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小時候,畫在手上的表沒有動,卻帶走了我們最好的時光。長大后才明白,成年人的世界,從來沒有簡單二字。但生活就是由各種瑣事組成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五彩斑斕的人生。追趕不上的不追,不屬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哪有那么復雜,簡單甚好。
本書共分5章,分別選取老舍先生兒時和夢想中的歡樂場景、對成年生活不易的慨嘆、對逝去的時光和人的懷念、游記、生活中的溫暖幸福。整本書體現了老舍先生歷經生活磨難后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愛的情懷,引導讀者去發現生活中逝去的純真美好,不被眼前的瑣碎、困頓打敗。
★現代文學里假如沒有老舍,那就意味著文學缺少了一塊致命的東西——大眾
老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代表大眾思想和大眾情感的大眾作家,他的作品永遠不會過時,因為他筆下的世界,也就是我們大眾的世界,是我們的一生春秋。可以說,是大眾情懷鑄就了他的文化藝術。
★從老舍海量作品中重新拎取價值點,與現代人產生情感共鳴
小時候,畫在手上的表沒有動,卻帶走了我們*美好的時光。每個人都能從書中看到自己的一生故事,小時候父母陪伴、無憂嬉戲;成年后生活給的擔子越來越重,房子、車子、孩子、父母……但再苦的生活中,都藏著小確幸,讓你感嘆:人間值得!
★回憶往事時,也不知怎么就覺得分外甜美
兒時味道,都深深地烙印在回憶里,偶爾想起、偶爾出現,盡是親切和快樂。即使記憶中有痛苦、危險,可是希望會把過去的恐怖裹上一層糖衣,苦中也帶著甜美。
★成年人的世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小時候太年輕,不知道路途艱辛。成年便是挑起生活的重擔,周圍都是要依靠的人,而不是我們依靠他人。無論生活給你多少心酸,你都得含淚吞下,明天又是需要奮斗的一天。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老舍愛這個世界,愛每一個人,愛每一朵花、每一棵草,因為人間值得。他筆下的世界,就是他對生活至真至純的愛。
★初刊本《老舍文集》嚴謹校勘,保留老舍原汁原味的京味兒幽默
精選老舍40年散文精華,完整再現老舍的幽默風趣。在令人捧腹的文字后,是他洞察人生的豁達。
★精選著名插畫家的胡同插畫,再現老舍筆下的北平生活環境
本書精選胡同插畫師賈一凡、武金生老師筆下的胡同插畫,生活化的場景可以令讀者身臨其境。
搬家
一提議說搬家,我就知道麻煩又來了。住著平安,不吵不鬧,誰也不愿搬動。又不是光棍一條,搬起來也省事。既然稱得起“家”,這至少起碼是夫婦兩個,往往彼此意見不合,先得開幾次聯席會議,結果大家的主張不得不折中。誰去找房,這個說,等我找到得幾時,我又得教書,編講義,寫文章,而且專等星期去找;況且我男人家又粗心又馬虎,還是你去吧。那個說,一個女人家東家進,西家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都得看仔細,打聽明白,就是看妥了,和房東辦交涉也是不善, 全權通交在一人身上,這個責任,確是不輕。
沒有法子,只得第二天就去實行,一路上什么也引不起注意,就看布告牌上的招租帖,墻角上,熱鬧口上通都留神,這還不算。有的好房就不貼條子,也不請銀行信托部來管,這可不好辦。一來二去地自己有了點發現,凡是窗戶上沒有窗簾子,你就可拍門去問,雖然看不中意,但是比較起所看的房確是強得多。
住慣北平的房子,老希望能找到一個大院子。所以離開北平之后,無論到天津、濟南、漢口、上海,以至青島,能找到房子帶個大院子,真是少有。特別是在青島,你能找到獨門獨院,只花很少的租價,就簡直可說沒有。除非你真有腰包,可以大大的租上座全樓。
我就不喜歡一個樓,分樓上一家,樓下一家,或是樓分四家住。這樣住在樓上的人多少總是占便宜的。樓下的可就倒霉。遇見清凈孩子少的還好,遇見好熱鬧,有嗜好的,孩子多的,那才叫活糟。而且還注意同樓是不是好養狗。這是經驗告訴我,一條狗得看是新養的,還是舊有的。青島的狗種,可屬全世界的了,三更半夜,嚎出的聲真能嚇得你半夜不能安睡。有了狗群,更不得安生,決斗聲,求愛聲,乳狗聲,比什么聲音都復雜熱鬧。這個可不敢領教了!
