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在中國錢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精美的幣種,雖然早已經退出流通很多年了,但人們從未忘記過它們,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被人遺忘,長城幣就是其中之一。這套新中國第一套真正意義上的流通硬幣,既是現代硬幣的鼻祖,也是流通紀念幣的鼻祖,對中國金屬制幣具有
前言
在中國錢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精美的幣種,雖然早已經退出流通很多年了,但人們從未忘記過它們,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被人遺忘,長城幣就是其中之一。這套新中國第一套真正意義上的流通硬幣,既是現代硬幣的鼻祖,也是流通紀念幣的鼻祖,對中國金屬制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長城幣發行于1980年,結束于1986年,僅流通了7年,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它僅僅出現了4個年份,還有3個年份是沒有公開發行的,這就為它增添一份神秘色彩。這一套硬幣的造幣成本極高,不僅使用了銅鎳合金和銅鋅合金,還運用了當時最先進的造幣工藝,因此出來的成品非常精美,以至于現在很多人都將它視為錢幣佳品。
從它退出流通市場那一刻起,就成為錢幣收藏市場的焦點,經久不衰,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依然能看到比比皆是的長城幣愛好者。隨著錢幣收藏市場行情的起伏跌宕,長城幣的市場價格也波動很大,從當初的幾塊錢上漲到幾十塊錢,再到現在的幾百塊錢,它一直都在創造奇跡,如今價格如何呢?
市場價格(全新原光品相)
1980年:400元/枚
1981年:40元/枚
1983年:380元/枚
1985年:50元/枚
1980年:165元/枚
1981年:42元/枚
1983年:490元/枚
1985年:52元/枚
1980年:430元/枚
1981年:120元/枚
1983年:380元/枚
1980年:90元/枚
1981年:18元/枚
1983年:460元/枚
1985年:15元/枚
套幣
普制
1980年:6900元/套
1981年:35000元/套
精制
1981年:17100元/套
1982年:18200元/套
1983年:9100元/套
1984年:32000元/套
1985年:45000元/套
1986年:45萬元/套
1980年作為龍頭幣種,未來地位穩固
作為開創新歷史的特殊年份,由于所有的工藝都在探索階段,所以不敢大批量鑄造,因此成品數量有限,導致1980年的所有面值硬幣價格高漲,成為硬幣界的耀眼明星。它們大都升值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極具收藏價值。如今市場上品相俱佳的硬幣已然很少,未來更是稀缺,所以1980年硬幣作為龍頭幣,未來價值不可估量。
1983年異軍突起,潛力無限
經過了1981年和1982年的改進印制工藝,按理來說1983年的鑄造數量應該非常大才對,但事實是1983年減產了,產量基本無1980年持平,甚至有的幣種還低于1980年,在物以稀為貴原則的驅使下,收藏者們將1983年的價格抬到了1980年水平,讓1983年成為長城幣中的雙子星,潛力無限。
雙年份無單品,不要相信市場上的裸幣
1982年,1984年和1986年這三個雙年份由于特殊情況,央行并沒有鑄造計劃,所以也沒有硬幣流通到市場上,但凡在市場上見到這三個年份的裸幣,全部都是假幣,毋庸置疑。雖然沒有公開發行,但為了長城硬幣的連貫性,只鑄造了少量的套幣,作為中國特色錢幣禮品,贈送外國友人,而且它們的價格也遠高于面值。所以沒人會傻到將套幣拆開賣散幣,套幣的價格是散幣的許多倍,這也驗證了市場無裸幣的說法。
貳角是個寶,永恒的焦點
中國硬幣歷史上僅出現過一種貳角硬幣,那就是長城幣,此后再無這個面值,因此成為絕版,而且它公開發行的年份僅有三個,就更加顯得珍貴。由于鑄造發行數量相對較少,后來回收比較徹底,因此貳角硬幣成為長城幣中最具潛力的幣種,也是收藏者爭相追求的藏品。如今它們都升值超過千倍,不過長期來看,這還遠未達到價值,還有巨大的空間。
整體表現都不錯,未來潛力無限
后來發行的老三花(牡丹壹圓,梅花五角,菊花一角)和新三花(菊花壹圓,荷花五角,蘭花一角)由于發行時間長,發行數量巨大而成為極其普通的硬幣,除個別特殊年份外(2000年牡丹壹圓,2000年菊花一角),都僅僅在面值附近徘徊,并沒有什么收藏價值。長城幣少則上漲幾十倍,多倍上漲上千倍,早已經將普通硬幣甩在身后,成為名副其實的硬幣名譽品,不僅是現在的焦點,更是未來的熱點。
高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