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誰都知道,太和殿前正中的白石路面是專供皇帝行走的“御道”。同時,它又是紫禁城的中線,以及京城和全國乃至全球的中央子午線。它還是元、明清三朝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的基準。這就是它的最奇妙之處。
古代中國人同其他文明發育較早的民族一樣,有以自己為世界中心的傳統。“中國”一詞,就含有“中央之國”的意思。
最晚在兩千年前的秦漢時代,就已經有了中央子午線的概念。但是由于秦漢、唐宮殿均采取分散式布局,宋金宮殿雖較集中,但缺乏全面規劃,致使它們都不嚴格占居都城正中,中央子午線與皇宮未發生必然的聯系至元代,在金中都城東北郊外廣大的平原上建設大都城(即今天的北京城),給規劃設計師們提供了一個大展宏圖的天地。他們把京城、皇城、宮殿規劃在非常嚴整的層層包圍的四邊形中,官城位于京城的中央。
明、清繼承元代的基礎,宮殿規劃日趨嚴整。元、明、清三朝皇宮中軸線的特點,是與京城中央子午線重合,把中央子午線作為全部宮殿以至城市規劃的基準,并賦于中央子午線上的建筑以神圣的使命,突出地強調了中央子午線在宮城、皇城以至京城規劃中的重要作用。
據元朝人編寫的《析津志》記載,元世祖忽必烈和大都城的總規劃師劉秉忠等在規劃大都城時,首先依據北京地區的地理形勢,草擬了都城、皇城、宮城等的位置,然后周密而慎重地確定:以京城為正門麗正門(故址在今天安門西)為基礎坐標,以麗正門外第三橋南一樹為方向,劃出大內中軸線即京城中央子午線。沿著中央子午線向北延伸,確立了大內(相當于明清紫禁城)及其各宮殿的位置。
又依次設立了皇城正門靈星門:相當于今天的天安門;
大內正門崇天門:相當于今天的午門;
門外周橋:相當于今天的午門內金水橋;
大內正衙大明殿:相當于今天的太和殿;
大明門:相當于今天的太和門;
正寢延春閣:相當于今天的乾清宮;
延春門:相當于今天的乾清門;
大內北門厚載門:相當于今天的神武門;
萬寧橋:相當于今天的后門橋等。
在中央子午線京城內中點。設立了鼓樓、鐘樓(位置分別在今鼓樓、鐘樓西),在鼓樓鐘樓東側,設立“中心臺”(相當于今景山)。作為京城東西南北正中的標志。再向北。直達北城墻的中點(在今北辰路附近)。又以中央子午線為準。劃出與之平行和垂直的經緯網狀的街道和坊巷。從而確立了全城的平面布局。這種街道格局一直保留到現在。
麗正門外第三橋南一樹在確定大內方向中起了決定性作用,于是被忽必烈封為“獨樹將軍”,并賜給金牌。每到元宵佳節,在樹上懸掛五彩繽紛的花燈,光明照耀,如同火龍下降。
元大都城的規劃者劉秉忠、郭守敬,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中央子午線作用的加強,反映了天文學在元大都城規劃中的深刻影響。元大內大明殿里陳列著郭守敬設計制造的“七寶燈漏”,這是當時最先進的計時器,明清交泰殿陳設著銅壺滴漏和大自鳴鐘,太和殿和乾清宮、坤寧宮的丹陛上陳設著日晷。這些計時器在中央子午線上顯示的是標準的“北京時間”。中央子午線上的鐘鼓樓。更是處于全城中央,按清代規定,欽天監(國家天文臺)嚴格核對交泰殿大自鳴鐘鐘點,交泰殿報時,神武門上就鳴鐘鼓,接著,鐘鼓樓也鳴鐘鼓。另外,清代的“嘉量”也陳設在太和殿丹陛上和乾清宮丹陛上。
我國古代早就認識到標準量具的準確性,是受季節(溫濕度等)、位置(海拔高度等)等因素影響的,因此規定了每年春分校正量具。而把它們陳設在中央子午線的正殿、正寢前,也是表示這些標準量具的權威性。中央子午線承擔了如此神圣的使命。
明成祖朱棣建造北京城,根據“王氣”、“龍脈”的需要,將中央子午線東移約150米,在新的中央子午線中點,堆筑鎮山,這就是今天的日景山。清代乾隆時,又在景山上建造起五座雍容華貴的亭樓,更加突出了這個中心。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政府確定。經過北京城中心的經線。為天文、地理上科學意義的“本初子午線”,即零度經線,從科學的高度,重申了歷代中國人以自己為世界中心的思想,比1884年國際會議決定以通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的經線作為本初子午線早175年。但是,當時的中國還不懂得國際承認之說,所以,那時確定的地球本初子午線,未被國際社會采用。這也是我國在近代科學史上的一大憾事。
但是,由中央子午線確定的北京城市規劃的科學體系,卻使北京城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城市規劃實例。我們從北京城航拍圖上可以看到,以御道為中心的南北干線貫穿著北京全城。它南起永定門,穿過正陽門箭樓、正陽門正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此處原為“大清門”)外金水橋、天安門、端門、午門、內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坤寧門、天一門、欽安殿、承光門、順貞門、神武門、景山正門、景山萬春亭、壽皇門、壽皇殿、地安門橋,一直到達鼓樓、鐘樓。它仿佛一部氣勢磅礴的交響樂曲,永久地回蕩在我們祖國的錦繡山河之上。
永定門仿佛序曲的開始,至正陽門進入主題,在景山達到高潮,鐘鼓樓以強有力的節拍結束尾聲,正陽門至地安門又是一個小三部曲,正陽門至大清門之間為序曲,至天安門進入主題,紫禁城為中心,在景山達到高潮,至地安門結束尾聲。這兩個高潮都在景山實現。
如今,當我們登上景山萬春亭,南望,金色瓦頂鱗次櫛比,宮殿橫脊由密而疏,最后延伸到茫茫郊原,情景波瀾壯闊,激動人心;北望,街道綿長,一波三折,高聳的鐘鼓樓直把人的思想引到遙遠的草原,引到藍天白云之中。而如此長達7.5公里的全城中線,在全世界只有北京城擁有。
金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