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笑容是人類美好情感的流露,是一張重要且直觀的社交名片,也是每個人展現自信、友善、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說臉是人的門面,那牙齒不外乎就是臉的門面。想擁有迷人的笑容,那就離不開“皓齒丹唇”。唐代詩人陸龜蒙就曾用“皓齒還如貝色含,長眉亦似煙華
笑容是人類美好情感的流露,是一張重要且直觀的社交名片,也是每個人展現自信、友善、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說臉是人的門面,那牙齒不外乎就是臉的門面。想擁有迷人的笑容,那就離不開“皓齒丹唇”。
唐代詩人陸龜蒙就曾用“皓齒還如貝色含,長眉亦似煙華貼。”來形容女子的牙齒就像光亮的貝殼一般潔白。
在追求丹唇皓齒的路上,或許有人存在一些小小疑惑:為什么TA的笑容這么迷人,就像歌里唱的“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樣?”
一、為什么TA笑起來那么好看?
其實,影響笑容和顏值的因素有很多。
1、恰當的面部比例
正如老話常說的“三庭五眼”:
2、牙齒狀況
良好的牙齒形態、排列、色澤和牙齦健康程度,是直接決定笑容分數的核心因素。雖然現代社會的審美標準早已不再是千篇一律,但令人賞心悅目的笑容還是存在一些共通點。
大笑時總想藏起來的小虎牙、擁擠扭轉的大門牙、稀疏漏風的惱人牙縫等基本排列存在瑕疵的情況自然是不必多說。
即使是一些看似整齊的牙齒,可能也仍然有著讓笑容增色不少的提升潛力。例如,上前牙切端的連線構成“笑線”,它應該與下唇上緣平行,中心部分自然向下彎曲。
笑線太直,常顯得過于呆板或蒼老。
笑線反向彎曲,也就是虎牙比門牙長,又會給人兇和苦的感覺。
只有每一顆牙齒都精準地排列協調,才能展現出較佳的“笑果”哦!
3、唇齒關系
牙齒的位置與嘴唇、頰部等軟組織的和諧關系,也是構成笑容動態美的秘密武器。
理想的唇齒關系,是在說話或者笑容狀態下,上唇能使牙冠充分暴露3/4以上、牙齦顯露在2 mm 以內;而下唇上緣則與上牙弓弧度相一致。過多露齦笑令人感覺突兀。
藏在口腔較后部的牙齒排列和傾斜度常常被人忽視,但它們其實也暗藏完美笑容的小心機。
這個部位被稱為頰廊間隙,是微笑時上頜后牙頰側面與臉頰之間的狹窄空隙,是影響笑容飽滿度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微笑表現得更加生動、自然。
說了這么多,也許有細心的同學已經發現,影響笑容的因素里,有很多都是可以通過正畸治療來改善和提升的。牙列不齊、露齦過多、中線不正、笑容不夠飽滿等,這些通常是由于牙弓在不同維度方向的發育過度或欠缺造成的。
此外,面下部1/3的線條——鼻、唇、頦的關系,也與正畸治療的內容息息相關。在精妙的方案設計和準確的治療控制下,很多笑容中的小遺憾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我已經成年了,還能做牙齒矯正嗎?
隨著人們對口腔健康和顏值管理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牙齒矯正不再是青少年群體的特權。實際上,凌亂的牙齒不僅是精致微笑的敵人,也是口腔健康問題的定時炸彈。
擁擠區域難以徹底清潔;
遺留的菌斑、軟垢可能引發蛀牙以及牙齦紅腫等不適;
咬合不正、反合/鎖合等問題可能引發張閉口疼痛、面部偏斜等問題。
這些癥狀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愈發明顯、積重難返。
從這一點來看,不管處在哪個年齡階段,通過正畸治療改善不佳的排列和咬合、保證口腔健康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不想當“牙套妹”,我能悄悄變美嗎?
正畸治療的工具和方式有很多。隨著工作、社交與矯正共存的需求越發強烈,閃閃亮的大鋼牙已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美的要求。矯治器不斷更新換代,試圖在隱蔽性、舒適性和治療效率上提供更好的佩戴體驗。
1、陶瓷托槽
陶瓷托槽色澤透明美觀,邊緣圓鈍光滑,其作用原理與傳統金屬托槽類似。因此,它適應證較廣,覆蓋了幾乎所有類型的患者,能較好地兼顧隱形視覺與療效。
2、隱適美
而近年來以隱適美為代表的無托槽隱形矯治器,采用透明彈性材料加工完成,因其美觀性佳、摘戴方便、施力柔和,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
在方案設計時,通過成熟的3D動畫演示,還能模擬矯正后的預期效果,非常直觀。
3、舌側矯正
舌側矯正則是把大鋼牙從牙齒的外側面悄悄搬運到了牙齒的內側,它所使用的是通過數字化技術輔助、根據每個人牙齒形態量身定制的獨一無二的托槽。它能在高效移動牙齒的同時實現真正的隱形,更好地維護了治療全程的美麗。
總結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矯治器,都是正畸醫生手里化腐朽為神奇的工具。周密的檢查、個性化的設計和科學安全的治療,是通向更高顏值的必經之路。
陳昱, DDS
陳昱醫生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 7 年制專業,師從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正畸科錢玉芬教授,獲口腔正畸學碩士學位。加入嘉會之前,陳醫生一直任職于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口腔科,長期開展以正畸為主、全科為輔的門診工作。
陳昱醫生擅長顱頜面畸形早期干預誘導、青少年錯頜矯形矯治、成人伴牙周病錯頜畸形等各類正畸治療;靈活運用各種矯治措施。陳醫生工作認真負責、細致周全,待人耐心隨和,致力于為每位患者提供適合其自身情況及需求的個性化診療服務。
版權聲明:文章內容由嘉會醫療醫療團隊撰寫并審核,任何其他機構或個人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李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