其次看同樓鄰居如何;人口,年齡,籍貫,職業,都得在
看房之際順口答音的探聽清楚。比如說吧,這家是南方人,老太太是湖北的,少奶奶是四川的,少爺是在港務局做事,孩子大小三個;這所樓我雖看的還合適,房間大,陽光充足,四壁廁所廚房都干凈,可是一看這家鄰居,心就涼爽了。第一,老太太是南方的我先怕。這并不是說對于南方的老太太有什么仇恨,而是對于她們生活習慣都合不來。也不管什么日子,黑天白日,黃錢白錢—紙錢—足燒一氣,口中念念有詞,我確是看不下去。再有是在門前買東西,為了一分錢、一棵菜,決不善罷甘休買成功,必得為少一兩分量吵嚷半天,小販們臉紅脖子粗地走開。少奶奶管孩子,少爺吊嗓子,你能管得著么?碰巧還架上廉價無線電,吵得你“姑子不得睡,和尚不得安”。所以趁早不用找麻煩。
論到職業上,確是重大問題。如果同樓鄰居是同行,當然不必每天見面,“今天天氣,哈哈哈”,或者不至于遭人白眼,扭頭不屑于理“你個窮酸教書匠”,大有“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氣概。有時還特別顯示點大爺就是這股子勁,看著不順眼,搬哪!于是乎下班之后約些朋友打小牌。越是更深人靜,紅中、白板叫得越響,碰巧就繼續到天亮,叫車送客忙了一大陣,這且不提。
你遇見這樣對頭最好忍受。你若一干涉,好,事情更來得重,沒事先拉拉胡琴,約個人唱兩出。久而久之,來個“坐打二簧”,鑼鼓一齊響,你不搬家還等什么?想用功到時候了,人家卻是該玩的時候;你說明天第一堂有課,人家十時多才上班;你想著票友散了,先睡一覺,人家樓上孩子全起來,玩橄欖球,拉凳子,打鐵壺又跟上了。心中老害怕薄薄一層樓板, 早晚是全軍覆沒,蓋上木頭被褥,那才高興呢!
一封客客氣氣的勸告信,滿希望等樓上的先生下了班,送了過去,發生點效力。一會兒樓上老媽子推門進來說,我們太太不識字,老爺不在家,太太說不收這封信。好吧,接過來, 整個丟進字紙簍里。自愧沒做公安局長。
一個月后,房子才算妥當了,半年為期,沒有什么難堪條件。回來對她一說,她先搖頭,難道樓下你還沒住夠?我說, 這次可擔保,一定沒有以前所受的流弊。房子夠住,地點適宜,離學校、菜市、大街都近,而且喜歡遇到整齊的院子,又帶著一個大空后院,練球、跳遠、打拳都行。再說樓上只住老夫婦倆,還是教育界。她點了點頭。
兩輛大敞車,把所有的動產,在一早晨都搬了過去,才又發現門口正對著某某宿舍三個敞口大垃圾箱。掩鼻而過可也!
載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日《談風》第四期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語言大師,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1966年,自沉于北京西城區太平湖。
老舍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思想上、藝術上不斷取得重要進展和突破。他寫作勤奮,孜孜不倦地涉獵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是位多產作家,一生寫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
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中篇小說《月牙兒》、話劇《茶館》等。
金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