,再也無法成就規模。
此后近千年的時間里,這個民族的后裔不僅散落各處,也紛紛改名換姓,早已找不到往日的痕跡。
難道這個曾經無比輝煌的民族真的徹底消亡了嗎?當然沒有。許多現代學者為了找尋契丹后裔,使用了DNA鑒定等方法來尋找。
最終發現我國云南施甸縣內的居民基本都是其后裔。后又發現內蒙地區的達斡爾族也是其后裔。
至于為何兩地相隔千里,卻都發現了契丹后裔,學者推斷,可能是當時有一部分契丹人逃走后,迫于蒙古西征而南下到云南地區。而沒來得及逃走人的則被蒙古俘虜并帶回,這也就出現了為何相隔千里,卻同時出現契丹后裔的原因。
不得不說,現代科技日異月新,許多千古謎團都可以利用高科技來進行破解。如果沒有DNA技術手段,僅僅依靠歷史的記載,或許很難找到當年被沖得七零八落的契丹族后裔。
而這也說明,盡管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一些民族看上去消亡了,其實仍舊頑強的生存或者融入其他民族當中。
如今,契丹族這個名稱雖然已經消失,但他們的后裔卻延續至今。而中華民族又是個有著高度包容性的民族,不論是哪個民族,只要是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之上,都可以和諧美好地生活,共同努力,共同發展。
參考資料:《遼史》、《宋史》、《舊唐書》
高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