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華為戰略部總裁張文林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到:華為和紫金山實驗室做了一個實驗,相差2000公里的距離可以做到0.1毫秒的時延,而且是確定的。
此話一出,立即在網絡中引起軒然大波。

眾所周知,光速每秒30萬公里,1毫秒是1秒的千分之一,30萬公里的千分之一是300公里。光線傳輸2000公里需要0.006秒,也就是6毫秒。而今天,華為車聯網時延竟然超出光速N倍,牛頓的棺材板兒怕是又要壓不住了...


工業互聯網是我國當今發展的趨勢潮流。就在今天的博鰲論壇上,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黃衛表示,工業互聯網的構建需要四方面基礎要素——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技術進步、持續的資金投入和對于顛覆性技術的重視。因為其技術門檻較高,擁有高新技術,有能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的企業在中國屈指可數,華為云,百度智能云都是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典型案例。
工業互聯網賦能各行各業,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其背后是有一套龐大的運算體系。對待科學,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應保持嚴謹的態度,保證科學方案能夠順利實施。華為作為中國頂流的科技企業之一,相信不會做出超越科學規律的事情,正如評論中就有用戶提出,也許是發言人口誤。
華為“大放豪言”也不是第一次。在今年的上海國際車展上,華為就自稱中國自動駕駛行業第一,這未免有些夸大其詞。與在中國自動駕駛領域有多年沉淀的百度Apollo,亦或是文遠知行等自動駕駛公司相比,華為仍處于相對初級的一個階段,在硬件,算法樣本庫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華為與北汽新能源聯合推出的極狐阿爾法S,定價過高,且北汽新能源的技術實力及口碑,都難以支撐如此高的定價,受到了不少網友的質疑。或許在營銷方面,華為做出了一定輿論。但在技術實力上,華為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