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對于農民朋友而言,每年在新糧上市之后,都希望能夠賣一個好的價格。隨著近幾年直播的興起,好多主播抓住了農民朋友喜歡聽漲價的心理,就毫無根據地拍腦袋,隨意說玉米價格的漲跌,致使許多農民朋友錯過了最佳的出售機會。那么,玉米價格究竟是由哪些因素決定
對于農民朋友而言,每年在新糧上市之后,都希望能夠賣一個好的價格。隨著近幾年直播的興起,好多主播抓住了農民朋友喜歡聽漲價的心理,就毫無根據地拍腦袋,隨意說玉米價格的漲跌,致使許多農民朋友錯過了最佳的出售機會。那么,玉米價格究竟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今年新糧上市后,玉米價格行情怎么樣?學會分析你自己也能判斷未來玉米價格的走勢。
玉米價格的決定因素一:斤糧成本
所謂的斤糧成本,就是生產一斤玉米的成本投入。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是物化投入,包括種子、化肥、農藥以及機械作業費用等;第二個是活勞動投入,也就是人工成本,既包含種植者自己的人工投入,也包含雇傭工人、勞動力進行生產的投入;三是固定資產投入,比如土地租賃、農機具提取折舊等。
這三項總投入加在一起,再除以總產量就是斤糧成本。在一般情況下,生產一斤的玉米成本越高,玉米的價格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從今年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地租,還是化肥、農藥、種子等,生產成本都遠遠大于去年。另外,保持糧價的穩定,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是國家大方針,所以,今年的玉米價格是有支撐的,這點農民朋友盡可放心,不會出現網上有些主播所說的會下跌至一塊錢以下的情況出現。
玉米價格的決定因素二:國內玉米總產量
玉米是農產品,但本質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其價格必然受供需關系的影響。而在我國,無論是食用玉米、飼料玉米,還是工業加工玉米,每年的需求總量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那么,供應量就成了決定供需關系的關鍵因素。
從供應面來看,根據相關機構9月份中國玉米年度供需平衡分析,截至9月份,2020/2021年度,玉米預估種植面積為54258萬畝,受天氣、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本月預估玉米產量為22586萬噸,預計較上年度減少130萬噸。
從需求量來看,我國每年的玉米需求總量基本保持在23000萬噸左右。因此,從供需關系來看,如果玉米完全由國內來供給,存在幾百萬噸的缺口,當然,這部分缺口是可以通過進口量和替代品來補充的。
玉米價格的決定因素三:玉米的進口量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21年8月份,我國進口玉米及相關替代品522萬噸,其中玉米進口量為323萬噸,截至1-8月份,我國共進口玉米及替代品3944萬噸,其中玉米累計進口量為2140萬噸。
當前新季玉米還未大量上市,飼料企業采購量仍然較少,小麥、稻谷等替代品占比持續高位運行,預計本年度小麥和稻谷等替代品的消耗量在3000~4000萬噸。綜合以上因素,本月預估本年度的玉米剩余量在2289萬噸左右。
玉米價格的決定因素四:國儲庫臨儲收購價格
國儲庫糧食收購,是國家調控糧食價格穩定的重要抓手,在投機炒作出現糧價處在高位時,可以通過拋售打壓糧價;而當糧食價格較低,影響農民收入和種糧積極性時,可以通過收儲穩定糧食價格。可以說,國儲庫的收購價格,對糧食定價具有風向標的作用。
目前,部分地區的新玉米已經開始零星入市,從部分地區國儲庫的收儲價格來看,高出了人們的預期。另外,由于近期陰雨天氣持續,華北地區新玉米上市推遲,再加上國儲庫收儲的挺價,玉米價格也是止跌反彈。
從短期來看,在目前新玉米供應量少以及國儲收購價格的支撐下,預計后期玉米價格或仍將有小幅上漲的空間。國慶節過后,隨著華北新玉米供應的增加,玉米價格上漲空間有限,需要重點關注小麥和玉米的價差情況。從基層農戶的認可度來看,新玉米大量上市后,玉米價格跌幅相對有限,預計不會低于中秋前的價格。
從長期來看,2021/2022年度在今年進口量大增以及使用替代品增加的情況下,整體上玉米供應處于寬松局面,因此出現2020年秋冬季節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但整體上玉米價格還將繼續處在相對高位運行。
丁夕遠