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陽

"否極泰來"和"物極必反",是兩條足以救命保身的成語古訓。
"否極泰來"是出自《周易》泰卦和否卦的整合成語:泰是順利、好之意,否是不順、壞之意。
"物極必反"出自《呂氏春秋》:"全則必缺,極則必反。"極是頂點之意,反是向反面轉(zhuǎn)化。老子、《淮南子》、《史記》、朱熹均對這個哲理作過相同意義的闡釋。
“否極泰來"是對逆境變化的邏輯推測,預示逆境到了極點,就會向順境轉(zhuǎn)化,即壞運到頭了,好運就會到來。
"物極必反"揭示的也是事物辯證轉(zhuǎn)化的規(guī)律,但主要用于順境時憂患意識的警示,大意是順利到達一定程度要知守藏止盈,因為幾乎所有事物都如月滿則虧,謹防樂極生悲。
這是兩條對歷代后人都具有救命保身價值的上古智慧。
因為對否極泰來的參悟與堅信,多少人和商業(yè)組織執(zhí)著前行度過難關(guān);而不諳這句成語真諦者,卻落得"熬不過黎明前的黑暗,當然見不到后來的陽光普照"。
深諳物極必反規(guī)律者,自會憂患意識適可而止,"明知有十分利,我只取六分八分",然后穩(wěn)健駐足,欣欣然靜待下一季春風徐來。

規(guī)律者,大道也,不可逆,卻可用,逆則遭損,用則獲益。所以能認識規(guī)律,還只是已有福緣,而只有去應用規(guī)律,才會造福自己。
五千多年無數(shù)世事人物,已足以印證這兩句上古成語的智慧價值。不是有用不有用的問題,是用與不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